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升值結束,買美股ETF vs. 美元保單哪個好?最近台幣升值循環是不是真的結束了? 想把換來的閒錢佈局美元投資產品,大家有什麼推薦的標的嗎? 目前考慮美股ETF VOO、QQQ之類的,也想了解一下美元保單的優缺點。 大家覺得現在該買哪個好? 有沒有老手能分享一下經驗和看法?
張忠謀自傳下冊讀後感:選擇性記憶與投資啟示?最近在啃張爺爺的自傳下冊,說真的,蠻精彩的。 人家是半導體教父,看事情的角度跟我們這些小韭菜肯定不一樣。 書裡講到工研院跟衍生公司的部分,直接把聯電給跳過,也完全沒提當初是聯電董事長時創立台積電這段「歷史」,這選擇性記憶也是沒誰了。 說真的,看到這段,真的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現在接收到的資訊,有多少是被篩選過的?有多少是「勝利者」想要讓我們看到的? 這種思考模式套用在投資上,好像也蠻有道理的。 我們總是習慣追逐那些已經成功的企業,看財報、聽法說會,但這些資訊真的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嗎?會不會我們看到的只是企業精心包裝後的「勝利者版本」? 聯電當年也是一時風光,結果被台積電超車,股價就...嗯,大家懂的。 所以說,投資不能只看表面,更要學會獨立思考,多方查證資訊,才不會變成韭菜被割!
老黃刀法又要發功?CES 2025 AI概念股怎麼看?老黃(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每年在 CES 的 keynote 演講都被視為科技產業的風向球,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尤其今年 CES 主打 AI 和 AI Agent,各家大廠肯定卯起來秀肌肉,想跟上這波 AI 熱潮。 回想去年 CES 就已經一堆 AI 產品和概念,今年應用面只會更多更廣。其中 "Agentic AI" 這個概念我覺得很有搞頭,雖然目前技術還沒成熟到可以大規模應用,但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次 CES 的 AI 概念股?看好哪些應用?哪些公司值得長期投資? 我自己是蠻看好 NVDA、GOOG、MSFT 這些巨頭啦,畢竟他們在 AI 領域的研發實力有目共睹。當然,小型新創公司也可能冒出黑馬,只是風險相對也比較高。
三十年教職生涯的甘苦談:一位退休老師的真實告白各位鄉親大家好,我是一位剛退休的高中老師,近期看到不同職業領域的人都在這裡分享經驗談覺得很有趣,也看到最近很多人在討論教師這份工作,我在教育崗位上奮鬥了三十年。想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希望能給想投入教育界的朋友一些參考。 收入現實面 說實在的,網路上流傳的「教師退休可得四千萬」這種說法有點太過樂觀。扣除勞健保、退撫金等必要支出,實際所得要打個折扣。而且現在的年輕老師要做滿37.5年才能領到最高額度的退休金,這跟以前的制度不太一樣。 工作時間的迷思 很多人以為教師是朝九晚四的「養生工作」,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以我的經驗來說: 早上七點就要到校準備,晚上常常忙到六七點才能離開 中午根本沒有真正的休息時間,都在: 處理學生的各種狀況 改作業 跟家長通電話 處理行政交辦事項 身心健康的代價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教師這份工作其實相當耗費心力: 長期站立講課導致下背痛 持續說話造成喉嚨發炎 工作壓力大導致失眠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我就曾經因為過度勞累,得了嚴重的胃潰瘍,不得不請病假休養。 永無止盡的備課生涯 教了三十年,每年還是要備課。