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連手砍1億,台電補貼GG,能源股要涼囉藍白聯手狂刪經濟部補貼,1億說砍就砍,立法院直接變成深夜劇場啊 台電這波虧損也是夠驚悚,去年前11個月就燒掉257億,全年總虧損破4000億... 感覺已經不是什麼「人民自己補貼自己」的問題了,根本是「人民幫忙填大坑」吧 藍白直接開大招,把這筆1億多的補貼預算全刪掉,感覺像是在說「虧那麼多,自己想辦法吧」 雖然說能源政策很有問題是真的啦,但這樣搞台電,會不會變成今年股東才是最大苦主?
中鋼撐住了!礦業投資成救命稻草?中鋼的年報終於出來了,雖然營收和營業利益都縮水,但靠著礦業投資的加持,整體獲利還算穩定。這下子,大家是不是鬆了一口氣? 其實,這幾年全球經濟不太好,鋼鐵業的景氣一直起起伏伏。中鋼能在這波寒冬中撐住,真的不容易。不過,仔細看看中鋼的財報,我們會發現幾個有趣的點: 礦業投資: 中鋼的礦業投資這次可說是立了大功,讓公司在鋼鐵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維持穩定的獲利。這也顯示出,中鋼在多元化經營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中國市場: 中國經濟的復甦,對中鋼來說是個好消息。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消費國,中國經濟一好,鋼鐵的需求自然就會增加。 美國重建需求: 美國最近發生了不少天災,重建工作勢必需要大量的鋼材。這對中鋼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商機。 雖然中鋼的未來看起來還算樂觀,但我們還是要留意幾個風險: 全球經濟變數多: 國際局勢變化莫測,一旦發生戰爭或其他重大事件,全球經濟就會受到衝擊,鋼鐵業也會跟著受到影響。 競爭激烈: 鋼鐵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中國鋼廠的低價傾銷一直是中鋼的一大挑戰。 新興材料的崛起: 新興材料的發展,可能會對傳統鋼鐵產業造成一定的衝擊。 各位股神大大,你們覺得中鋼的未來發展如何呢?
泰金寶要起飛了?最近看到泰金寶的新聞,總經理喊出要將公司轉型,而且還跟台達電、所羅門這些大廠合作,感覺未來發展潛力無窮啊! 大家覺得泰金寶這波漲勢能持續多久? 轉型有成: 泰金寶積極轉型,導入智慧化管理,感覺營運效率會大幅提升。 海外擴產: 泰國新廠陸續投產,產能擴大,營收有望成長。 大廠加持: 跟台達電、所羅門合作,資源整合,未來發展可期。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競爭激烈: 電子產業競爭激烈,泰金寶要維持競爭優勢並不容易。 經濟情勢: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高,可能會影響公司營運。 各位股神大大,你們怎麼看?
