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2萬點,為什麼感覺我虧很多?🌟 台股上 2 萬拉!!! 但為什麼我感覺沒賺錢? 🔺 台股 2 萬點 今天一開盤就突破,但是在 10:30 之後就直接跳水 (華麗跳水) 直到中午的時候才拉回來,但也還沒有拉回到高點 🔺 近期熱度比較高的產業如 軸承、重電、AI 都直接大跳水,有的還跌停作收 🥲🥲 🔺 有在注意的是前幾天跟各位分享的金融,今天的買盤又更兇了 (兇起來) 🔺 騰落指標 其實扣除台積電,今天台股是下跌的 且上漲家數只有 294 家,下跌的股票竟然有 1455 家!! * 騰落指標 是由以台股上漲家數扣除下跌家數的數值,而數值的連續走勢,便形成騰落線。此數值有助於判斷市場整體氣氛,可與加權指數所呈現的市場氛圍相比,以觀察趨勢力道是否普遍出現於各類股,或是有權重失衡的現象。 可以把這小工具儲存下來,透過此工具了解整體市場漲跌家數、以及是否是漲權值股 獲得工具:https://www.instagram.com/p/C4Qe9QLM9RK?img_index=1
【股票技術分析】如何定義「突破」 突破就是股價從原本的底部或盤整擺脫出來 偏好底部整理至少四個星期或更長時間的底部型態 當股票突破時 成交量應該高於平均水準 至少提升25%甚至更多 成交量增加一倍是最理想的走勢發動 突破後成交量至少在未來三天持續增長 因為這就是機構投資者和對衝基金進場的跡象 如果股票帶量突破創新高 但鉅額成交量只有維持一天 後續無力 有很大可能是一小群交易者在操作股票而已 給一個近期突破最明顯的例子:新日興 (3376)
❓ 各位知道你每個月訂閱費花多少嗎 現在很多服務都走訂閱制 以第一個月免費方式吸引加入 後續就默默扣款,水男孩曾經白白扣了近1萬元 💬 某天偶然看到帳單後,嚇慘了 後續我做了幾個調整,就沒有再發生憾事了 ① 信用卡繳款方式改成手動付款 雖然自動繳款很方便,但往往會忽略金額與細項 手動付款時,順手檢視信用卡明細 如果發現有些服務訂了卻沒在使用 就可以順手取消訂閱! ② 紀錄訂閱服務試用結束日期 很多服務都是第一個月免費 在訂閱當下我就會用行事曆的方式 紀錄哪天會開始扣款 在扣款前一日評估是否繼續使用 ③ 試用當下馬上取消下個月訂閱 有些服務我甚至在按下試用時 就馬上取消下個月訂閱,以免被扣款 (到底多怕被扣錢) 儘管如此,我每年訂閱費用依然高達3萬多 在此跟各位分享我訂閱的服務 1/ 健身房- NT$ 13056 2/ Pressplay- NT$ 958 3/ Netflix- NT$ 4680 4/ Canva- NT$ 3600 5/ 微軟(Word/PPT)- NT$2190 6/ Evernote- NT$ 1350 7/ Google相簿- NT$ 780 8/ Spotify- NT$ 600元 9/ iCloud- NT$ 360 總共:NT$ 36,204 這些訂閱項目都是我每天、每週會使用的產品 可以看到很多都是跟生產力、自我投資相關 水男孩覺得投資在自己身上,永遠不嫌貴! 📌 跟我分享你們訂閱了什麼? 並且怎麼用來幫助到妳成長 比方說:「我訂閱了Spotify,通勤的時間聽英文」 後續從留言中抽出3位幸運兒 送全聯禮券 500 元 穩賺不賠的抽獎,還不抽起來🔥 *活動截止日: 11/23
經營自媒體的三種變現管道及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大概三年多,經營社群平台及部落格的一些心得 收入來源主要是葉配收入、部落格後台(廣告分潤)、團購抽成...等 首先接案平台網路上搜尋滿多的 自己比較常用的是 網紅配方、台灣KOL媒合中心、圈圈平台等 另外還有滿多臉書社團可以加入 但是要小心保護好自己的個資,不要甚麼表單都直接填入姓名電話地址 在接合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聽說有人因此被詐騙及外洩個資! 