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查看原文定期定額投資孩子未來 爸媽最愛10檔基金曝光根據基富通統計,平台上逾三成的父母都有為家中子女開戶,其中,超過八成採取定期定額。至於投資金額方面,每月固定3,000元的比例約四成,而3,000-5,000元、5,000-8,000元的人,都各有一成五,顯示兒童或親子理財的普惠程度相當高。
資金少少沒關係, 3 步驟建議你這樣存當時只有少少的 3000 元😆 就踏入投資市場 就算現在學會投其他個股了,存股基本功還是對我好有用 不暴富但有進步的 3 個步驟交給大家 ----- Step. 01 知己知彼,先知道自己有多少資產 還沒算出來前,別急著問別人要投哪支股票,你要先搞定自己 ------- Step. 02 個人的小撇步 如果你早知道每個月負債是多少了 (例如固定房租 8000 元、保險 2000 元) 可以在自己的理財總額中先扣掉,個人覺得省了很大的麻煩😆 範例 每月薪水 38000 元 ,房租 8000 元 那我實際理財的 $$ 就直接以 30000 元做分配,並算出投資比例 --------- Step. 03 資金不多的階段,別糾結選哪支 ETF 能讓你多賺幾塊錢 先開始!選一支先開始 社群上也有不少大大推薦分享文章,對你絕對不困難 累積自己累積資產的踏實感,是未來持續投資最重要的動力! btw 問大家 如果你要開始你的第一支 ETF ,你個人選哪一支? 你現在的理財配比是哪一種? 631、541、333 ?
投資美股到底要開海外帳戶還是複委託才划算?身為小資族,想趁著年輕開始投資美股,但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到底要開海外帳戶還是透過國內券商的複委託來投資,實在讓人好猶豫! 海外帳戶VS複委託,到底該怎麼選? 海外帳戶的好處: 手續費較低: 許多海外券商提供免手續費或低手續費的優惠,長期下來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 功能更齊全: 海外帳戶通常提供更豐富的投資工具和功能,像是股息再投資、借券等,對於想要長期投資的人來說,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 資訊更透明: 可以直接與海外券商進行溝通,獲得第一手的資訊。 海外帳戶的缺點: 開戶程序較繁瑣: 需要準備較多的文件,而且開戶時間較長。 幣別換匯: 每次交易都需要進行幣別換匯,可能會產生匯差損失。 資訊查詢較不方便: 如果遇到問題,需要自行解決或透過線上客服處理。 複委託的好處: 開戶方便: 透過國內券商開戶,流程簡單快速。 資訊查詢方便: 可以透過國內券商的平台查詢相關資訊,並獲得客服的協助。 資金安全: 由國內券商代為保管資金,相對安全。 複委託的缺點: 手續費較高: 相較於海外帳戶,複委託的手續費通常較高。 功能較少: 功能相對較單一,選擇性較少。 大家會怎麼選呢??
成為理性浪漫文藝財經宅之必讀書單理財這是一件終身大事(我個人認為比結婚找另一伴還重要),所以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非常重要,透過時間累積起來的知識體系會受用一輩子,可以避免資訊不對稱,以及被所謂偽專家騙,同時強化心智,很多時候被話術騙或是被心靈成長課程騙或容易被感性包裝的商品騙,就是因為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或心智不強壯(請紅線筆記加框框),所以拜託,心靈雞湯的書一本就好,或是也可以上Netflix看Tony robbins的最自己的大師,不要花錢去請人家拍手,誤以為自己好棒棒,其實根本就是創造一個假象,到後來自己也沒有提升,然後會在那個圈子出不來喔,然後你仔細觀察那個圈子人的樣貌,你就會知道為何人類會有群之分 慎選朋友與生活圈可以避免繳’’智商稅’’,還可以與身旁的人共同成長,一生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共同成長且還不小心賺了點小錢,同時有品味的生活著,然後努力把身旁愛的人寵壞,愛的人當然包含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參與一起到老的家人與閨蜜以及有才華的朋友們 廢話不多說,推薦以下幾本關於理財投資與開拓世界觀的書,我自己是花了一年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這幾本書建議買回家,看很多遍後,還可以傳家哈哈哈,跟我買BRK.B 的概念一樣,是一個傳家的概念,我認為用股票傳家很浪漫啊(對我就是理性浪漫的文藝財經宅),我都跟我弟說,以後我不發紅包給你小孩,老姐每年送一股VT給你小孩。 因為這幾本書都是經典,長存於圖書館,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讓書裡的知識沒有價值,更是因為時間,為我們留下了哪些才是真實的知識。 By the way ,還是要MURMUR一下,不是很能理解為何台灣出版社把書的名字都很心靈雞湯,差點就讓我跟好書擦肩而過,尤其是闕又上老師系列 哈哈哈哈 1.<投資金律> 2.<漫步華爾街> 3.闕又上老師3本書: <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 <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 4.<窮查理的寶典> 5.<投資最重要的事> 6.<不當行為> 7. <我不看盤,輕鬆賺大錢> 8. <人類大歷史> 9. <貿易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