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是什麼?除了金飾之外,你更該知道的投資與生活影響
說到「貴金屬」,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金項鍊、金戒指,或是婚禮上長輩送的金元寶。但其實,貴金屬不只是飾品材料,它還關係到全球經濟、科技發展,甚至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價格波動。
你知道嗎?當股市震盪、戰爭爆發或美國升息時,全球資金常常會湧入「避險資產」,而貴金屬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更重要的是,台灣其實也深受這些波動影響,不管你有沒有買黃金,都逃不掉它帶來的影響。
一、什麼是貴金屬?哪些算貴金屬?
貴金屬(Precious Metals)指的是在地球上含量稀少、化學性質穩定、不易氧化、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金屬。
最常見的貴金屬包括:
貴金屬簡介黃金(Gold, Au)最廣為人知、最常被用來避險、保值與投資白銀(Silver, Ag)工業需求高,用於電池、太陽能、醫療器材鉑金(Platinum, Pt)稀有性高,應用於汽車觸媒轉換器與高端飾品鈀金(Palladium, Pd)新興貴金屬,主要用於汽車排氣系統與電子產品
除了裝飾用途,這些金屬廣泛用在科技產業、能源轉型、醫療應用,是台灣出口產業也依賴的重要資源。
二、貴金屬跟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
你可能會問:「我又沒有在買黃金,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貴金屬的價格變動,會透過幾個管道間接影響到你我的生活成本與投資環境:
1. 貴金屬價格上漲 → 通膨壓力加大
當全球避險情緒升高、美元走弱或通膨預期升溫時,資金會流入黃金等資產避險。結果是什麼?黃金、白銀價格飆漲 → 工業用金屬成本上升 → 商品價格跟著上漲。
台灣實例:
如果你最近覺得電子產品、電動車、太陽能板變貴了,背後可能就跟銀、鉑金價格走高有關,這些都是台灣科技業大量依賴的原料。
2. 貴金屬是抗通膨的工具 → 保值效應影響資金流向
在物價飆漲的年代,黃金常被視為「抗通膨的避風港」。投資人把資金從股市、債市撤出,轉往黃金ETF、黃金存摺、實體金條。
台灣實例:
2022年台灣CPI年增率來到十年新高,不少投資人選擇買「黃金存摺」來保值。甚至一些保險商品也搭配黃金概念來吸引保戶。
3. 新台幣貶值 → 黃金變貴,飾品與投資成本增加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的金價其實跟美元息息相關。國際黃金是以美元計價,新台幣貶值時,即便國際金價沒變,台灣的金價也會上漲。
台灣實例:
在2024年台幣從1美元兌29升到32元的期間,金飾價格直接上漲超過10%。如果你當時買金飾當結婚賀禮,會直接感受到「貴鬆鬆」。
4. 台股與黃金的反向走勢 → 投資組合多元化必備
當股市下跌時,黃金有機會上漲來避險。因此很多人會在投資組合中配置黃金比例,分散風險。
台灣實例: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台股重挫,但黃金一路飆破每盎司2000美元,買黃金ETF的台灣投資人反而獲利。這就是所謂的「資產配置」力量。
想看更多金融知識,歡迎追蹤我或留言鼓勵喔!
資料整理自:https://top10fxbroker.com/commodity/commodity-guide/precious-metals-beginner-guide-inve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