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生小孩,這是我當初懷孕前跟老公討論財務計劃的方法其實當初還沒有拿定主意要不要生小孩,但我一直不太喜歡在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就做決定。 所以就認真的和老公約了一次討論時間,把現實面——「財務分配」好好拿出來討論,希望在「不犧牲生活品質」的情況下,了解兩方在養兒育女上,財務支出的比例意願跟可能性。 但沒生過小孩怎麼知道要花多少,所以那時候我利用的 chatGPT,讓我們對費用支出有個蓋念,再去對齊期待後討論支出比例。 懷孕生子分兩階段:懷孕支出、養小孩支出(先估1-3歲之間) 兩段的總費用預估我們都有討論,以下單舉懷孕支出做分享 步驟如下: 1. 事前先約定會議時間(當在工作膩?),約一個下午兩人坐下來好好聊聊 2. 打開 chatGPT,輸入指令取得想參考的數據資料 下指令還是會遇到有落差的地方,來會校正幾次後,這張是我們覺得相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針對這裡的總額開始算數學 3. 預估總費用,討論每月存款額度和比例 早就耳聞各種窮養富養價差之大,包含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有這兩邊的代表。 我們自詡不在其中任何一派,比較偏中間屬性,再跟網路上查到的價格比較後,抓出我們理想的預計總花費。 窮養:總額約 20W 富養:總額約 60W 我們抓:總額約 30W(涵蓋大部分基礎花費,但又增加一些餘韻) 接著把 30W 打散到懷孕的 9 個月當中,等於 30W / 9 mon = 每月要存 3.33 萬 最重要的 1 part 到了,男方女方各存多少!!!🤔 我們日常花費走 AA 制,加上考量各自意願跟自我角色期許後(?) 目前我們先走 男6 : 女4 所以約定好,一旦得知懷孕開始,男方每月存 2W / 女方每月存 1.3W(去零頭)到育兒基金小查罐裡,持續存 9 個月。 子戶頭小查罐統一由男方管理,過程中有任何跟小孩或懷孕有關的都從這個戶頭支付,每項支出都是兩人同意後,由老公統一支付,減少女方懷孕時煩惱的項目同時也有參與感。 ------- 必須說當初有討論這些現實面,且兩人都有共識,讓我對這種人生大變動更有安全感。 討論後我們就把結論記錄下來,如果需要時不慌張能直接採用 💪 好奇問大家都怎麼做「兩人共同基金的大規劃」的呢? 通常支付比會是以下哪種?留言分享做法借我參考 XDDD 你們通常是......? A. 男7 : 女3 B. 男6 : 女4 C. 男5 : 女5 D. 男4 : 女6 E. 男全出 F. 女全出
00900稱霸高股息ETF?關鍵在哪?最近一堆人在討論高股息ETF,報酬率幾%的都有,真的差很多... 仔細研究了一下,00900近一年報酬率硬是比其他月配ETF高出一截,關鍵就在成分股篩選夠精準! 00900不只看殖利率,還考慮EPS成長率和營收動能,避開獲利衰退的公司,難怪績效能維持高檔。 但大家在投資前還是要做足功課,評估好風現在進場!
日股延長交易,台股卻選擇說NO!大家的偏好咧?台股到底要不要學日股延長交易時間的事件,之前蠻多討論的。 現在金管會說了,延長台股交易時間會大幅增加作業成本,暫時不打算跟進日股的步伐。 證交所已經說得明白,延長交易時間只會把中場時段成交稀釋掉,根本不會增加成交量,券商也大喊:我們不幹!😂 但還是很好奇,版上的大大們比較想要延長交易時間還是維持現狀啊?
配息不是全餐,總報酬才是主菜!最近看到很多人在板上討論ETF配息。 我相說的是,配息率高低不是唯一指標,還是要看整體報酬率比較實在! 配息率看起來誘人沒錯,但只盯著它其實有點像吃甜點只管外表不看成分表,容易錯過細節的。 一檔高配息的股票如果股價長期疲弱,總報酬率可能根本追不上通膨! 所以呀,選股時別只盯著「高配息」的標籤,還是要看公司的成長性、盈餘穩定度和整體報酬率的綜合表現,這樣才能在股市吃到「營養均衡」的一餐呦~
AI機器人概念股真的要起飛了嗎?昨天看了兆華哥的節目,標題很聳動,那集在說什麼川普賀錦麗誰上位都免驚,反正需求旺選後AI領漲?還提到工具機、機器人、矽光子這些。老實說,我聽得霧煞煞,想問問各位大大怎麼看? 節目指出AI需求推動工具機、機器人產業發展,這個邏輯我懂,台廠在供應鏈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問題是,真的會漲到像航運那樣嗎?而且節目中一直提到矽光子,說是AI發展的關鍵,真的假的? 另外,節目也討論到00878成分股調整,兆華哥團隊認為可以趁機換股操作,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00878不是強調長期投資,怎麼會跟短線操作扯上關係?
