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9b 可以買嗎?簡單分析來了現在台股跌這麼慘,元大美債20年能不能買呢,小弟不才拋磚引玉一下! 這檔ETF主要投資於美國20年以上期的債卷,具有穩定的收益特性,而且這檔ETF的經理費率為0.10%,費用相對較低。 但是!投資債券ETF也有他的風險,特別是利率變動可能影響債券價格⚠️ 總之自己做好功課吧,想all in的先問問自己心臟夠不夠大顆😉大家怎麼看?
00929可以買嗎?優缺點分析來啦📣00929號稱月月配息,看起來很香?但各位股神別衝動,先來理性分析一下! 優點:月月配息現金流穩定、成分股分散風險。 缺點:最近的配息很多網友不太滿意,然後費用率也要考慮進去。 想問問各位老司機,你們怎麼看00929? 覺得他的配息怎麼樣呢?
美股ETF大亂鬥!VOO、00924、00646該選誰?最近想開始定期定額美股ETF,目標是長期持有,發現選擇還真不少,看得我頭昏眼花,想問問各位股海前輩都怎麼選? 1. 美國券商買 VOO: 優點:持有成本低,內扣費用便宜。 缺點:股息被預扣30%,買賣有手續費,需要考慮匯率變動和電匯成本。 2. 台灣券商買 00924、00646: 優點:交易方便,股息不預扣30%,可以用台幣投資。 缺點:內扣費用較高,追蹤誤差可能較大。 目前我的想法是: 如果追求最低成本,且資金夠多可以開美國帳戶,那直接買 VOO 好像最划算? 如果想省事、定期定額小金額投資,是不是台灣券商買 00924、00646 比較方便? 但又擔心台灣ETF的內扣費用和追蹤誤差,長期下來會不會影響報酬? 想請問大家會怎麼選擇?或是還有其他推薦的ETF嗎?
人生第一次生小孩,這是我當初懷孕前跟老公討論財務計劃的方法其實當初還沒有拿定主意要不要生小孩,但我一直不太喜歡在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就做決定。 所以就認真的和老公約了一次討論時間,把現實面——「財務分配」好好拿出來討論,希望在「不犧牲生活品質」的情況下,了解兩方在養兒育女上,財務支出的比例意願跟可能性。 但沒生過小孩怎麼知道要花多少,所以那時候我利用的 chatGPT,讓我們對費用支出有個蓋念,再去對齊期待後討論支出比例。 懷孕生子分兩階段:懷孕支出、養小孩支出(先估1-3歲之間) 兩段的總費用預估我們都有討論,以下單舉懷孕支出做分享 步驟如下: 1. 事前先約定會議時間(當在工作膩?),約一個下午兩人坐下來好好聊聊 2. 打開 chatGPT,輸入指令取得想參考的數據資料 下指令還是會遇到有落差的地方,來會校正幾次後,這張是我們覺得相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針對這裡的總額開始算數學 3. 預估總費用,討論每月存款額度和比例 早就耳聞各種窮養富養價差之大,包含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有這兩邊的代表。 我們自詡不在其中任何一派,比較偏中間屬性,再跟網路上查到的價格比較後,抓出我們理想的預計總花費。 窮養:總額約 20W 富養:總額約 60W 我們抓:總額約 30W(涵蓋大部分基礎花費,但又增加一些餘韻) 接著把 30W 打散到懷孕的 9 個月當中,等於 30W / 9 mon = 每月要存 3.33 萬 最重要的 1 part 到了,男方女方各存多少!!!🤔 我們日常花費走 AA 制,加上考量各自意願跟自我角色期許後(?) 目前我們先走 男6 : 女4 所以約定好,一旦得知懷孕開始,男方每月存 2W / 女方每月存 1.3W(去零頭)到育兒基金小查罐裡,持續存 9 個月。 子戶頭小查罐統一由男方管理,過程中有任何跟小孩或懷孕有關的都從這個戶頭支付,每項支出都是兩人同意後,由老公統一支付,減少女方懷孕時煩惱的項目同時也有參與感。 ------- 必須說當初有討論這些現實面,且兩人都有共識,讓我對這種人生大變動更有安全感。 討論後我們就把結論記錄下來,如果需要時不慌張能直接採用 💪 好奇問大家都怎麼做「兩人共同基金的大規劃」的呢? 通常支付比會是以下哪種?留言分享做法借我參考 XDDD 你們通常是......? A. 男7 : 女3 B. 男6 : 女4 C. 男5 : 女5 D. 男4 : 女6 E. 男全出 F. 女全出
