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週刊 - 1 天前查看原文鴻海造車大計終於跨入國際市場,與日本三菱汽車攜手,26年在紐澳上市鴻海造車大計畫終於走出台灣,鴻海集團與三菱雙方共同宣布已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由旗下鴻華先進提供車型設計、由裕隆負責製造,該車型預計於2026年下半年投入澳洲及紐西蘭市場,車型則未公布,而以時程來看,三菱應該是從鴻華既有車型中挑選產品,而非由鴻華從頭打造。
Lean Mobility與台灣合作推出Lean3🚗Lean Mobility 最新的電動車 Lean3 準備量產了 這款微型電動車以城市交通為主打,車身只有傳統車的三分之一,專為都市街道設計的,預計在 2025 年會進入台灣市場。 Lean3 的設計亮點在於他輕便又經濟,最高時速可達 80 公里,配備 8.1kWh 的磷酸鐵鋰電池,充電一次可跑 100 公里,適合短程通勤族。 這次的台日合作,籌得了超過 10 億台幣的資金,還計畫在 11 月於東京舉辦公開試駕活動,讓日本和台灣的朋友們搶先目睹這台新秀電動車的風采。 但我看有網友說這車款有點像中國的「老頭樂」,過去爭議蠻大的,感覺安全性和法規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真的會有人開這種車在台灣道路上嗎...
蘋果想做AI,鴻海能否再度出奇制勝?最近市場上有個大新聞,蘋果為了搶佔生成式AI的市場大餅,找上了台灣的鴻海(2317)合作,打算在台灣打造自家的AI伺服器。 鴻海目前忙碌於輝達的訂單,現在又加入了蘋果,雖然蘋果的需求比輝達的規模要小,但他們能夠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居領先地位,足以證明鴻海在這一領域的實力與自信! 蘋果不僅是找鴻海合作,還希望藉助鴻海的工程人才和研發資源來加速進入AI伺服器市場。 看來AI伺服器不僅是未來的趨勢,更是鴻海未來的強力發展動能之一啊
鴻海Model A強勢進軍日本:電動車版圖擴大、未來可期!鴻海的Model A概念車在日本市場引起不小關注,不僅吸引了多家日本車廠的興趣,就連計程車和物流業者也對其表示高度興趣。這是否意味著鴻海的電動車事業將在日本市場開花結果? 優勢分析: 客製化能力強: CDMS模式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彈性高。 日本市場潛力大: 日本電動車市場正處於成長期,鴻海有機會搶佔先機。 多樣化應用場景: Model A不只限於家庭用車,商用市場也有潛力。 未來展望: 若能成功與日本車廠合作,將為鴻海帶來穩定的訂單。 Model A的成功有望帶動其他車款的銷售。 鴻海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地位將更加穩固。 看來鴻海對自家電動車是保持高度信心,大家覺得鴻海的電動車事業會一路北上嗎?
鴻準搶到蘋果機器人訂單,前景看好!鴻準這家公司,原本就幫蘋果做很多產品,現在又接到蘋果的新任務:做機器人! 為什麼鴻準能拿到這個大訂單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鴻海的兄弟公司: 鴻準是鴻海集團的一員,鴻海在製造業經驗豐富,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可以給鴻準提供很多幫助。 有做過機器人的經驗: 鴻準以前就幫鴻海做過機器人,所以對這方面很熟。 產能大、品質好: 鴻準的工廠很大,可以生產很多產品,而且品質也很好,蘋果很信任他們。 那鴻準拿到這個訂單有什麼好處呢? 公司可以賺更多錢: 機器人市場很大,鴻準可以賣出更多的產品,賺更多的錢。 公司變得更強大: 鴻準會因為做機器人,變得更有技術,公司也會更強大。 但是投資鴻準也要注意什麼呢? 機器人技術很複雜: 做機器人不容易,技術一直在變,鴻準可能也會遇到一些困難。 市場競爭很激烈: 不只鴻準,很多公司都想做機器人,競爭會很激烈。 經濟狀況會影響: 如果經濟不好,大家可能就不想買機器人了,這也會影響鴻準的生意。 所以,鴻準拿到蘋果的機器人訂單是個好消息,但還是要小心,不要只看表面,大家看好鴻準未來的發展嗎?
新品發表助攻,3706神達衝新高!神達 (3706) 昨天發表行車記錄器品牌 Mio 的新產品,從雙鏡頭進化到電子後視鏡,配合雲端與軟體訂閱制,市場反應感覺蠻熱烈的喔 今天股價一路高走,創近期新高了,法人最近也是積極買進! Mio 新品進軍日本與美國市場,加上智慧車載和物聯網業務穩定增長,法人預估明年神數業績有望雙位數成長~ 不過還是要說,雖然很神啦,但如果之後漲太多,又要小心後續回檔風險了... 大家覺得神達這波動能能延續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