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 2 天前查看原文強化境外所得監管 陸官媒:境外買賣股票收入也要繳稅大陸官方出手加強對納稅居民境外收入的稅收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4日報導,已有納稅人接獲稅務機...
所得稅 30% 級距,領股利好還是不好?最近為了股利的事煩惱不已。今年預計可以領到 4X 萬的股利。但問題來了,我屬於 30% 的綜所稅級距,一想到要繳這麼多稅就覺得好心痛。 我試算了一下,如果領股利,光是二代健保費和綜所稅就要繳 10 萬多。但如果在除息前賣掉,再買回來,雖然可以省下不少稅金,但也要付交易成本。 求各位股神指點迷津,到底要怎麼選才好? 1. 照樣領配息: 雖然要繳很多稅,但可以增加現金流。 2. 除息前賣掉,除息後再買入: 避開高額的股利稅,但要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 3. 除息前賣掉,改買殖利率低的個股: 降低未來要繳的股利稅,但可能錯失高殖利率的機會。
除息套利?算盤打得精?所得稅退稅的真相大公開!最近是不是很多人都在討論,利用所得稅退稅來做除息套利啊?聽起來很吸引人,好像只要在除息日買進賣出,就能輕鬆賺到一筆錢? 且慢!事情沒這麼簡單! 讓我們來仔細拆解一下這個「套利」的說法: 所得稅退稅8.5%上限8萬: 沒錯,這部分是確定的。只要你領了股利,政府就會幫你扣住8.5%的稅,但最多扣8萬。 所得往上加: 這點也很重要!當你領了股利,你的所得就會增加。如果你的所得剛好卡在某個稅率級距的邊緣,那這筆額外的所得可能會把你推到更高的稅率級距,反而要繳更多的稅。 政府再送你3.5%? 這個說法有點太樂觀了。所得稅率是按累進方式計算的,並不是說你只要所得沒超過12%,政府就會額外送你3.5%。 二代健保: 沒錯,二代健保會根據你的所得來計算保費,所以所得增加,健保費也會跟著增加。 所以,真的能靠除息套利嗎? 答案是:不一定! 要看你的整體所得: 如果你的所得本來就很高,那這一點點的股利對你的稅率影響不大。 要看股票的波動: 股市是充滿變數的,就算你當天買進賣出,也可能因為股價波動而賠錢。 要考慮交易成本: 每次交易都要支付手續費,長期下來也是一筆開銷。 所以說利用所得稅退稅來做除息套利,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沒那麼簡單。這個方法可能適用於少數情況,但對於大部分的投資人來說,並不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策略。
複委託獲利重置成本?有沒有什麼比較聰明的解法?大家都知道,每年獲利超過 750 萬就要繳 20% 的稅,為了避免繳太多稅,很多人都會在年底前賣掉股票,然後隔年年初再買回來,這樣成本就重置了。 但小弟我最近爬文發現,好像沒有人很明確地說,到底在同一天買賣,成本是不是真的能馬上重置? 我現在有幾個疑問: 1. T+1的影響:複委託的交割日是T+1,那如果我今天賣掉股票,今天馬上再買回來,成本會是今天的收盤價,還是要等到明天才算重置? 2. 國稅局的認定:國稅局會怎麼認定獲利的時間點?是賣出當天就算,還是要等到資金入帳才算? 3. 券商的系統:不同的券商系統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沒有人知道自己用的券商是怎麼處理的? 聽說有人說,只要在同一年度賣出股票,不管什麼時候買回來,成本都可以重置。 但這個說法真的靠譜嗎? 實在是不想白繳那麼多稅,希望各位能給點建議。
複委託獲利重置成本?有沒有什麼比較聰明的解法?大家都知道,每年獲利超過 750 萬就要繳 20% 的稅,為了避免繳太多稅,很多人都會在年底前賣掉股票,然後隔年年初再買回來,這樣成本就重置了。 但小弟我最近爬文發現,好像沒有人很明確地說,到底在同一天買賣,成本是不是真的能馬上重置? 我現在有幾個疑問: 1. T+1的影響:複委託的交割日是T+1,那如果我今天賣掉股票,今天馬上再買回來,成本會是今天的收盤價,還是要等到明天才算重置? 2. 國稅局的認定:國稅局會怎麼認定獲利的時間點?是賣出當天就算,還是要等到資金入帳才算? 3. 券商的系統:不同的券商系統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沒有人知道自己用的券商是怎麼處理的? 聽說有人說,只要在同一年度賣出股票,不管什麼時候買回來,成本都可以重置。 但這個說法真的靠譜嗎? 實在是不想白繳那麼多稅,希望各位能給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