原因是: 教材內容不斷更新 教學方式需要與時俱進 學生特質年年不同 必須因應新的教育政策 家庭生活的衝擊 身為老師,最大的困擾之一就是很難兼顧家庭: 經常必須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請假非常困難,孩子生病時特別困擾 寒暑假常常還要參加研習或補救教學 晚上和假日都可能接到學生或家長的電話 值得欣慰的時刻 儘管如此,這份工作還是帶給我很多感動: 看到學生們的成長與進步 收到畢業學生的感謝信 遇到以前的學生時,得知他們都過得很好 為學生解決困難時的成就感 給想當老師的建議 做好心理準備:這是一份需要高度熱忱和奉獻的工作 調適能力要強: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要沉著應對 時間管理很重要:工作量大,必須學會安排優先順序 保持學習心態:教育工作永遠在進步,要與時俱進 教師這份工作確實有它的福利保障,但背後付出的心力與時間,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選擇這條路,要有堅定的教育熱忱,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和韌性。 願這篇分享能幫助正在考慮從事教職的朋友們做出明智的選擇。教育工作雖然辛苦,但能為下一代貢獻心力,依然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新手開戶小知識今天想來教想要開立戶頭的股票新手,開戶之前需要做好的準備! 1. 確定投資需求和目標:首先你得先了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像是你是想要長期投資,還是進行短期交易?是對台股有興趣,還是也想接觸國際股市?這些都會影響你挑選券商的決定! 2. 選擇適合的券商:這點最重要!!選擇券商時,要確認是否受到台灣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這能確保你資金的安全!還有,不同券商提供的服務、手續費結構也不同,有些券商甚至會提供新手優惠或免手續費的活動!你可以比較交易成本、平台操作難易度、客戶服務品質等等... 3. 開戶過程:大多數券商都提供線上開戶的選項,方通常只需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及銀行帳戶就可以了。不過某些券商可能還會要求面對面核驗身份,特別是如果你打算開外幣或國際投資帳戶 以上是我覺得新手們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這些小提醒能讓大家開戶順利~
萬海買到虧上百萬 誰能比我韮今天來分享自己血淋淋的例子,希望大家不要跟我依樣當追高俠。 那時候幾乎全民瘋航運股、人人航海王,萬海股價甚至突破300元,咬著牙買進了幾張,心想:「這下穩了,等著數錢吧!」然而,好景不常,全球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供應鏈瓶頸逐漸緩解,運費開始走跌。 萬海的股價也如同一顆流星,從高空墜落,狠狠地砸在我的投資組合上。 看著帳戶上的數字不斷縮水,我也心如刀割。曾試圖安慰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等行情回溫,我一定能賺回來!」但現實卻是殘酷的,萬海的股價持續下跌,虧損也越來越大... 「我當初怎麼會這麼衝動!」我真的懊悔不已。想起當初那些在股市論壇上激昂的討論,那些對未來充滿樂觀的預測,如今看來都像是泡沫。 重點是我心裡還是暗暗相信航運會回來,所以也不打算了結,現在已經虧損了將近百萬元,都跟朋友說:「我打算把這些股票傳給我孫子,告訴他,你爺我曾經是航海王!」 朋友聽了,忍不住笑出了聲:「你這不是傳家寶,這是傳家債吧!不過,萬海的股價現在這麼低,說不定是個撿便宜的好機會。」 ...要我再進場我還真的怕了 以上就是我這個世紀大韮菜的故事,不曉得有沒有比我更韮的,這裡是韭菜友好專區,想聽聽你們的故事 最後就是在弱弱的問一句:航運股還有救嗎?
00830/00757配置問題和信貸投資想法AI熱潮真的猛,身邊朋友買00757的都賺翻,反觀我重壓00830整個想哭,認真考慮是不是該換標的,才能趕上這波? 想問問版上各位大大幾個問題: 1. 現在轉進00757還來得及嗎?還是有其他更適合的標的? 2. 手上約300萬資金,考慮要不要信貸80萬加碼,目前年收70萬、住家裡開銷少,樂天信貸好像不錯,感覺很快就能還完? 3. 信貸投資風險是不是很高?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資金運用方式? 真心求教各位前輩,想趁這波多賺一點,先感謝大家分享!
【求助】永豐證券怎麼切換帳戶?我最近幫小孩開了永豐證券的帳戶,想說要一起投資。但每次要操作小孩的帳戶,都要重新登入一次,超級麻煩的! 我現在用的是永豐銀行APP、iLeader、大戶投這幾個APP,不知道有沒有哪個APP可以直接切換到小孩的帳戶,不用一直登入登出? 想問大家: 有沒有比較方便的APP可以推薦? 怎麼樣才能不用一直登入登出?
