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新聞 - 1 天前查看原文六金控組永續金融先行者 今年底前揭投融資高碳排企業金管會於2022年成立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由國內6家金控齊力推動淨零排放政策,元大金控接棒聯盟第三屆輪值主席,今天(21日)舉辦啟動儀式。聯盟訂定目標,預計在2025年前完成金控投資、融資在60%前的高碳排企業所有資訊揭露。聯盟之一的國泰金控預計下周和石化以及航空兩大高碳排產業先行「議和」,強調未來要做到最高宗旨「No ESG No Money」。 「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由元大、玉山、中信、第一、
用模擬交易實測 500萬 All in 台積電看到別人分享無腦買台積電心得,就用模擬交易試了一下!一次 All in 500萬,最終收益+20% 超快爽賺... 可能買點特別好,現實不敢這樣😆 要再多用模擬交易研究一下
融資租賃亂象,金管會真的能袖手旁觀嗎?最近融資租賃業鬧得沸沸揚揚 從「山道猴子悲歌」到「薯條三兄弟」,BNPL(先買後付)和炒房漏洞接連成為焦點。 金管會到底要不要站出來啦?不然真要等到事情不可收拾,才來當滅火隊嗎? 我覺得金管會如果只是劃線說「不能這樣做」,卻不進一步訂出具體的監管架構,等於是給了這些公司操作空間,最後卻讓市場和小資族買單。 與其執著「要不要管」,不如徹底擬定一套監管機制,還市場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
物理所/機械所畢業=台積電保證?想太多!給你產業現況懶人包最近一堆人問物理所、機械所出路,尤其是跟台積電的關係,小弟看不下去,來幫大家分析一下。 先說結論,實驗室才是重點! 想進台積電,凝態物理、半導體、材料這些實驗室才是王道。但進去也不一定是RD,設備工程師也是有可能。 至於量子、天文、核物這些...老實說,在台灣產業應用真的有限。 年薪600萬不是不可能,但那是國外少數菁英,而且通常要讀到博士。台灣教授很多不收純理論的研究生,因為不好發paper,你進去也是被當皮球踢。 很多人以為物理、機械很好推台積電,事實上,這些科系的必修課,像是量子力學、熱力學、流體力學等等,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一堆人被當到畢業,能順利畢業+實驗室有成果的,早就被教授推薦到台積電卡位了,哪輪得到你? 總之,物理所、機械所不是台積電保證班,選對實驗室、努力學習、累積實作經驗才是真的!
2365昆盈和2049上銀:誰是機器人概念股的明日之星?這兩家公司都是做機器人的,但他們擅長的方面不太一樣: 2049上銀: 比較像是一個零件工廠,專門做機器人需要的骨架和關節。他們的機器人主要用在很精密的工廠裡,比如做晶片的工廠。 2365昆盈: 比較像是一個機器人設計師,他們會設計機器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讓機器人可以更聰明、更靈活。他們的機器人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只是工廠,還有醫院、家庭等等。 簡單來說: 2049上銀: 強在零件技術,機器人比較專門。 2365昆盈: 強在控制技術,機器人比較通用。 那投資人要選誰呢? 這要看你想投資什麼樣的機器人公司。 如果你看好精密工業, 覺得機器人會越來越精細,那你可以考慮上銀。 如果你看好機器人會越來越聰明, 應用範圍會越來越廣,那你可以考慮昆盈。 除了這兩家,還有其他做機器人的公司,比如鴻海、研華科技等。 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投資人可以多方比較,選擇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公司。 不過,投資機器人這種新興產業,風險也比較大。 因為技術一直在變,市場也在變,所以投資前一定要做足功課。 昆盈和上銀都是很有潛力的公司,大家覺得誰才是最強機器人概念股?
[新聞] 金管會開放專業投資人複委託投資海外比特幣ETF金管會30日宣布,國人可透過券商複委託投資海外比特幣ETF,但僅限「專業投資人」且需簽署風險預告書後方能投資。所謂專業投資人包括五大類:機構投資人、高淨值法人及個人等。美國早在1月已核准多檔比特幣ETF,引發國內關注。考量虛擬資產風險,金管會也訂下嚴格限制,包括強化客戶了解程序、商品資訊提供以及定期業務訓練等五大配套。 總之,想投資比特幣ETF?還得先成為「專業投資人」啊!
山隆通運營收大跌!到底發生什麼事?最近山隆(2616)的營收成績單可說是慘不忍睹啊!7月營收年減43.66%,這數字也太驚人了!到底發生什麼事,讓山隆的業績滑水滑得這麼嚴重? 山隆(2616)7月營收(單位:千元) 項目 7月營收 1- 7月營收 113年度 782,087 7,358,429 112年同期 1,388,211 9,443,309 增減金額 -606,124 -2,084,880 增減(%) -43.66 -22.08 為什麼山隆的營收會掉這麼多?從去年開始走下坡 Q4甚至經營到虧錢 公司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因可能很多,目前個人猜測: 產業大環境不好: 也許是山隆所在的產業整體就不是很景氣,大家都縮減開支,導致山隆的業績也跟著縮水。 競爭對手太強: 可能有新的競爭對手出現,搶走了山隆的客戶,讓山隆的市場份額縮水。 成本壓力大: 原物料價格上漲,讓山隆的生產成本增加,獲利空間被壓縮。 其他未知因素: 也許是山隆內部出了什麼問題,導致營運不順。 大家怎麼看呢?有不同的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