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不是萬能,但不會萬萬不能!技術分析就像菜刀,重點不在刀 fancy 功能多強大,而是你會不會用,要拿來做什麼料理。一堆人買高檔 Damascus 鋼菜刀,結果連拿來切菜都切不好,更別說什麼刀工了。 很多人迷信指標,卻從來沒想過指標背後的邏輯。均線真的是平均成本嗎?支撐跌破就要順勢空,那突破漲回又要做反彈多,這邏輯不就互相矛盾?說穿了,還不是在賭大小? 重點是要先搞清楚自己想賺什麼錢。要做波段?做當沖?還是套牢仔?每個策略需要的工具都不同,別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試。 我自己是偏好短線操作,專門抓量價異常的股票。說穿了,技術分析只是輔助,真正重要的是觀察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向。 當然,這行沒有必勝的方法,賠錢是家常便飯。但是,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幹嘛,並且不斷學習精進,長期下來還是能穩定獲利。 技術分析不是萬能,但沒有它萬萬不能。共勉之。
技術分析迷思?分享我多年看盤心路歷程...今天台股又殺爆了,大家還好嗎?我知道很多人現在心情很差,我也一樣!回想自己一路走來,從一開始的技術分析信徒,到現在只看K線,真的覺得投資心態比方法更重要。 剛開始我也是研究各種指標,KD、MACD、均線...結果發現指標常常鈍化、騙線,追高殺低,根本賺不到錢!後來才體悟到,這些指標都是落後的,股價才是最真實的反應! 現在的我只看K線,專注在價格與成交量的變化。學習判斷趨勢、支撐和壓力,搭配停損策略,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當然,技術分析不是不好,只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投資要量力而為,不要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這波修正很痛,但也是一個重新檢視投資策略的機會。一起加油吧!
AI時代來臨,技術分析真的已經沒用了原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的交易模式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AI演算法量化交易(QAT)如今已成為華爾街大型機構和對沖基金的主流選擇,他們利用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來優化交易策略,大幅度提升了交易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然而,這樣的轉變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首先,AI量化交易能夠克服人類在交易過程中面臨的情緒干擾,例如為何會在股市波動中因恐懼或貪婪而做出不理性的決策。AI的無情與理性使其成為了相對穩定的市場參與者,這讓經驗不足的散戶面臨更大的壓力。 同時,AI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它能夠從歷史數據中不斷調整策略,這使得過去有效的交易模式不再保證未來的成功。散戶投資者若無法及時採取新策略,將可能在市場競爭中逐漸黯淡。 所以問題來了,那我們散戶到底該怎麼辦?難道只能乖乖被割韭菜嗎?還是乾脆全部ALL IN 0050,躺平當個市場的平均值?
技術分析新手求推薦!這幾本到底哪本好?各位好 小弟最近想好好研究一下技術分析,想找本系統性的書籍來看。 爬了一下文,看到大家推薦的書好多,像是什麼「XXX技術分析全攻略」、「YYY圖解K線」之類的。 想請問一下各位前輩,你們覺得哪一本書比較適合新手入門? 我現在看網路文章或YT影片,常常會看到很多名詞,看得霧煞煞的,想找本系統性的書籍來打好基礎。 麻煩各位大神推薦一下,感激不盡!
技術分析真的有用嗎?老王的投資哲學怎麼看?最近開始研究技術分析,發現老王(王倚隆)在網路上蠻紅的,講解蠻淺顯易懂,也會參考國際局勢跟產業資訊,感覺不單純只看技術面。 不過說真的,他很愛用「如果…就…」、「突破」、「支撐」這些詞,有時候聽起來真的有點像事後諸葛,不然就是講得很保守,例如:「突破要看有沒有站穩」、「跌破就要小心」,感覺有點模稜兩可。 我自己是覺得技術線本來就會有他的盲點,有時候真的會被主力或大戶騙,而且照老王這種相對保守的操作,感覺很難賺到大波段,大部分時間都在等確認,會不會錯過很多機會啊? 想問問版上的各位,你們覺得技術分析在投資決策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老王的投資哲學真的適合新手嗎?有沒有人可以分享一下他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