最近想要小額周轉一下,想問手機貸款要帶什麼?安全嗎?最近手頭有點緊,想說辦手機貸款來周轉一下,但爬文看到有人說手機貸款利率很高,還有可能被騙,搞得我好猶豫啊。想問問有沒有人有辦過手機貸款的經驗?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嗎? 以下是我比較在意的幾個問題: 手機貸款的利率真的有那麼高嗎? 辦手機貸款會不會影響信用? 要怎麼避免被手機貸款騙? 希望有經驗的大大們可以幫我解答,感激不盡!
ibon證件照1吋尺寸不對...7-11洗大頭照2吋怎麼用?最近想用7-11的ibon列印大頭照,但是發現列印出來的尺寸都不對。 原本以為是生成器的問題,但是換了兩個生成器都一樣。後來查看檔案的尺寸,發現檔案是對的,但是列印出來就是會比較小。經過一番研究,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 ibon 4x6明信片其實會有邊框,所以圖片就算選擇符合紙張,仍會被縮小成原本的92%。 所以在做大頭照時,將尺寸做大一點,讓它縮小印出來後會是正確的尺寸就好。 舉例來說,1吋大頭照的標準尺寸是28x35mm。那麼,在生成大頭照時,就可以將尺寸設定為30.4x38.0mm。
最近看到新聞說央行升息,想請問大家升息會怎樣?我對金融市場不太了解,只知道升息會讓借錢變貴,但不知道對股市、債市、房市有什麼影響? 我最近剛買了一間房子,貸款利率是 1.6%,如果升息的話,我的房貸利息會增加嗎? 還有,我手上有一些股票和債券,升息會對它們的價格有什麼影響? 希望大家可以幫我解答,謝謝!
#試問 中信Linepay卡商務御璽卡跟御璽卡差別最近在考慮要申請中信Line Pay信用卡,在網站申辦過程中,我注意到有兩種卡片供選擇:商務御璽卡和御璽卡。 身為一名大學生兼職打工仔,是不是只要申請一般的御璽卡就足夠,或者要選商務御璽卡以備不時之需。不知道板上的大大們怎麼看?
台積電抱到明年7月真的能買保時捷?我看今天台積電又紅了,想到過年前應該都穩穩的吧?然後就看到有人說抱到明年7月,就可以買保時捷... 想問一下各位大大,這操作真的有可能嗎? 我自己是覺得啦, Cayenne Coupé 新車辦一辦應該要400萬跑不掉? 就算台積電真的那麼給力,一路從現在漲到明年7月,漲幅要到多少才能賺到一台車啊? 當然啦,我也知道投資本來就有風險,更何況是要精準預測到明年7月。只是想說都過年了,大家一起來算一下,看看到底要 All in 多少台積電,才有機會在明年7月圓夢一下XD
如果你是金牌得主,你會一次領兩千萬,還是坐領終身俸???恭喜麟洋配這次又把奧運男雙金牌帶回來了!這次他們又拿到大大的國光獎金,不過問題來了!他們該一次爽領2000萬,還是選擇每月穩穩收12.5萬呢?想知道怎麼選才最划算?我們來個簡單試算看看那種最適合: ✏️ 選項 1: 一次領取2000萬 現值:2000萬(現金入袋為安) 建議:適合那些想馬上擁有大筆資金,準備幹大事的朋友!直接拿這筆錢去投資,搞不好翻倍翻到天上去。但話說回來,這筆錢拿到手後,你得有本事管好,否則也是倏忽即逝! ✏️ 選項 2: 每月領取12.5萬 現值:快要5千萬的價值(49,485,882元) 建議:喜歡穩穩賺、慢慢來的朋友們看過來!這選項就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活得越久賺得越多。唯一的問題是,通膨這傢伙可不會讓你安穩享用這些錢一輩子哦!時間一久,購買力就縮水了,慎重考慮吧。 ✏️ 投資策略1 : 單筆投入一次領取的2000萬 終值:高達1.6億!(163,332,929元) 建議:如果你有種,一次性領取2000萬去搞個5.84%的投資,搞不好退休時就可以買豪宅住豪車開啦!這可是屬於敢拼敢衝的鄉民專屬選項! ✏️ 投資策略 2 : 每月投資12.5萬於 0050 ETF 終值:7千萬上下(70,100,321元) 建議:每月穩穩投資0050 ETF,時間一長,小錢也能變大錢!適合那些有耐心、願意等的朋友們,慢慢積累、穩步增值,雖然回報不及一次性投資多,但勝在風險分散。
