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 vs. All in:台積電(2330)現在怎麼買最近身邊朋友不知道是發財發瘋還是怎樣,每個人都叫我梭哈台積電,說什麼現在定期定額都嘛輸給All in,時間成本差很多... 但我看最近GG的狀況,一下說美國關稅問題,一下說2奈米要去美國,看得我是心慌慌,真的要一次歐印下去嗎...還是乖乖定期定額分散風險比較好🤔 有沒有老手可以分享一下經驗,現在這種盤勢到底哪種方式比較適合啊😫
台積電關稅影響有多大?GG去美國設廠,大家都在討論關稅問題。 不是已經聽話去設廠了,美國晶片法案補助也一堆,但現在台灣晶片又要課關稅是怎樣,這到底怎麼回事?有人算過實際影響多少嗎? 長期來看,美國設廠是真的比較好嗎?還是說,其實關稅影響不大,只是短期陣痛?想聽聽大家的看法,有沒有內行人分析一下🙏
台積電美國廠晶片免關稅,結果台灣製的還要被抽?小韭菜怎麼活啊最近台積電美國廠不是說要蓋好了嗎?然後一堆新聞在報說美國要給他們晶片免關稅優惠 結果咧?川普那個阿伯又跳出來說,台灣生產的晶片還是要照樣加徵... 說真的,這波操作下來,是要逼台積電全面撤出台灣嗎?我們這些小韭菜該怎麼自保啊😭
半導體去美設廠,是分散風險還是逐漸「去台化」?谷立言今天強調說,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地位穩如泰山,說美國設廠是互補需求,不是要搬走台灣的競爭力。 不過谷立言也提到說台灣難以負荷高漲的AI與晶片需求,因此要分散生產風險,但這是不是也代表我們的半導體重鎮逐步向外擴散啊? 特別是當台灣面臨能源、勞力和RE100等壓力,會不會變成美國持續吸引技術、分流人才的原因咧? 所以想問問大家是相信「無法被取代」,還是留心這種「去台化」的可能呢?
中美的245%關稅台股會受影響嗎?美中關稅大戰已經打到瘋了,美國先對中國貨開出125%的對等關稅,再補上一發芬太尼20%附加稅,直接疊到145%。 然後中國當然不可能吃悶虧,立刻報復回去,搞到白宮最新行政命令裡直接列明:中國貨品可能面臨最高245%的關稅,連注射器和針頭都躲不過欸 不過說真的,美國這波針對中國的關稅一刀接一刀,從醫療針頭砍到電動車、鋼鋁,雖然主戰場在中美之間,但整條供應鏈環環相扣,台股這邊真的沒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