聊聊佳必琪 6197 低軌衛星概念股最近有點好奇佳必琪6197這檔標的 之前好像比較少看到佳必琪被討論,查了一下新聞稿,5 月的時候有說跟SpaceX Starlink 合作開發低軌衛星連接器🚀 最近低軌衛星題材這麼熱,有沒有熟悉低軌衛星概念股的大大可以分享一下,除了佳必琪以外,還有哪些相關的標的可以關注🤔
聯電模組製程工程師 未來發展/預聘/薪資小弟最近拿到聯電研替offer,職位是模組製程工程師,想問問各位大大們幾個問題: 1. 這個職位未來發展性如何?聽說跟台積電良率工程師很像,也有人說是製程整合,真的假的? 2. 聯電的研替可以當預聘投嗎?看隔壁GG都是綁在一起的,有點羨慕QQ 3. 面試的時候需要很了解半導體製程細節嗎?例如CVD、PVD這些要很深入嗎?還是大概知道就好? 聽說最近台積電大 slowdown,不知道聯電的狀況如何?想多了解一點資訊再決定,先謝謝各位大大了.......
科技業風吹草動,房市真的還適合投資嗎?最近看到一堆科技業裁員、放無薪假的新聞,心裡毛毛的。雖然說台積電GG還是喊缺人,但其他家好像就沒那麼樂觀了。 以前大家都說房地產最保值,現在想想好像也不一定? 首先,現在房貸利率一直升,隨便都破2%,對比前幾年根本超貴。而且聽說央行還要繼續升息,以後買房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再來,科技業是台灣經濟火車頭,現在科技業景氣開始反轉,會不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然後房價就跟著下跌? 雖然說現在蛋還是很貴,感覺通膨也沒那麼快結束,但長期來看真的很難說。 最後,現在房價已經被炒到一個很高的位置,很多年輕人根本買不起。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情,像是經濟衰退、股市崩盤之類的,是不是就會有一堆人拋售房子,到時候房價不就… 小弟是真心覺得現在買房要很小心,千萬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與其把錢全部砸在房子上,不如考慮分散風險,投資一些比較穩健的標的,像是美國公債、ETF之類的。 以上只是小弟個人的一些淺見,歡迎各位大大分享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討論!
認真就輸了?從地緣政治風險看台灣未來投資方向最近新兩國論又開始被討論... 說真的,我覺得國民黨的問題就是太認真把台灣當成自己的了,搞一堆建設、產業,結果勒?還不是要面對對岸的威脅。 說穿了,台灣就是夾在中美兩強之間的小蝦米,與其在那邊幻想什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還不如認清現實,選邊站就對了! 投資也是一樣,與其押寶那些整天喊著要跟對岸和平共處的產業,不如把眼光放遠,看看美國爸爸需要什麼,台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所以接下來的投資方向就很明顯了吧?軍工、航太、高端製造...這些大家可以先研究研究下了
周杰倫演唱會韭菜回報區全台民眾今天多少人中午都有這個畫面,讓我知道我不孤單 真的太刺激了 拓原這次也太當了吧.... 跪求周董加開ㄚㄚㄚㄚ 很好笑 看到有網友說甚麼要用這個做當沖 我只能說要搶到難度跟找到績優股有得拚 我落淚 情緒零碎....
美債狂跌!降息神話破滅?選舉前千萬別進場!美債殖利率這波跌得這麼慘,根本就是跌無止境! 一堆人在那邊討論誰當選會降息,害我差點也跟著進場。拜託,美債殖利率跟降息根本就沒什麼直接關係好嗎?是需求供給的問題啦!美國財政赤字這麼大,政府拼命印美債,供給一大堆,價格當然就跌,殖利率就跟著漲! 我之前賣在9.6真的太明智了,現在看到美債跌成這樣,真的慶幸自己及時脫身。這就跟股票的慢火煮青蛙一樣,一堆人還在那邊幻想降息,結果越等越慘。
開發金目標價看好嗎?通過改名凱基金控且配息增加終於呀!開發金控(2883)宣布改名為「凱基金融控股公司」,統一旗下品牌,提升行銷效益。通過的股息每股0.5元,7月1日除息,7月31日發放。預計籌資300億元以支持未來發展。更名後,將加強與子公司的品牌連結,推動整體業務成長。 今年開發金動作頻傳的情況下,是否有激勵各位支持發哥的朋友呢,去年抱到現在終於要兌現成果了嗎~~
中信金(2891)值得你深入了解!研究金融股一陣子啦,發現版上討論官股存股的好像比較多,其實中信金(2891)也很值得長期投資,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中信金旗下子公司包含銀行、保險、證券,業務多元發展,獲利來源穩定。再來,中信金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像是東南亞布局就很成功,未來成長可期。 而且啊,每年都穩定配息,殖利率也還不錯,長期持有下來,股息收入也是很可觀的。當然,投資都有風險,建議大家還是要做功課,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再做決定。 以上是個人不成熟的看法,這裡也有中信金股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