台積電Q4營收有望超車?彭博看好AI和手機晶片需求!彭博分析師最近蠻看好的,說台積電去年Q4營收有機會超出市場預期。 主要原因是AI和手機晶片需求強勁啦,帶動3奈米和5奈米製程的訂單這樣。 好奇大家怎麼看,台積電真的能靠著AI和手機晶片需求繼續一直成長嗎? 還是說這只是短期現象,長期還是要看全球經濟景氣🤔
手機、汽車全開,小米衝上歷史新高!聽說最近小米股價表現亮眼,還創下歷史新高欸 這次是靠小米汽車SU7交付13萬輛才9個月,還定下2025年賣30萬輛的目標,這操作太狠了,直接打臉那些說造車不行的人😅 不過這波不只汽車給力,國家發改委還說要補貼買手機、平板、手錶,感覺小米又要躺著賺了! 感覺大陸人多真的不一樣啊,而且聽說他們都很支持自己國產,不過又很多人說們經濟不行,不知道之後還能不能有戲呢🤔
病毒來襲,半導體也感冒了?最近中國又爆發神祕病毒,醫院人滿為患,甚至火葬場也傳出爆滿的消息,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新冠疫情初期的情況... 這波疫情主要是人類偏肺病毒(HMPV),雖然症狀類似感冒,但傳播速度蠻驚人的... 中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是還沒公開談論在社群媒體廣泛傳播的相關影片啦,但中國疾控中心警告,多種流感類疾病發生率正在上升。 這樣情況難免讓人擔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特別是供應鏈的穩定性,中芯國際(0981)近期股價波動較大,這波疫情會不會再次影響半導體產業,還真不好說啊
政府追夢,中鋼埋單!中鋼股東淚喊:我的投資在燃燒拜託,政府這波操作到底是要玩什麼== 中鋼(2002)的股價直接跌破20元,一家公司好好的鋼鐵事業不搞,硬是被逼著去當風電國產化的實驗品,真的很可悲... 興達海基虧了64億元,工會都跳出來喊這是錢坑,經濟部居然還說虧損是因為「接單方式沒競爭」... 更可笑的是,中鋼本來就說過不要成立售電公司,結果呢?人事施壓、政策強推,還不是乖乖讓政府牽著走。 中鋼的主業已經在中國廉價鋼鐵壓力下夠艱難了,現在還要扛著政府這些不切實際的綠電夢,請問2050淨零碳排的路上,是不是一定要用中鋼股東的血淚鋪路啊??
00885富邦越南:越南經濟復甦之路,你準備好了嗎?新聞報導指出,越南經濟仍面臨出口衰退、供電緊張和債務周轉困難等挑戰,尚未完全擺脫困境。然而,00885富邦越南ETF卻逆勢上漲,引發市場熱議。 深入分析: 越南經濟現狀: 雖然越南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但政府積極推動改革,外資持續湧入,長遠來看仍具備成長潛力。 00885表現亮眼: 儘管越南經濟面臨困境,00885卻能逆勢上漲,主要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估值偏低: 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越南的估值仍相對較低,具有投資吸引力。 政策支持: 越南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支持經濟發展,提振了市場信心。 產業結構轉型: 越南正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高附加值產業。 外資持續看好: 外資看好越南的長期發展前景,持續加碼投資。 投資風險與機會: 風險: 越南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匯率風險、政策風險等。房地產泡沫、債務危機等問題也可能再次爆發。 機會: 越南人口年輕,消費力不斷提升,內需市場潛力巨大。此外,越南的製造業具有成本優勢,有望吸引更多外資。 你覺得現在是投資00885的好時機嗎?
巨觀經濟跟我選股有啥關係啦?之前不是說長期投資很重要嗎? 整天講一些美國升息、台灣出口,到底跟我每天看盤選股有什麼關係? 每天打開新聞,一堆專家一下喊景氣衰退,一下又說通膨降溫,看得我頭都暈了。 結果咧?台積電還不是照樣跌,金融股還是一樣睡公園。 我每天研究財報、追產業趨勢,結果投資報酬率還輸給隔壁鄰居All in 0050。 難道說,我們這些散戶真的只能被巨觀經濟玩弄於股掌之間嗎... 有沒有高手可以分享一下,巨觀經濟到底要怎麼跟選股策略結合啊?
降息2碼、舉債7兆,陸股ETF真的能「穩」?最新消息說,中國明年政策性降息幅度預計高達0.5個百分點,比今年更猛。 地方專項債更直接翻倍,從3.9兆飆到7兆人民幣,特別國債規模也加碼到1.5至2兆。 乍看之下是天降利多啦,感覺陸股ETF像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要飛上天了,最近成交量又穩坐國內ETF排行榜前幾名。 但問題是,現在經濟形勢怎麼樣?中國房市在「祭大招」後能不能真的起死回生? 企業的融資成本下滑了,結果居民消費力卻依然低迷,這算不算在加大經濟結構性問題? 除非是短線追趨勢的高手,不然現在買只能被當韭菜割吧...