含息報酬率 ETF 排名大洗牌,看看榜上有沒有你的ETF?才進入五月,天氣已經開始變熱了! 不只天氣變熱,台灣股市上個月經過小幅震盪之後, 似乎又重回勢頭上啦! 由袋鼠金融製作的系列節目「金融怪奇週報」 今天就要來跟你分享近期的投資、生活理財熱門時事! 🚀快點擊連結收聽:https://roo.cash/goto/AKVl1 本集會帶你快速了解幾個資訊!包含⬇️ 📈ETF 排名大洗牌!快看看哪幾家的成分股有更動 🔍台股觸「窄基指數」,大盤會再度下跌嗎? 🇯🇵日圓貶值 34 年新低!還會繼續在貶值嗎? ✈️旅平險保費調降,預計暑假開始實施! 🔨又有銀行破產!繼矽谷銀行後,共和第一銀行宣布破產 🏠不吃不喝 9.7 年才能買房,南投買房難度居全台第四 🪙稅季補財庫啦~袋鼠與北港武德宮推聯名錢母 其中最讓你心動的~該不會就是聯名錢母吧❤️ 現在就點擊連結來抽錢母,看你是不是上天眷顧的那一位❤️ 抽獎連結:https://roo.cash/goto/G0lnD 別忘了把這集收聽三遍,也可以達到神明保佑的功效喔(應該吧) 收聽連結:https://roo.cash/goto/AKVl1 感謝收聽,我是袋鼠播報員Lucy,我們下集見~❤️
自提6%勞退好不好?退休金會不會被通膨吃掉?台灣CPI一直在2~3%來回修正,但實際物價通膨早已讓新台幣越貶越薄,以前100元買一袋鹽酥雞加珍奶還有找錢,現在100元只能珍奶鹽酥雞二選一。 在通膨壓力下,很難不煩惱未來退休金會不會被貶到一文不值,加上台美股雙指數屢破新高,造就了「與其自提,不如投資」,到底勞退自提6%是否有感?還是自己的退休金自己顧,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退休能領幾筆退休金 台灣勞工有退休三金,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勞保)、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國民年金)、勞工退休金(勞退)。底下的決策圖截取政府網頁,裡面有詳細記載請領條件,這裡就不多加贅述。 ▌勞保是什麼? 近年來,勞保屢傳破產危機,但勞保與勞退,本就是不同的機制。 勞保與國民年金屬於政府「社會保險」,除了保障值勤各種傷病、失能給付外,當滿足退休條件時,可以依據投保年資獲得退休金。 由於是社會保險,確實是「有可能」資金不足導致倒閉,至於會不會發生,還是要有待觀察,但說到底,政府有規定「勞保與國民年金,必須則一投保,否則有對應罰則」,因此會不會倒閉,就不在考量範圍內。 ▌勞退是什麼? 與勞保「社會保險」不同,勞退則是「職業保險」,不受倒閉影響,為什麼?我們接著看。 按照「勞基法」規定,雇主須替員工提撥不低於每月薪資6%的勞退金進入「勞工個人專戶」,此外,我們自己也可以額外再「加碼提撥6%」,這就是所謂的「自提6%」,此帳戶是勞工個人所有,不歸屬於政府。 ▌自提勞退優點? 勞退專戶的錢,會依照勞動基金績效,進行收益分配,本質上類似「委託政府投資」。主要有三個優點: 儲蓄 節稅 保證最低收益 自提勞能薪水轉入前,就自動提撥至勞退金帳戶,變相強迫儲蓄。 並且提撥的勞退金,不列入進所得稅中,薪資級距越高,提撥金額越多,降低的所得稅越有感。 最後,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3條 因此不管是一次請領,或是每月請領,都會有最低保證收益,不用擔心領不到錢或是本金被吃掉。 ▌我該自提勞退嗎? 113年2月底,自提勞退的保證收益率是1.5866%,而收益率是4.3226%,雖然績效為正,但有跟著股市大盤指數走的觀眾,會知道這收益遠低於大盤收益,那我還需要自提嗎? Ken提供幾個面相讓觀眾們自行評估,假如三個條件中有其一符合,建議可以自提勞退。 1.是否為月光族 2.沒有資產保本佈局 3.所得稅級距在12%↑ 假如是月光族的觀眾,無論是薪水低或是管不住手,會建議自提勞退,作為人生尾盤的最低保障。 勞退雖然沒有享受到股票市場收益,但投資本就需佈局進攻與防守兩面,假如沒有特別佈局防守資產(EX:定存、債券、房產…等),也建議自提勞退,作為保本佈局。 自提金額不列入所得稅中,薪資級距越高,節稅越多。雖然在未來一次請領,一樣會計入該年度個人所得中,但大多數人會選擇分月提領,一樣有達到節稅效果。 勞保萬一真的倒了,勞退的錢一樣是專款專戶專用,搞清楚之中的差別,才能更明確制訂財務計劃,實現理想中的退休人生。 看完後,你/妳會自提6%嗎?還是對勞保勞退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給Ken,一起討論喔!
