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 11:01查看原文《基金》ETF持有30檔成分股最剛好!這檔ETF三年績效超越0050【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國人愛ETF,至於一檔ETF持有多少檔成分股可以兼具績效及分散風險?投信指出,已有學者研究,投組中的股票數量超過30檔後,降低整體風險的邊際效益會顯著下降,也就是ETF成分股達30檔,已可達到風險控制水準。實務上,投信所發行的ETF,成分股也通常聚焦在30檔至50檔。
鴻海股價緩跌,甜甜價抄底還是交給ETF?最近看到 0050、00878 這類高股息ETF的成分股之一,我們台灣之光護國神山群的一員,2317 鴻海,股價又下跌了,害小弟心也跟著七上八下... 鴻海最近新聞好像不少,電動車新聞搞很大,股價就是一路緩跌... 然後近期還看到一堆新聞說甜甜價來了? 想聽聽各位先進的看法,現在2317到底適不適合進場抄底? 還是買高股息ETF0050、00878也不錯,還能分擔風險?
不買車,錢丟ETF! 30歲前財富自由不是夢?小弟剛退伍,最近身邊朋友都在看車,但我認真思考了一下,養車真的燒錢,油錢、保養、停車費,隨便一個月都要噴掉一兩萬,更別說買車的頭期款了。 與其把錢砸在會貶值的車子上,不如拿去投資讓我錢滾錢!假設不買車省下的錢每個月可以投入3萬,我粗估了一下,10年後大概可以存到360萬。如果把這筆錢拿去All in 0050,以過去10年平均報酬率6%來算,10年後大概可以變成646萬,等於多賺了快一倍! 當然啦,投資一定有風險,報酬率也不是穩賺不賠。但我覺得趁年輕,風險承受度比較高,可以嘗試積極一點的投資方式,而且現在開始投資,時間複利的效果也比較明顯。 想問問各位30cm,E們都怎麼配置自己的資產?或是投資策略?分享一下,讓小弟也學習一下!
指數型ETF真的沒有任何風險?人們常常說:「只要投入,長期持有就一定賺!」甚至推薦許多「投資理財經典書籍」。但是,真心好奇,指數型ETF難道真的沒有任何風險嗎? 如果一個人照著這樣的操作,固定買入0050、VT,或者SPY、VTI,完全不去想其他因素,真的能安穩賺錢嗎? 以下是我自己想到的幾個問題: 市場風險:如果整個市場都下跌,例如全球性經濟大蕭條、戰爭或大型天災,所有公司股價都會受到影響,這時候ETF的資產也會隨之縮水。與此相比,放在銀行定存的人或許不會面臨如此風險。 經濟循環的可靠性:有人說依照一般經濟循環,市場總會回升。 但這有幾個問題: (1)若市場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回升,而你正好在這段時間年紀漸長,甚至可能會面臨生離死別,那麼這筆投資又有什麼意義? (2)雖然歷史經驗顯示市場會回升,但未來是否會如過去一樣,誰又能保證? 相對性與通膨風險:富與窮是相對的,就像把錢存進銀行,雖然數字會增長,但如果利率不及ETF或股票的收益,甚至無法跟上通膨,那麼這樣的存款又有什麼價值?若未來ETF的年化報酬率低於通膨率,這樣的投資還能算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心中徘徊,受限於自身的認知,無法找到明確的答案。想請問大家,真的認為投入指數型ETF這麼簡單、獲利這麼確定,風險真的如此低的投資方式嗎?希望能聽聽各位的見解和經驗分享!
電子股持股比例高,還需要存0050嗎?小弟最近在研究0050元大台灣 發現0050成分股一堆電子股,台積電占比還那麼高。 阿肥我的電子股持股比例已經很高了,這樣買0050根本是在增加電子產業的風險吧... 大家覺得這種情況下,還有沒有其他ETF可以選? 還是其實我想太多了,乖乖定期定額0050就好?
肥仔貓躺平也懂!台股上3萬、4萬跟我薪水有什麼關係?最近台股真的震盪的不像話,想當初看新聞都在喊什麼「史上最長萬點行情」、「台積電要上天」...阿是跟我這個小韭菜有什麼關係? 說真的,台股上3萬、4萬,我薪水也不會多一毛錢啊!與其在那邊看盤賭博,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怎麼讓錢滾錢,對吧? 最近我都在看主動基金和ETF,這兩個東西雖然都是投資工具,但操作邏輯不太一樣。主動基金就像請了一個專業經理人幫你操盤,目標是打敗大盤,當然要收一點管理費囉!ETF就比較像是懶人投資法,追蹤特定指數,像是0050、0056這種,手續費也相對便宜。 我自己是偏好ETF啦,畢竟我這個懶人也沒時間整天盯盤,而且ETF長期投資下來的報酬其實也很不錯,重點是風險相對低很多。不過主動基金也有它的優點,如果選到好的經理人,報酬率也是很驚人的!想問在座的各位會比較喜歡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