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苦主多,真的「錢」景無限?說真的啦,台灣這波綠能政策,風電是喊得震天響,補助也看似灑了不少。 但是法規變來變去,環評抗議不斷,施工又一堆問題,搞到成本飆高,時程延宕。 現在一堆綠能概念股,整天畫大餅, 說什麼政府支持,未來潛力無窮。 問題是,看到前面幾家先烈, 真的有那麼好賺嗎... 有沒有在綠能產業或是投資相關股票的,覺得真的是「錢」景無限嗎, 還是韭菜園區?
競國關廠風暴!老牌PCB廠的沒落,PCB概念股要小心!大家好,這裡是Chuckle老闆: 最近,老牌PCB廠競國的關廠消息,可說是震撼了整個電子產業。從出售泰國廠到宣布台灣廠年底關閉,這一切似乎都發生得太快了。這不禁讓人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競國的沒落? 競國今天停止交易真是讓人捏把冷汗,特別是關廠、裁員消息一出,400名員工的未來讓人擔憂。雖然官方說會依法處理,但實際上,消費性電子產業這幾年真的是慘兮兮。疫情後全球需求疲軟,原物料成本也沒在客氣,這個產業有點像無底洞,競國三年連虧就像一面警鐘。 競國關廠,是產業變遷的縮影? 消費電子寒冬: 近年來,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疲軟,加上原物料成本上漲,使得競國的營運雪上加霜。這也反映出全球電子產業正經歷一場寒冬。 競爭激烈: PCB產業競爭激烈,陸資廠商的崛起對台廠造成極大的壓力。競國的關廠,是否也意味著台灣PCB廠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正在逐漸下降? 轉型不易: 競國的轉型之路似乎並不順遂。出售泰國廠、調整台灣廠產線,這些舉措能否挽救公司頹勢,仍有待觀察。 關鍵問題是,消費電子景氣真的有復甦的機會嗎?成本不停上漲,需求卻回不來,台灣廠這幾年真的一直在硬撐,現在看來,競國應該是撐不住了。PCB廠商接連出事,讓人懷疑,這是不是整個產業的縮影?未來或許還有更多公司會面臨同樣的命運,投資這類產業真的是要再三思量。大家怎麼看這波關廠潮,還是你覺得景氣有救?
雲豹能源(6869)還能買嗎?輝達來北士科設廠了,黃仁勳也發表演講,表示支持核能發展。 雖然他沒直接打綠能的臉啦,但我在想這樣的言論,對綠能概念股會不會影響信心? 不過畢竟台灣喊了很久的「非核家園」還沒轉彎,核電新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十年起跳… 這段時間雲豹能源(6869)應該還有戲唱吧?它的儲能、太陽能題材會不會被市場冷落啊?
台灣電價漲不停,該ALL IN太陽能股嗎?最近電價又要漲了,荷包又要縮更緊,真的很有感!看著新聞說什麼台電虧損,國際燃料價格飆漲,大戶繼續爽爽用電,小老百姓只能乖乖繳錢,真的越想越不對勁! 與其被動接受電價上漲,不如想想怎麼從中獲利吧?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太陽能產業,畢竟台灣地處亞熱帶,日照時間長,發展太陽能應該很有搞頭吧? 不過,投資還是要理性,不能一股腦就跳進去。我目前觀察到幾個問題: 政策支持力度夠不夠強?會不會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 太陽能產業的技術發展成熟度如何?會不會現在ALL IN,結果技術大躍進,我反而變成買在高點的冤大頭? 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力夠不夠?中國大陸、美國、日本等國都是太陽能產業的強國。台灣廠商的優勢在哪裡? 這些問題,都需要好好研究才能下決定。當然,除了太陽能,其他替代能源產業,例如風力發電,或是節能相關產業,也都可以考慮看看。有沒有人最近也在研究相關的議題?
綠能發電是騙局?台廠發財就靠中國貨?最近看了些資料,發現台灣綠能產業好像有點奇怪啊! 太陽能板、風機,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製造最便宜品質又好。結果我們這些台灣綠能大廠,掛著歐美品牌的設備,骨子裡用的都是中國材料,然後再用超高價格賣給政府和台電,這中間的價差根本暴利啊!難怪一堆綠能公司股票漲翻天,肥了特定人士的口袋,結果電費還是我們這些老百姓在扛? 真的有人研究過這些綠能公司的成本結構嗎?他們到底賺多少?有沒有內線消息可以分享一下?這波韭菜我可不當!
經濟部許100億度綠電承諾,輝達卻說先等等😂最近經濟部長保證能供應輝達 100 億度綠電,話一出口瞬間炒熱綠電話題。 但回頭一看,輝達好像有點「心累」,回應說其實並沒有這個需求計劃... 經濟部長:「綠電供應絕對給夠!」輝達:「不用了,我們已經準備好」感覺超尷尬🤣 不過大家應該更關心這綠電承諾下的實力啦 大家別忘了,既然台灣的綠電開發正在加速,那麼這未來能否真的穩定供應高科技產業所需,才是我們需要持續追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