如果我檢舉交通違規會有檢舉獎金嗎?雖然不是想賺錢但還是很好奇最近家裡附近新開了一間餐廳,人氣很好,路邊就隨之出現了一堆停車亂象,我真的不是檢舉魔人,是亂停車的人真的影響到了住家,無奈之下我只好檢舉他們!聽說之前會有人專門去檢舉別人賺取獎金,但後來好像改掉了(?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檢舉獎金這個規則?
收益平準金是什麼?買高股息ETF前一定要了解的機制收益平準金,簡單來說就是要避免新加入的投資人去稀釋掉原本已經分配好的股利,例如原本基金體量是一千萬,總共要分配十萬元的股利,這時突然有大戶投入了一億元,那這樣原本的投資人的股利就瞬間變少了,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很多高股息ETF在你第一次購入時會將你的本金提撥一部分當作「平準金」,像剛剛舉的例子,這個億元大戶一樣能領到股息,但因為沒有參與到之前的投資,自然不會有股息,那他這次所領到的股息就會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自己提撥的平準金,簡單理解就是拿自己的錢給自己,所以,領到的股息最好還是繼續投入,才能達到利滾利的效果!
從 ETF 轉戰台股買賣,股市小白要如何不被當韭菜?台股站上兩萬點之後, 想必不少股市新手都躍躍欲試~~ 🤔聽說現在買什麼就賺什麼?」 🥺台積一張在手、奇蹟自來呀! 修但幾咧!想要避免一進去就被高級玩家當成韭菜割 就一定收聽袋鼠金融製作的podcast系列節目「金融怪奇物語」 第19集! 本集邀請專家股海老牛,與小白們全面解析股票、股市的基本知識 這集你可以學到三個重點: (上班也能學!現在就用聽的,一次完整吸收) Podcast收聽連結: https://roo.cash/goto/rrm8c 一、股票面額、淨值、股價怎麼分? 什麼?台積電股票面額只有10塊?那怎麼那麼多傻瓜用700多塊買呀?母丟啦!面額是指股票一開始的票面金額,代表最原始股東的出資金額,但實際上跟股價沒有太大關係。但反而淨值才是重要的! 🌟股票淨值=(公司資產-公司負債)/ 發行股數 🌟股價呢?則是大家在交易之中產出的價格。 那各自又對股票交易有什麼影響,或者是否可以作為判斷購買股票的指標呢?嘿嘿!這就要請你完整收聽本集囉:https://roo.cash/goto/rrm8c (再貼一次連結、小老師就是我) 二、買前必看殖利率?選股新手比學的指標! 買股除了要看這間公司是否穩健發展、穩健獲利之外,股海老牛更提到新手可以看這間公司是否有穩定發放股利,且殖利率在5-6%。那麼殖利率是什麼~? 🌟股票現金殖利率=每股現金股利/每股股價 不過股海老牛也提醒,應該要多重指標一起確認,比如說台積電的歷年股票現金殖利率都低於1%,但台積電仍然熱門的原因是因為大家看的是股價的上漲,而非現金股利的發放,因此在挑選股票時,仍應該要注意多種指標。 三、下單需謹慎,千萬不能違約交割 了解如何選股固然重要,但「下對單」才是論成敗的一刻!股海老牛提醒,有不少新手第一次會下錯單,導致自己無法付款。老牛提醒如果股票成功撮合後,但無法繳款的話,會面臨違約交割的困境。這對於個人信用會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因此提醒大家下單前一定要多看幾遍,才不會出大事! 以上,就是本次股海老牛在「金融怪奇物語 ep19」分享的三個小重點,還有更多精華內容,都在這集裡面,別忘了多聽三遍喔! 🔥收聽連結:https://roo.cash/goto/rrm8c 希望大家都能在茫茫股海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想知道更多內容別忘了訂閱 podcast 「金融怪奇物語」 或者每週來蹲 袋鼠金融知室「袋鼠播報員」的文章唷~ 我們下一集聊啦!掰掰🙋
