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想吞英特爾?晶片界地震啦高通居然在談判收購英特爾!這兩家要真的合併,整個半導體產業都要翻天了吧 想想看啊,高通是手機晶片大魔王,英特爾則是電腦CPU霸主,這兩家強強聯手,從手機、電腦到伺服器,整個市場不就都被他們吃下來了?到時候台積電訂單接到手軟,聯發科、AMD是不是要剉咧等? 不過話說回來,這消息目前還只是傳言,而且併購案這種東西,從談判到完成不知道要搞多久,中間還可能卡關破局,現在就開始嗨是不是太早了啊?
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會受中國關稅影響嗎?聽說中國關稅又升級了,大家開始擔心會不會影響到台灣半導體,尤其是台積電(2330)這樣的龍頭。 說真的,對於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iPhone這種大宗產品,台積電雖然不直接受這些關稅影響,但這樣的局勢真的能撐得住嗎? 至於聯發科(2454),反而有些小優勢喔,因為它在美國市場的比重相對較小,反而能在這波貿易升級中受惠。 今天台股也漲了一波,指數上漲超過百點,主要受到半導體和金融股的帶動,市場還是有需求的,大家別太焦慮,但還是要長期觀察台積電的表現!
物理所/機械所畢業=台積電保證?想太多!給你產業現況懶人包最近一堆人問物理所、機械所出路,尤其是跟台積電的關係,小弟看不下去,來幫大家分析一下。 先說結論,實驗室才是重點! 想進台積電,凝態物理、半導體、材料這些實驗室才是王道。但進去也不一定是RD,設備工程師也是有可能。 至於量子、天文、核物這些...老實說,在台灣產業應用真的有限。 年薪600萬不是不可能,但那是國外少數菁英,而且通常要讀到博士。台灣教授很多不收純理論的研究生,因為不好發paper,你進去也是被當皮球踢。 很多人以為物理、機械很好推台積電,事實上,這些科系的必修課,像是量子力學、熱力學、流體力學等等,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一堆人被當到畢業,能順利畢業+實驗室有成果的,早就被教授推薦到台積電卡位了,哪輪得到你? 總之,物理所、機械所不是台積電保證班,選對實驗室、努力學習、累積實作經驗才是真的!
台積電 EUV本月落地!航運股是不是可以卡位?台積電第1台EUV終於將在本月底來台!! 但台積電不是說要用EUV很久了嗎?怎麼現在才來? 看來是ASML終於搞定了,GG準備7nm要超車intel啦!進入7奈米以下後,台積電就開始導入EUV曝光機設備,原因在於光罩曝光層數大幅增加,在至少20層以上的重複曝光需求下,孔徑重複對準的精準度要求愈來愈高,讓EUV曝光機成為必備設備,不僅提高良率,也能降低生產成本。 話說EUV設備這麼巨大,再加上未來必定會再持續引進吧?那運來台灣的航運股是不是要先卡位一波?! 有人知道是找誰運的嗎??
台積電10年後對手是誰?不是美國也不是德國,楊應超直指:日本最近看到楊應超說台積電10年後最大對手是日本,理由是日本在半導體材料設備的優勢將會慢慢轉化成晶圓代工的競爭力。 楊應超關鍵論點解析 日本半導體基礎深厚: 日本曾經是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和經驗。 人才素質高: 日本工程師的勤奮和專業程度與台灣相似,有利於技術的快速發展。 上游供應鏈優勢: 日本在半導體上游的化學材料領域擁有領先地位,這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至關重要。 政府支持: 日本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台積電赴美設廠: 楊應超認為,台積電赴美設廠是迫於政治壓力,最尖端的技術仍會留在台灣。 老實說,日本半導體產業已經沉寂多年,現在才要靠材料設備翻身,會不會太晚了點?更何況台積電也不是省油的燈,技術領先、資本支出龐大,日本廠商真的追得上嗎? 不過楊應超的分析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日本在材料設備領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如果日本真的整合產業鏈資源,全力發展晶圓代工,會不會真的對台積電造成威脅? 想聽聽各位股神怎麼看?日本真的有機會威脅台積電的霸業嗎?還是只是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