新手懶人包,ETF 怎麼挑!真的有人知道自己買的 ETF 是什麼嗎? 最近發現很多人說要分散風險,結果選 ETF 跟選股票一樣在看感覺... 小弟我研究了一下,提供一點個人淺見,拋磚引玉一下: 1. 投資目標要明確:你是要追求短期波動還是長期成長?想要領股息還是賺價差?先搞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才能選對標的。 2. 指數追蹤要搞懂:ETF 是追蹤指數的,搞清楚指數編撰規則、成分股,才能了解 ETF 的投資方向,不是閉著眼睛看報酬率就好。 3. 費用率不能忽略:ETF 雖然手續費低,但還是有內扣費用,長期下來也是一筆錢,特別是追求長期投資的,更要精打細算。 4. 流動性要注意:有些冷門 ETF 流動性差,買賣價差大,進出場都要考慮清楚,不要被套牢了還不自知。 5. 不要只看報酬率:過去的報酬率不代表未來,要綜合評估 ETF 的風險、波動度等因素,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一點個人心得分享,大家還有什麼 ETF 選擇心法,也歡迎分享一下!
金管會大開綠燈?!壽險資金狂潮要來了,利關人ETF準備起飛?看到新聞說金管會要鬆綁壽險資金可以全數委託投資利關人ETF, 這下子是不是代表以後ETF的規模都要飛天了🚀🚀🚀 畢竟壽險的資金量大家也知道, 那可是天文數字啊💰💰💰 現在開放他們 All in 利關人ETF, 是不是代表金管會也看好這個市場 🤔🤔🤔 而且重點是, 利關人ETF的費用通常比傳統共同基金低, 績效表現也常常比較好, 現在又有政策加持, 會不會成為未來的投資主流啊?
00960 野村航運明明成分股都漲,為何這 ETF 還是跌?最近在研究航運 ETF,發現 00960 野村全球航運龍頭這檔,成分股明明很多都在漲,像是馬士基、赫伯羅特這些,結果這檔 ETF 淨值卻是跌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難道是追蹤誤差太大?還是內扣費用太高吃掉了漲幅?有沒有航運老船長可以幫忙解惑一下?想聽聽大家的看法,感恩!
漲聲響起...微軟Microsoft靠著AI漲翻微軟一聲令下,Microsoft 365個人版和家用版訂閱價格要開始漲價了,台灣用戶月繳從219元變成309元,漲幅41%... 家用版月繳則從320元調到419元,年繳也來了個31%上升。 不過這不是純漲價而已啦,會附贈最新的AI助理Copilot! 不僅可以幫忙編寫文稿、分析Excel數據,甚至連寫email和創圖片都變簡單了。 微軟說這叫「提升生產力」,但大家還是覺得「就是想要我多付點生產費吧」🤣
無人計程車vs.廉價勞工,誰划算?最近大家都在聊AI怎麼改變世界,像是無人計程車、無人商店這類的自動化真是看得人眼花撩亂 但假如計程車司機一個月賺五萬好了。那機器人的價格怎麼樣?還有維修費用!! 有可能賺錢的未必是老闆,反而是修理機器人的師傅餒 所以到最後企業老闆還是可能會選擇用廉價勞工,畢竟誰想花大錢買個容易壞的鋼鐵小弟? 總之AI真的是厲害,但要說取代一切?不好意思啦,計程車司機還在,機器人也還在等著修理呢😂 誰會想到,AI的巔峰竟然是要跟廉價勞工PK啊哈哈
陽明海運美東罷工最新動態:跳港模式應對,未來恐加收附加費大家知道美東港口今天真的罷工了吧? 陽明海運(2609)剛剛也公布了他們的應對措施,先採取「跳港模式」,意思就是貨物能卸就卸,跳過一些受罷工影響的港口,繼續保持收貨正常運作。看來他們應該也不想讓這波罷工影響到太多貨運進度。 不過這只是第一周的策略,未來罷工如果持續,陽明已經表明他們會開始加收「碼頭壅塞附加費」跟「GRI附加費」,就是說,罷工造成的影響最終還是會轉嫁到運費上,尤其是到美東的貨物,可能都要加上這些費用了。這也意味著未來如果罷工沒能快點解決,物流成本恐怕會持續上升。 感覺陽明的跳港策略應該能短期應急,但長期來看,還是要看美東港口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營運。對於有進出口需求的公司來說,這波加收附加費的壓力可能不小,尤其是中小企業,真的是吃不消啊!😓😓
