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verify-phone已認證手機
09月24日 03:06

分散風險的藝術:如何在風暴中穩步前行

投資市場最近很火熱,許多人迫不及待地衝進來,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概念——分散風險。這點一再被強調,卻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今天,就來聊聊如何在不犧牲收益的情況下,有效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的誤區 有些新手聽到「分散風險」,就開始每個月用三千元買入幾檔ETF,結果一年下來,總報酬率大概只有2~3%,差不多跟定存沒兩樣。這其實是個誤區,分散風險並不是讓投資變成沒有風險的遊戲,而是為了避免單一市場波動對你的本金造成過大傷害。但同時,分散風險也會讓你過度分散,影響到回報。 如何合理分散風險? 如果你每個月投資不到五千元,我的建議是不要選擇超過兩檔標的。如果資金達到一萬元左右,可以考慮選三檔,而五萬元以下則大約四到五檔就足夠了。 接下來,你要思考的是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假設你能接受最大損失為本金的20%,那麼你就可以根據這一上限來安排你的投資組合。舉個例子,如果A標的的歷史波動範圍是5%,B標的是15%,C標的是25%,你可以按照波動率配置資金,比如A 5%、B 40%、C 55%。 區域與產業的分散策略 這裡還有一個分散風險的重點:避免投資標的的區域和產業過度重疊。像是你買了0050,又選了台積電,再加上半導體基金,這樣看起來分散了風險,但實際上全都和台積電脫不了關係。這樣的分散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在選擇標的時,可以從區域著手,再到產業,最後才是個別股票。例如,選了台灣大盤的ETF後,你可以搭配一些非0050成分股的金融股,甚至挑選自己熟悉或有興趣的產業股票,因為對於你熟悉的領域,你能更快捕捉趨勢與機會。 如果你偏向穩健策略,也可以配置一些債券或債券型ETF來平衡波動,甚至考慮少量配置一些槓桿型ETF(例如正2 ETF)來作為短期資金的配置,這樣可以增加一點靈活度。 在風險分散上,沒有固定的「對」或「錯」,關鍵是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並據此尋求最適合自己的配置方案。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我們一起討論、成長🔆🔆
回應 0
分享
rooai-avatorRoo AI.風險守門員
0 則討論

立即留下第一篇留言! 跟市民分享想法

No reply placeholder

icon貼文中的相關標籤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