接著是部落格的Google廣告,算是被動收入的一種 只要輸出的文章品質好,且持續有維持網站的文章數量 雖然不多,但也算是不無小補XD 這邊還是推薦用自架站的方式~ 版型空間變化度很大,而且很有成就感 如果使用痞客幫、波波戴莉平台的話,則是收入會因為有中介,抽成會比較高一點 最後是很多網紅進行開團的部分 真的就是憑實力帶貨了~ 也是很多小型不知名廠商最喜歡的形式 但要小心產品是否提供試用及回收等衛生問題 基本上如果沒有賣出去,就是花很多時間撰文製圖幫廠商免費宣傳XD 個人是不太喜歡接這種類型,也遇過那種照三餐問候叫你記得發限動宣傳 但我們不是廠商的業務好嗎,開團真的很容易受到精神折磨~ 除非是比較大廠+自己真的很喜歡的產品才會去接團購
【袋鼠考股團】高股息 ETF 和指數型 ETF,差別在哪裡?【袋鼠考股團】高股息 ETF 和指數型 ETF,最大差別在哪裡? 還在努力存股的你快看過來!到底高股息跟指數型 ETF 差別在哪裡?優缺點是什麼?Mr.Roo 分析給你聽! 高股息 ETF 的組成多是已經長期穩健發展的大公司,不以成長為主要目的,賺了錢就以股息形式發放。選擇高股息 ETF 的好處就是波動會較市場來得小,且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仍然可以有穩定配息供避險,但與此同時也會喪失許多成長型股票的在市場多頭時的利潤。 指數型 ETF 則是與市場波動息息相關,從財務理論的觀點上,長期而言市場仍然擁有較好的報酬率,但缺點就是短期波動較大。 如果追求最大報酬率的話,比較過去高股息與指數型 ETF,後者是比較好的選擇,適合風險承擔能力比較強(年輕)且有閒置資金的人。 大家都買哪一種 ETF 呢?還是你有什麼更厲害的投資標的嗎?歡迎在下面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
致富心態分享:如何不靠運氣變有錢Naval 的這篇「 How to Get Rich (without getting lucky)」推文是在 2018 年 5 月發的,至今已經獲得 22.3 萬個喜歡、6.9 萬次 retweet,超過 10.8 萬人收藏這篇推文。最早會知道這篇是聽股癌 Podcast EP290 介紹這篇推文,聽了覺得講的很有道理於是就找原文來看也順便翻譯一下讓大家也一起看一下。 這篇真的講到很多讓人生少走點路的概念,就像原文標題講的,如果真的照著這篇文章的東西做,就算不用運氣你應該也可以致富,所以就來看一下這篇從以前紅到現在的推文葫蘆裡賣了什麼藥吧。 如何不依賴運氣致富(原文翻譯) 你需要尋求財富而非金錢或社會地位,財富是指在你睡覺時可以幫你賺錢的資產(股票、債券、公司、自媒體),金錢是我們轉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就是你在社會階級上的位置。 有道德的賺錢是可以實現的,如果你心裡鄙視財富,它就會躲避你。 忽略那些玩地位遊戲的人,他們通過攻擊那些創造財富的人來獲得地位。 出租你的時間(勞力)不會讓你致富,你必須擁有股權(持有生意、資產、股票)才能獲得你的財務自由。 你可以通過提供社會它想要但還不知道如何得到的東西並且把它規模化而致富。 選擇一個你可以長線經營且與一直都有人在玩的產業。 網路已經大大擴展了職涯的可能性,但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玩複利遊戲,生命中的所有回報,無論是財富,人際關係還是知識,都來自複利。 選擇具有高智商、活力誠信正直(最重要)的商業夥伴。 不要和憤世嫉俗、消極悲觀的人合作,他們的都是自我滿足的人。 學會銷售、學會創造。如果你兩者都能做到,你將無法被阻擋。 三件武器用來增加自己實力:專業知識、責任和槓桿。 專業知識是無法單純被訓練出來的知識,如果社會可以培訓你,它也可以培訓其他人並取代你。 專業知識是通過追求你真正好奇心和熱情所發現,而不是看現在紅什麼東西就去追什麼。 建立專業知識對你來說會感覺像在玩耍,但對別人來說看起來卻像在工作。 