東元冷氣評價如何?最近剛好要換新的冷氣,目前就東元跟國際在選最近天氣超熱,還沒過清明就已經有夏天的感覺了,剛好家中也有舊冷氣想說順便換一下,目前看是東元跟國際在選,想要選節能的,畢竟電費也要漲了(哎~不知道薪水什麼時候會漲)想問一下有人有用過東元的嗎?品質如何?
信用卡審核很久最近想轉貸,但之前申請了兩三家銀行都被拒絕,說是信用評分不足。銀行業務跟我說,是因為我沒有辦信用卡,所以信用評分比較不好。他說,之前轉貸成功的案件,有8成是有在用信用卡消費。他建議我去申辦一張信用卡,把信用評分提高,也許過了半年後會順利轉貸成功。 我新工作目前滿三個月了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順利過關,有點著急 想請問有在用信用卡的版友們,第一次申辦信用卡多久拿到卡片的?
托嬰中心/保母怎麼挑?寶寶給誰帶爸媽才能安心!大家好,我是蜜蜂爹🐝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自從有了小孩後,在新聞媒體上看到那些殘忍對待小孩的案件,都會顯得特別的揪心又憤怒,心想,怎麼會有人忍心對這麼小、這麼可愛的孩童下得了手?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我小孩身上,該怎麼辦呢? 這種恐懼與焦慮一定會存在各位家長心中, 到底該如何避免又或者如何挑選適合的托嬰中心或是保母呢?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找托嬰中心/保母的重點,最後再談談目前的托育補助,希望大家都能快樂陪伴孩子成長! 不管是托嬰中心還是選擇保母,除了確認是合格立案的組織或保母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ㄧ)照護理念 面談保母或參訪托嬰中心時,首先要了解他們的照護理念。期望孩子能在「學習與探索」的環境中成長,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餵食或陪伴。例如,講故事給孩子聽,或者一起玩玩具等,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若在參訪期間發現是以3C育兒為主的保母,通常我們會直接淘汰。 (二)照護比 托嬰中心目前是一比四,而保母是兩歲以下2位,兩歲以上2位,最多四個。但如果有年幼的孩童,老師/保母會非常辛苦。我選擇保母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目前的保母說她最多只收三個孩子,因此能有更多時間照料孩童。 (三)觀察互動 強烈建議在托育時間內參訪托嬰中心/保母,觀察小朋友與老師/保母的互動情況,是否有不尋常的感覺(例如恐懼、害怕)。若托嬰中心不允許在托育時間內參訪,我建議可以在放學時間觀察家長接送孩童的情況並詢問家長的評價。 (四)安全意識 這點非常重要。參訪托嬰中心時,應查看逃生路線,並詢問老師們如果發生意外時的應對SOP。對於保母方面,也應詢問保母是否清楚大樓的逃生方式,以及是否持續學習/複習危機處理的情況。 (五)費用 除了托嬰中心和保母本身的收費不同外,不同地區的收費也會有所不同。這部分應先確認清楚,例如托嬰可能會有註冊費,保母則可能需要收取三節禮金。另外,也應確認延托的收費標準,以明確每月在托育上的花費。 📌托育補助 大家知道2024年開始,托育補助有調升嗎!? 目前小蜜蜂送準公托的保母,每月至少有13000的補助!另外爹和小蜜蜂均設籍新北市,送托的保母也在新北市,還能多領新北市加碼的「聯盟托育補助」,但不是所有縣市都有托育補助加碼,且各縣市也有申請規則,我會在留言區放上各縣市的申請規則唷! 希望以上資訊給正在找托嬰中心/保母的朋友們,能有個方向,或是有想問的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跟我一起討論唷!
