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頭條 - 1 天前查看原文據報香港擬就退市公司設場外交易市場 港交所:正整理市場意見港交所(388)正研究另設場外交易(OTC)市場,以便投資者交易已除牌企業的證券。彭博引述據知情人士指,港交所和證監會正在制定,俗稱「粉紅單市場」(Pink sheet market)的場外交易市場藍圖以及規則。 設立退市股票場外交易市場的建議,最初在港交所去年12月市場諮詢中提出。港交所表示,在早前的IPO價格發現諮詢中,亦就應否在香港建立場外交易市場,以及其潛在的優點、風險、功能及是否應開放予
興櫃股票怎麼買?近日,隨著K董的股票熱議,讓我也開始關注興櫃市場。看到一些人對興櫃的交易方式表示讚賞,感覺興櫃的交易方式真是「隨心所欲」,想買就買,想賣就賣,價格波動也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這種「放任自流」的感覺非常接近美股,似乎讓人覺得這種方式很有吸引力。 以下是我評估出適合投資興櫃股票的人 風險承受能力高: 願意承擔較高風險,追求高報酬的投資人。 具備一定投資經驗: 對股票市場有一定了解,能夠獨立判斷投資標的的投資人。 長期投資者: 願意將資金投入較長的時間,以等待投資回報的投資人。 如何買賣興櫃股票 開立證券帳戶: 找一家有提供興櫃股票交易服務的證券商,開立證券帳戶。 簽署風險預告書: 簽署興櫃股票風險預告書,確認已了解興櫃股票的風險。 委託買賣: 透過證券商的交易系統,下達買賣委託。 議價成交: 證券商會根據您的委託,與其他投資人或券商進行議價,成交後即完成交易。 但這種交易方式真的適合在上市櫃市場上實施嗎?為何上市櫃市場的交易措施如此多限制?難道興櫃的模式不值得我們參考嗎?
注意股與處置股操作攻略!如何抓住漲幅又避開風險?今天小弟想要來跟大家聊聊一些關於「注意股」和「處置股」的小知識。 首先當然是要來了解什麼是「注意股」,什麼是「處置股」? 「注意股」是因為短期內的成交量或漲跌幅出現了異常,所以被證交所關注的股票。 然後如果這些異常繼續發生的話,就可能被標記為「處置股」。 「處置股」的交易會受到更多限制,像是提高買入的門檻、降低交易頻率,這樣做的目的是抑制投機行為,並保護投資人。 在進行「處置股」操作的時候,大家應該去特別注意交易紀律的部分,因為這些股票的波動性很大,容易造成追高殺低的情況。 至於策略的部分,可以考慮在股價還沒進入「處置股」或是剛進入「注意股」的時候進場,以捕捉最初的漲幅,但也需要謹慎觀察市場的情況,設定一下合理的停損點。 當然還是要提醒大家,這類股票短期內可能出現超出預期的漲幅,但風險一樣不可小覷,尤其在市場環境變化的時候,所以不建議長期持有這類股票。 大家對於這種短線操作的方式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留言交流!
元大證券零股手續費最低1元,券商費用戰開打,該跳槽嗎?聽說元大證券跟進國泰,盤中零股交易手續費最低只要1元,富邦、群益也跟進了! 原本還在觀望,想說大券商應該不會理小券商,沒想到龍頭都出手了,看來其他家之後也會跟進吧? 不過元大只有盤中零股交易是1元,盤後還是要20元,感覺有點小氣... 國泰是盤中盤後都1元,手續費也比較低,2.8折真的佛心,難怪一堆人跳槽。 現在券商手續費越殺越低,長期下來對獲利應該有差吧? 大家覺得為了這點手續費跳槽值得嗎?還是其實沒差多少?
100萬的抉擇!創業還是投資,你會怎麼選?各位版友大家好, 最近有點煩惱,想跟大家請教一下。 小弟我今年35歲,目前單身,在南部一間公司上班。存了100萬,想好好運用這筆錢,為未來做些規劃。 目前有兩個想法: 創業: 雖然沒有太具體的想法,但一直對自己創業抱持憧憬。想說趁年輕,放手一搏,或許能創造出一番事業。 投資: 股票、基金、房地產...等,這些投資管道看起來都很吸引人,但又怕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會賠錢。 我的困擾: 資金有限: 100萬看起來不多不少,創業似乎有點吃力,投資又怕不夠分散風險。 經驗不足: 對於創業和投資,我都是新手,沒有太多經驗。 風險評估: 創業風險高,但報酬也可能高;投資相對穩定,但報酬可能較低。 想請問大家: 如果你是我的話,會怎麼選擇呢? 在創業或投資方面,有沒有什麼建議或推薦的管道? 有沒有人有類似的經驗可以分享? 希望能聽到大家的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