航運股噴了!運價真的要翻身了嗎?最近航運股是不是超猛的!0050竟然把陽明給拉進去了,這下航運股不紅都難啊!SCFI運價也連續上漲,感覺航運業要起飛了! 個人分析: 0050這檔ETF的影響力超大,只要被選進去,基本上就是得到市場認可了。陽明這次能入選,代表市場看好航運業的後市。SCFI運價連續上漲,顯示運價真的有回溫的跡象。加上美東可能罷工,以及農曆年節的備貨需求,短期內運價應該會持續看漲。 為了避免關稅政策的影響,貨主會提前出貨,這也會增加運量,進而推升運價。 航商看準這個機會,很有可能在12月下旬調漲運價,這對航運公司來說絕對是大利多。 詳細判斷: 我覺得航運股現在的走勢非常強勁,短線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但是,投資朋友們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全球經濟: 全球經濟的狀況還是個變數,如果經濟大幅衰退,還是會影響到貨運需求。 競爭激烈: 航運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新的變數隨時可能出現。 高點難預測: 股市有其不確定性,沒有人能準確預測高點在哪裡。 航運股目前看起來非常有前景,但投資還是要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在單一產業。建議大家可以參考專家的意見,再做決定。
00636終於開始賺錢了,買陸股就是要有耐心!小弟買00636很久了,中間一度被套牢超想砍掉,結果最近帳面終於漲回來,還小賺了一點。 看來之前堅持不賣是對的,市場果然還是會反應價值,陸股就是要有耐心慢慢等🤔 不過說真的,中國經濟數據看起來還是沒有很好,不知道這波漲勢能不能持續下去... 有人也在關注00636的嗎,你們覺得這波反彈是玩真的還是曇花一現?
冷清雙11,雙11概念股「凍未條」!這經濟真的不行了啊還記得以前的雙11可是消費者的大狂歡,但今年不僅人氣低,連阿里巴巴(BABA-US)都取消了晚會,真的讓陸股的雙11概念股們淚流滿面啊😭 有人說大陸景氣低迷,不少年輕人失業,甚至紛紛回家鄉擺地攤,聽起來超可憐的欸 感覺雙11不再是全民剁手的節日了,反倒像是全國看戲的日子🤣就連貴的、便宜的商品都在降價,依然是沒人買單。 中國景氣這樣一走低,消費市場真的是涼涼的,難怪陸股投資人看到雙11概念股的績效也只能默默心酸啊
經濟部許100億度綠電承諾,輝達卻說先等等😂最近經濟部長保證能供應輝達 100 億度綠電,話一出口瞬間炒熱綠電話題。 但回頭一看,輝達好像有點「心累」,回應說其實並沒有這個需求計劃... 經濟部長:「綠電供應絕對給夠!」輝達:「不用了,我們已經準備好」感覺超尷尬🤣 不過大家應該更關心這綠電承諾下的實力啦 大家別忘了,既然台灣的綠電開發正在加速,那麼這未來能否真的穩定供應高科技產業所需,才是我們需要持續追蹤的!!
台菲綠電夢?還是超級投資夢?這回我們經濟部長郭智輝拋出「菲律賓綠電直送台灣」的概念,感覺蠻多人在討論的。 台灣到呂宋島的海底電纜距離雖然比北歐的幾條跨國海纜還短,但要實現這個夢想,得先過地緣政治這關。 今年可是全球的選舉年,包括即將來臨的美國大選,誰當選直接影響南海的局勢,政治風向稍一變,我們的綠電夢可能就會卡在洋流中晃蕩不前... 目前跨國海纜的技術難題倒是有解,比如北歐的高壓直流技術已能將損耗壓到每千公里僅3%左右,但問題是錢啊!! 一條輸電海纜動輒十幾億美元的造價欸,我們真要投資這麼大一筆嗎?? 有沒有人敢來點「海底電纜概念股」,賭賭看政策會不會真的落地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