專業知識很難在學校學習,通常是透過師徒制的方式來學。 專業知識通常是高度技術性或創造性的,它不能被外包或自動化。 擁抱責任和自己的名義承擔業務風險,社會會覺得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並用股權和槓桿來回報你。 這些負責任的人都擁有獨特的、公開的和冒險的品牌:奧普拉、川普、康耶和伊隆馬斯克。 「給我一個足夠長的槓桿、一個立足之地,我就可以移動地球。」- 阿基米德 財富需要槓桿。商業槓桿來自資本、人力和產品,這些產品沒有複製的邊際成本(代碼和媒體)。 資本意味著金錢,為了籌集資金,運用你的專業知識、承擔責任,並顯示出好的判斷力。 勞力意味著人們為你工作。這是最古老、最爭議的槓桿形式。勞動槓桿會讓你的父母印象深刻,但不要浪費你的一生去追求它。 . . . 其實原文還有更多,這邊就先擷取片段,若想看完整文章可以到這邊去看:https://7evenguy.com/naval-how-to-get-rich-without-getting-lucky-twitter-translation/
❓ 各位知道你每個月訂閱費花多少嗎 現在很多服務都走訂閱制 以第一個月免費方式吸引加入 後續就默默扣款,水男孩曾經白白扣了近1萬元 💬 某天偶然看到帳單後,嚇慘了 後續我做了幾個調整,就沒有再發生憾事了 ① 信用卡繳款方式改成手動付款 雖然自動繳款很方便,但往往會忽略金額與細項 手動付款時,順手檢視信用卡明細 如果發現有些服務訂了卻沒在使用 就可以順手取消訂閱! ② 紀錄訂閱服務試用結束日期 很多服務都是第一個月免費 在訂閱當下我就會用行事曆的方式 紀錄哪天會開始扣款 在扣款前一日評估是否繼續使用 ③ 試用當下馬上取消下個月訂閱 有些服務我甚至在按下試用時 就馬上取消下個月訂閱,以免被扣款 (到底多怕被扣錢) 儘管如此,我每年訂閱費用依然高達3萬多 在此跟各位分享我訂閱的服務 1/ 健身房- NT$ 13056 2/ Pressplay- NT$ 958 3/ Netflix- NT$ 4680 4/ Canva- NT$ 3600 5/ 微軟(Word/PPT)- NT$2190 6/ Evernote- NT$ 1350 7/ Google相簿- NT$ 780 8/ Spotify- NT$ 600元 9/ iCloud- NT$ 360 總共:NT$ 36,204 這些訂閱項目都是我每天、每週會使用的產品 可以看到很多都是跟生產力、自我投資相關 水男孩覺得投資在自己身上,永遠不嫌貴! 📌 跟我分享你們訂閱了什麼? 並且怎麼用來幫助到妳成長 比方說:「我訂閱了Spotify,通勤的時間聽英文」 後續從留言中抽出3位幸運兒 送全聯禮券 500 元 穩賺不賠的抽獎,還不抽起來🔥 *活動截止日: 11/23
因為家裡關係緊急需要一筆資金,希望是好過、審核快的 平時信用卡費都很準時繳交,信用分數應該不差 但之前有看過,如果太快核貸的很可能是詐騙 想詢問大家正常核貸會花多久時間? 信貸哪家銀行或有什麼通路比較推薦的嗎?
【袋鼠考股團】定期定額還是單筆投入ETF存股? 一同聊聊你的存股策略💡 現在多數人都有提早開始進行投資規劃, ETF 更是近年最夯的投資標的, 那定期定額買真的有比較好嗎? Mr.Roo 分析給你看! 根據元大投信的數據,從 0050 發行日起單筆投入的報酬率為 374.24%,定期定額則為 57.48%。 坊間也很多回測數據都顯示若在市場長期上漲的情況下,儘早單筆投入的報酬率是比較好的👀 但單看報酬率仍有一個盲點,也就是定期定額其實並不像單筆投入從第一期就在創造報酬, 因此實際上的績效差異才沒有單筆投入帳面上那麼誇張。 因此 Mr.Roo 這裡建議大家衡量自己的資金使用率, 若手上有閒置資金,可以選擇單筆投入或於短期內分批投入💰 手上沒有閒置資金或想要分散風險的人, 則很適合將每個月的儲蓄撥出一部分定期定額投入。 Mr.Roo 這裡也想問問大家都怎麼規劃自己的存股策略呢? 有沒有其他推薦投資標的或投資小撇步呢? 也歡迎大家在下方分享!
