風傳媒 - 2 天前查看原文腳踝拉傷當小事!婦人半年後小腿萎縮、跛行難行 醫師警告:可能是阿基里斯腱斷裂55歲林小姐居住於金門,某日搬運物品時突然感到腳後跟劇烈疼痛並出現腫脹,因外觀無傷口,自認只是輕微拉傷會自然痊癒,便未積極就醫。未料情況惡化,半年後行走時已明顯跛行,小腿肌肉嚴重萎縮,整個肌肉群輪廓幾乎消失。由於當地醫療資源有限,林小姐遂返回臺灣本島求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阿基
日本升息後日圓要開始升了嗎?我今年還沒去日本ㄟ!日本銀行(央行)週三宣布升息15個基點,把基準利率調高到0.25%,但這消息一出,當天日圓不但沒繼續升值,反而變成貶值,整個市場波動超大。分析師表示,主要原因是日銀這次的動作不夠強硬,加上計劃縮減購債的規模低於市場預期,最重要的是,日本和美國等主要國家的利差還是很大。 就在日銀宣布決議前,日圓兌美元匯率還升到0.7%,看起來快要突破151日圓大關,但消息一出來後,日圓馬上波動劇烈,一度貶值0.7%。接著多空雙方互相拉鋸,甚至在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召開記者會前,日圓盤中又貶0.2%,報153.09日圓。這種市場反應真的讓人摸不著頭緒啊。 不過到了今天日圓換匯重返「0.22」字頭 創逾半年新高,我下半年才要去日本也,不能維持甜甜價再久一點嗎🥹
關於工作的選擇雖然看似很小的事,但對於我來講卻是如此的難選擇,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以前有個穩定的工作,默默地做了很多年,有著穩定的收入,但想著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實在很不甘心,猶豫了很久終於離職了。 離職之後我去旅行一陣子,回來後上了新工作,在做了第三個月後腳受傷了(無法走路),於是離職在家休養跑醫院治療,修養期間我開始想著要實現多年的創業夢,等腳傷漸好後,我開始創業了,但第二個月後與房東發生糾紛於是就結束了短暫的創業夢,當然也是我自己多方評估後決定不找新的點,決定放棄。 最近在思考未來人生方向,想著該為了賺錢而找份工作有收入,還是往自己喜歡的方向找工作呢,但可能錢會很少,過得很困苦這樣,但卻可能做得很開心。
陸港股天天瘋漲 什麼時候換台股噴?週末追了財經節目,老師說台股有兩個訊號暗示多頭來了: 1. 量縮三角收斂突破: 最近台股成交量萎縮,但指數在整理區間慢慢往上,感覺像是要突破三角收斂型態,老師說這是多頭訊號,大家有注意到嗎? 2. 美國降息: 降息不是都說利多出盡?但老師說這次不一樣,因為市場預期明年還會繼續降,資金行情還沒結束,台股有機會跟著美股一起漲。 另外老師還提到英特爾反彈可能是曇花一現,iPhone 16導入Wi-Fi 7概念股可以留意,還分享了三種選股策略找小飆股。 大家覺得這次台股真的要噴了嗎?
每年保單繳一堆錢!但我的保險真的會理賠嗎?近期男大生乾冰泡腳截肢詐保案件,引起廣大民眾討論。 總結新聞描述,不外乎是「投保與理賠時間太近」、「事故理由不合理」,導致最終兩名男大生因詐保而被拘提。 但到底,我們能否有個依據判斷,即將進行的醫療手術到底能不能賠呢? 很簡單,其實壽險公會有公佈[醫療理賠案件審核要點], 資料來源: https://law.lia-roc.org.tw/Law/Content?lsid=FL040403法規看似複雜,大原則就五點: 「時間」、「地點」、「原因」、「是否必要性治療」、「保險條款」,以上都合理,保險公司不會過多刁難。 接下來讓我一一解釋,讓大家理解。 (一) 時間 這裡的時間是指「投保時間」以及「事發時間」 保險公司防止有心人士帶病投保,在投保醫療保險後,必須過30至90天的等待時間(依險種不同有差),才可啟動理賠;而意外險實支實付則沒有等待期規定,承保後就能開始理賠。 乾冰截肢詐保案,就屬於意外事故,也確實有成功理賠23萬元,直接證明該案拒賠跟「時間」沒有直接關係。 (二) 地點 民眾去診所進行鼻中膈彎曲手術治療,結果沒辦法理賠,原因保單「只允許在醫院治療」,此類案件通常發生在民國90年前後投保的保險。 由於當時診所並非都設有病房,而長庚、台大、馬偕這類設有病房的機構,才屬於「醫院」。 目前針對醫院定義(見下圖),已經將診所、醫院接納入,萬一發現自身保單條款跟圖中描述不一樣,建議可以找業務確認,以免日後造成理賠糾紛。 資料來源: https://law.lia-roc.org.tw/Law/Content?lsid=FL040403(三) 原因 依照[醫療理賠案件審核要點],保險公司會啟動調查有幾個原因,「慢性病短期出險」、「費用不合理」「鉅額理賠」 乾冰跑腳男大生一案,理賠金高達4000多萬,保險公司啟動調查,男大生聲稱:「環島旅遊,騎經過陽明山、金山、淡水後,小腿凍傷導致截肢」,但當時氣溫為6~17度,不符合凍傷標準,「事發原因不合理」,導致申請被駁回。 要避免上述狀況,投保時「誠實告知體況」是非常重要,保險公司知道體況後仍核保,在理賠時就不用擔心原因出瑕疵。 (四) 必要性治療 能否理賠最簡單的大原則,問醫生「手術項目有沒有健保給付」。 原因是,在實支實付中「非健保給付自費醫療項目」,白話文就是原本健保有給付一般治療的療程,但假如要更先進或高效的醫療,需要患者自費。 有看出端倪嗎?「原本健保有給付」是重點 像是臉部動刀,假如是口腔癌造成面部切除,口腔重建手術是可以健保給付,當然也可申請保險理賠。 但像整鼻、打玻尿酸…等侵入性醫美,雖然有動刀,但沒有健保給付,就無法申請保險理賠。 另外健保也明訂不給付義齒、義眼、輪椅、拐杖、眼鏡…等輔具,實支實付也不會理賠。 (五) 保險條款 最常引發爭議的險種,「實支實付」的手術理賠(例如:牙周病根管治療),大原則是,投保前確認該保單是否有健保條款 227 與 3343 的相關限制。 但一般民眾沒這麼專業,怎麼辦?很簡單,在手術前,都會有「手術同意書」,詢問保險業務這個手術項目能不能賠,或是將已投保的商品條款電子檔,也可以用手術名稱去快速搜尋。 以上五個,初步判別手術能不能理賠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這篇文有助於大家更了解保險,也非常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詢問保險、理財規劃問題,我是保險理工男Ken,我們下篇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