每年保單繳一堆錢!但我的保險真的會理賠嗎?近期男大生乾冰泡腳截肢詐保案件,引起廣大民眾討論。 總結新聞描述,不外乎是「投保與理賠時間太近」、「事故理由不合理」,導致最終兩名男大生因詐保而被拘提。 但到底,我們能否有個依據判斷,即將進行的醫療手術到底能不能賠呢? 很簡單,其實壽險公會有公佈[醫療理賠案件審核要點], 資料來源: https://law.lia-roc.org.tw/Law/Content?lsid=FL040403法規看似複雜,大原則就五點: 「時間」、「地點」、「原因」、「是否必要性治療」、「保險條款」,以上都合理,保險公司不會過多刁難。 接下來讓我一一解釋,讓大家理解。 (一) 時間 這裡的時間是指「投保時間」以及「事發時間」 保險公司防止有心人士帶病投保,在投保醫療保險後,必須過30至90天的等待時間(依險種不同有差),才可啟動理賠;而意外險實支實付則沒有等待期規定,承保後就能開始理賠。 乾冰截肢詐保案,就屬於意外事故,也確實有成功理賠23萬元,直接證明該案拒賠跟「時間」沒有直接關係。 (二) 地點 民眾去診所進行鼻中膈彎曲手術治療,結果沒辦法理賠,原因保單「只允許在醫院治療」,此類案件通常發生在民國90年前後投保的保險。 由於當時診所並非都設有病房,而長庚、台大、馬偕這類設有病房的機構,才屬於「醫院」。 目前針對醫院定義(見下圖),已經將診所、醫院接納入,萬一發現自身保單條款跟圖中描述不一樣,建議可以找業務確認,以免日後造成理賠糾紛。 資料來源: https://law.lia-roc.org.tw/Law/Content?lsid=FL040403(三) 原因 依照[醫療理賠案件審核要點],保險公司會啟動調查有幾個原因,「慢性病短期出險」、「費用不合理」「鉅額理賠」 乾冰跑腳男大生一案,理賠金高達4000多萬,保險公司啟動調查,男大生聲稱:「環島旅遊,騎經過陽明山、金山、淡水後,小腿凍傷導致截肢」,但當時氣溫為6~17度,不符合凍傷標準,「事發原因不合理」,導致申請被駁回。 要避免上述狀況,投保時「誠實告知體況」是非常重要,保險公司知道體況後仍核保,在理賠時就不用擔心原因出瑕疵。 (四) 必要性治療 能否理賠最簡單的大原則,問醫生「手術項目有沒有健保給付」。 原因是,在實支實付中「非健保給付自費醫療項目」,白話文就是原本健保有給付一般治療的療程,但假如要更先進或高效的醫療,需要患者自費。 有看出端倪嗎?「原本健保有給付」是重點 像是臉部動刀,假如是口腔癌造成面部切除,口腔重建手術是可以健保給付,當然也可申請保險理賠。 但像整鼻、打玻尿酸…等侵入性醫美,雖然有動刀,但沒有健保給付,就無法申請保險理賠。 另外健保也明訂不給付義齒、義眼、輪椅、拐杖、眼鏡…等輔具,實支實付也不會理賠。 (五) 保險條款 最常引發爭議的險種,「實支實付」的手術理賠(例如:牙周病根管治療),大原則是,投保前確認該保單是否有健保條款 227 與 3343 的相關限制。 但一般民眾沒這麼專業,怎麼辦?很簡單,在手術前,都會有「手術同意書」,詢問保險業務這個手術項目能不能賠,或是將已投保的商品條款電子檔,也可以用手術名稱去快速搜尋。 以上五個,初步判別手術能不能理賠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這篇文有助於大家更了解保險,也非常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詢問保險、理財規劃問題,我是保險理工男Ken,我們下篇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