Robinhood免佣金,真的適合你嗎?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在討論Robinhood,這個以「零佣金」和「操作簡便」吸引年輕投資者的美國券商平台。 的確,Robinhood的出現降低了投資門檻,讓更多人能參與美股市場。 但「免費的最貴」這句話在投資界同樣適用,在選擇券商時,不能只看手續費,更要考慮到平台的穩定性、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首先,Robinhood主打零佣金,但它並不是真的完全免費。它透過其他方式獲利,例如賣出用戶的訂單流(order flow)給高頻交易商,這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實際成交價格不如預期。 其次,Robinhood的功能相對單一,缺乏專業的分析工具和豐富的產品線,例如期權、期貨等。對於只想投資美股的初學者來說或許足夠,但對於追求多元化投資或需要進階功能的投資者來說,Robinhood就顯得捉襟見肘。 再者,Robinhood在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也受到不少質疑。過去就曾發生過系統當機導致用戶無法交易的事件,也有用戶數據外洩的疑慮。 當然,Robinhood也有其優點,例如操作介面簡潔易懂,非常適合投資新手。對於資金有限、只想嘗試美股投資的年輕人來說,Robinhood或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總而言之,選擇適合自己的券商平台非常重要。 在被Robinhood的「免費」吸引的同時,更要充分了解它的優缺點,以及是否符合自身的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比起盲目追求低成本,選擇一個安全、穩定、功能齊全的平台才是長久之計!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使用Robinhood或其他券商平台的經驗,以及選擇券商平台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眼睛雷射近期想要去眼睛雷射,詢問的費用要 115000 刷卡可以六期0利率 但在想要怎麼樣回饋最大化? 我常用的卡有 台新 GOGO卡,永豐大戶卡,玉山 ubear,還有星展 eco 卡 想像上是不是刷星展eco可以拿1.5%的點數回饋啊?
CSPX vs. VOO 長期投資哪個優?稅務問題霧煞煞!最近研究 S&P 500 ETF,發現CSPX和VOO都是熱門選擇,但CSPX是net total return(已扣稅),VOO則是total return(未扣稅),理論上VOO報酬應該比較高。 網路上找到的圖表也顯示10年期間VOO報酬率確實贏過CSPX,但實際看K線卻是CSPX勝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因為CSPX股息自動再投入,複利效果比較顯著嗎? 另外還有兩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大神: 1. 用IB買賣倫敦掛牌的CSPX,除了每筆最低佣金1.7美元和交易所費用外,還需要支付其他費用嗎?資本利得稅需要繳嗎? 2. 在盈透買賣英股CSPX,有受到SIPC的50萬美元保障嗎? 希望各位前輩能幫忙解惑,謝謝!
富邦奈米投,真的適合奈米戶嗎?最近富邦推出的「奈米投」,主打用ETF組合包裝成「指定單獨金錢信託」,概念有點像iShares的AOA,都是標榜懶人投資組合。 說實在的,這概念不算新鮮,但富邦這次用ETF來設計倒是台灣金融機構第一次,比起其他家還在推高費用基金,好像有那麼點進步? 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奈米投雖然標榜不收申購、經理費等有的沒的費用,但信託管理費高達1%,優惠完還要0.6%,加上ETF本身的內扣費用,總費用率直逼0.7%,相較於AOA的0.25%,長期下來也是很可觀的數字。 我知道有些人會說,奈米投是用愛爾蘭上市的ETF,對NRA來說有稅務優勢。但說真的,都已經願意花時間研究投資了,直接開個海外券商或用複委託,不是更省事嗎? 而且奈米投網站資訊更新速度慢,美股交易時間還常常當機,這點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所以,奈米投真的適合奈米戶嗎?還是只是給那些不懂海外投資,又想追求懶人投資的小白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