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 - 2025/03/11查看原文美股ETF怎麼買?5檔熱門指數型ETF介紹:VOO、SPY、QQQ、DIA、IWM優勢、風險懶人包隨著全球投資熱潮的興起,美股市場憑藉其規模與活力,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對於想進入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投資新手來說,直接挑選個股可能既費時又充滿風險,這時候「指數ETF」就成了理想的起點。透過追蹤風傳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美國主要的指數ETF,並看看它
弟弟想去美國留學,求快速存錢的投資方式?我弟大學畢業工作一陣子了,最近覺得自己能力有點不夠想去進修,又覺得該趁年輕多出去看看世界,所以決定去美國留學。 他目前在想要不要辭職專心準備托福,但又怕沒有薪水沒辦法繼續存留學資金,因此想先叫我教教他投資,看能不能再快速存些錢。 我建議他可以考慮投資ETF,風險相對低,他本金不少,報酬應該也蠻穩定的。 但他說他想研究看看美股,覺得美股賺的比較快...我是覺得美股風險比較大,不要到時候沒賺到錢,還把之前存的錢賠光了😮💨 大家覺得以他的狀況,進行哪項投資比較好呢?
新手買美股可行嗎?新手想玩美股,與其聽說不如直接下場!分享一下我這半年的小小心得,拋磚引玉,也希望能跟各位前輩學習。 我的操作策略: 1. 選股:專注大型科技股,FAANG、3C大廠等耳熟能詳的標的。 2. 左側交易:個股或大盤下跌時分批買進攤平成本,漲回再視情況調節。 3. 技術分析:利用K線、布林通道等工具判斷買賣點,例如跌破布林通道下緣可視為買進訊號。 4. ETF投資:無腦定期定額買入IVV、VOO等ETF,長期投資穩健獲利。 目前我的操作以個股為主,搭配技術分析找買點,半年下來報酬率約30%。不過我也在觀察市場,準備在大盤修正時加碼ETF,分散風險。 美股市場波動大,新手入場前還是要做足功課,了解自身風險承受度,才能在投資路上走得長久!
生技期最近是不是空頭排列要崩盤了?最近國際情勢詭譎多變,美國總統大選跟科技巨頭法說會都讓市場人心惶惶,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滿天飛,感覺就是一個字:抖! 這種時候,偏偏生技期又一副要跳水的樣子,技術線圖空頭排列,KD指標也死魚,讓我想到之前被套牢的慘痛經驗... 想問問各位大大,現在生技產業基本面到底如何?FDA審核有沒有什麼大消息?還是說這波只是單純的短期回調,之後還有機會反彈? 有沒有生技股老司機可以出來指點迷津一下,讓我這個散戶安心點?
木頭姊又跌回去了? ARK ETF 在幹嘛?最近 ARK 跌到不行,一堆人說要接到變阿公,木頭姊是不是過譽了? 說真的,ARK 主打「破壞式創新」概念,押寶那些可能改變世界的科技,像是基因編輯、自動駕駛、太空探索等等,聽起來超潮,但風險也高。 他們家 ETF 一堆,最有名的就 ARK Innovation ETF (ARKK),直接包了一堆高成長潛力公司,然後還有 Fintech Innovation ETF (ARKF)、Genomic Revolution ETF (ARKG) 等等,更精準鎖定特定領域。 績效部分,曾經飛天過,但最近...嗯,你懂的。 不過長期來看,這些未來科技還是很有搞頭吧?你們怎麼看?
新手美股ETF投資,複委託vs.海外券商,終極懶人包!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美股ETF投資,新手常常糾結於複委託和海外券商的選擇。 我做了一些功課,整理出以下資訊,希望能幫助大家做出 informed decision! 複委託優點: 1. 方便性:使用中文介面,交易流程與台股類似,對新手友善。 2. 定期定額:適合長期投資,部分券商提供低廉的手續費優惠。 3. 客服支援:遇問題可直接聯繫中文客服,溝通較容易。 複委託缺點: 1. 交易成本:相較於海外券商,手續費較高,且有最低交易金額限制。 2. 產品選擇較少:並非所有美股ETF都可透過複委託購買。 3. 上手券商風險:若上手券商出問題,投資人權益保障尚不明確。 海外券商優點: 1. 交易成本低:許多券商提供免佣金交易,適合頻繁操作或大額投資者。 2. 產品多元:可交易美股、ETF、選擇權等多種金融商品。 3. SIPC保障: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 (SIPC) 提供每戶最高 50 萬美元保障。 海外券商缺點: 1. 開戶流程較複雜:需填寫英文文件,部分券商審核時間較長。 2. 語言隔閡:平台及客服多為英文,溝通較不方便。 3. 遺產處理較麻煩:若投資人身故,繼承人處理遺產程序較為繁瑣。 結論: 資金規模小 (< 1 萬美元) 且偏好長期投資ETF:複委託較方便。 資金規模大 (> 10 萬美元) 或追求低成本及多元投資:海外券商較適合。 個人建議: 新手可以先從複委託開始,熟悉美股交易流程後,再考慮是否轉換至海外券商。 補充: 國泰證券美股ETF交易每單3美元,定期定額更低廉。 Firstrade 提供匯費補貼,且有中文介面,適合想嘗試海外券商的新手。 不免俗的還是要提醒大家,投資前務必做好功課,評估好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