大學就從南部北漂上來 畢業後也留在台北工作 平時還滿省的,不過扣除每個月的房租、交通、保險、生活費…所剩不多 這陣子會一直陷入思考迴圈 到底該不該回南部?這樣是不是比較能存錢 但南部開的薪資沒台北高外,也比較無聊 因為大學就上來了,朋友幾乎都在台北 好猶豫喔~~ 也會想是不是自己賺的不夠多 目前工作四年,每個月有五萬左右,但還是覺得不夠用 是不是要想辦法賺更多? 好奇大家覺得月收多少才夠用
目前手機已經用了四年多了,這陣子覺得卡頓問題越來越嚴重 原本一直在等Google Pixel 8,想說出了就換一波 不過看到這次的價格有點傻眼,也漲太多了@@ 這價格再貼一點我都能買iphone15了 思考要不要乾脆跳槽iPhone 因為一直都是安卓使用者,也擔心iPhone會用不習慣 大家會怎麼選,iPhone適合新手使用嗎?
記帳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Hello!我是斜槓女神👑 這次受袋鼠邀請分享記帳的重要性 偷偷說文末抽現金禮券,大家不要錯過🤫 多數理財書籍都會從「記帳」談起,但記帳真的好~難~堅~持 以下想跟你分享幫助我提高記帳動機的3個好處 讓我們一起不再半途而廢🔥 ➀ 了解金錢的流向 知道我們是如何花錢?該怎麼花比較適合?是幫助我們減少不必要支出的第一步!例如:每月收入3萬元,扣除必要支出1萬7(包括房租、水電、手機費…)剩下1萬3為非必要支出及每月儲蓄的存款,透過先從的記帳中,大概算出平均花費,假設每月非必要支出是7千,那7千元就是我們可以存下來的,這7千元還可再規劃投資,拿去做定期定額,或是買股票。 ➁ 控制花費及調整支出 很多人都說自己有記帳,也有分析自己的花費都到哪去了,但好像還是不知道要刪減哪個、從哪裡開始調整,也因此就算調整了,也無法持續。 那到底該怎麼做呢?前幾天偶然在閱讀李柏鋒老師的《養錢練習》時,老師有提到,其實真的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刪除的時候,你可以從跟同齡人比較開始,比如說別人花30%的開支在吃飯,你卻花到60%?為什麼這部分花的比別人多呢?先從比較後去分析自己可以減少的開支,也是一種方式! ➂ 幫助檢視消費的必要性 我們可以通過記帳,進一步反省這些花費的必要性。例如:每天花錢搭公車、轉捷運,購買月票是否會更划算?或是以機車代步所花費的油錢,是否能為我們省下更多車資?控制花費能夠讓你的生活更俐落,獲得很大幫助。 想要提高每月的儲蓄率,除了存下固定的金額以外,對於理財小白而已最好的進步方式,其實是記帳🌟看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想透過記帳開啟你的理財之旅了呢?別急,在開始之前,也別忘了想想理財的初衷,才能走得更遠喔! 現在分享你「理財的原因」,來參加本次抽獎吧! |抽獎活動 貼文留言「你理財的原因」是什麼❓ 將會抽出3位幸運兒獲得全聯禮券500元 |活動截止日 袋鼠金融於2023/11/08抽出3位幸運兒✨ 並在留言區公佈中獎名單💰 趕快去留言吧~~~🔥 想看關於更多增加儲蓄率、理財的貼文,都可以在IG搜尋「斜槓女神」或者 「moneyfree_venus」找到我 歡迎大家來追蹤我的IG、跟著我一起邁向財富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