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user-title投資知識家

Min

verify-phone未認證手機已加入 0y 10m
0 位粉絲0 位追蹤中
已發布貼文 (4)
已回應貼文 (4)
avatar
Minuser-title投資知識家
2024年04月19日

蘋果推出 AI PC 晶片 M4,如何解讀在 AI 潛力?

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品牌蘋果近期陷入困境,除了在 AI 一直沒有進展,又放棄了研發多年的電動車製造計畫,基本盤 iPhone 的出貨量也在 2024Q1 明顯下跌(出貨 5 千萬台,YoY-10%),成為前五大手機品牌中銷量下滑最大的品牌,公司的股價也一路下跌。 不過,近期蘋果宣布將在 2024 年底推出具 AI 功能的 M4 晶片,並搭載在旗下 Mac、Macbook 筆電及電腦,迎來了轉機。 根據消息,M4 晶片將分爲三個系列:入門級的 Donan、高階的 Brava 和旗艦芯片 Hidra,分別對應目前的 M3、M3 Pro、M3 Max。這代表蘋果將正式推出 AI PC,並在自己最擅長的硬體領域搶佔 AI 市場。 觀察目前主流 PC 廠商今年以來不斷在推出號稱有「AI」功能的筆電,但詳細研究會發現目前 PC 的 AI 功能大多還只是停留在會議摘要翻譯、自動回復郵件、視訊追蹤等,且 AI 運算都仍要丟到雲端上做。 蘋果這次 M4 晶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可以讓 AI 直接在設備端運算,即使斷網也可以運算,且因不用回傳資料到雲端,延遲也會大幅降低,實現真正的終端 AI PC。 這背後的關鍵,就在於蘋果 M 系列晶片的架構。其實蘋果一直有在融合 AI 功能來優化其產品(例如拍照優化、Facetime 的人臉自動矯正、Face ID 等),只是一直未稱之為 AI M 系列晶片主要有兩個特點: 第一是走統一內存架構,讓 CPU、GPU 共享記憶體,可以擁有更高的運算效率。 第二,在 AI 運算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 NPU(神經計算單元),簡單來說就是一顆專門用來處理 AI 運算的晶片。有了 NPU,就可以更專注的處理 AI 運算,從而加大整體的效能。而蘋果的 M 系列晶片其實一直都在加強它的 NPU 功能,例如 M3 的 NPU 效能比 M2 又高出了 15%,而 M2 則比 M1 提升了 40%。 整體來說,蘋果 M4 晶片其實就算沒特別強調,也可以算是目前市面上最適合用來做 AI PC 的晶片。 目前的 AI 發展雖然還處在軍備競賽,每家公司都在買 GPU 增強自己的運算能力,但當我們想像 AI  的終局之戰,應該是出現在你我的大小生活,提升人們的生產力及效率、企業的製造生產,並節省時間。 因此,最後誰能掌握著消費者的應用場景,誰就大機率能成為 AI 市場最後的贏家。而蘋果目前則掌握了全球約 15 億的 iPhone 活躍用戶,除了手機,也握有電腦、耳機、服務領域(例如影音串流、apple pay),甚至是未來 Vision Pro 若普及,也掌握了 AR/VR 領域。 Min 認為,蘋果目前雖在 AI 硬體端步調落後於競爭對手,但是長遠來看,仍會是 AI 趨勢的實質受惠者,未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蘋果會推出什麼樣的 AI 功能。大家對蘋果在 AI 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回應 5
分享
avatar
Minuser-title投資知識家
2024年04月12日

小米電動車 SU7 發布,有什麼戰略意涵及未來成長性

在上一篇分析電動車市場的貼文中,提到全球電動車市場因總經影響,需求開始放緩。而特斯拉也在 2024/4/2 公布交車數據,2024Q1 共交付 38.7萬台,年衰退了 8.5%。比亞迪雖交付  62 萬輛,年成長 13%,但增速也已經放緩。都顯示整體電動車市場的需求尚未回溫。 而最近電動車圈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小米第一台純電動車 SU7 終於發佈了,在發布後的一週,目前獲得的可退訂單超過了 10 萬份,而不可退的訂單則超過 5 萬份,這個數據相當於是蔚來汽車、小鵬這些造車前輩們一年接近 40% 的訂單量。 那麼小米 SU7 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為什麼會成功?本篇文來稍微聊聊我的看法。 本次小米 SU7 除了極盡所能用上當今市場上各種最先進的硬體配備、零件外,例如 700 公里以上的電池續航力、800V 碳化矽、自研的超級電機、9100T 的超級大壓鑄、智能駕駛、自研澎湃 OS 的智能座艙等等,外型也好看(看起來小米設計師是致敬保時捷xd)。 這台車還有兩個特別之處,第一就是能和小米其他生態圈連動,形成雷軍講很久的「人車家」一體,例如本次 SU7 內有很多個擴充區,讓用戶自由決定要搭載什麼,可以放小米的智能冰箱、音箱、香氛、甚至外掛平板等等,也可以透過汽車來控制管理家中其他小米生態圈的設備。 不過小米 SU7 會大賣的關鍵原因,還是在於他的價格。小米 SU7 標準版、Pro 版與 Max 版售價依序為人民幣 21.59 萬、24.59 萬與 29.99 萬,換算新臺幣約 95 萬元至 132 萬。 標準版大概比 Tesla Model3 便宜個 3 萬塊,雷軍表示目前每賣一台車就會虧掉 3~4 萬人民幣,在虧本賣車,如果以 SU7 的配置+外觀+性能來看,這個價格真的很有吸引力,這也難怪甫一推出便大賣了。 Min 對小米汽車的展望相對樂觀,主要是現在的汽車產業已經越來越電子化,稱之為半導體車也不為過,再只維持傳統製造業思維是很難取勝的。 此外,規模經濟也是重要關鍵,增加量產能力,壓低單位成本才能獲利。這也是為什麼小米明知道會虧本,還是把價格壓那麼低的原因。等到後續品牌名聲打起來,自然可以再推出其他車款並增加售價,或甚至不用漲價,光等出貨量起來後單位成本就會逐漸降低至獲利。   而小米本身除了製造實力外,還擁有在各個國家經營的成功經驗,並且供應鏈管理(aka壓榨供應商)的實力也很強,再加上公司積累長久的生態系,未來真的很有可能成為前幾大的電動車廠,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大家對小米SU7 電動車有什麼看法呢?是否關注後續台灣會不會也引進小米電動車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回應 6
分享
avatar
Minuser-title投資知識家
2024年04月01日

Nvidia 發布最新 AI 晶片,會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本次 GTC 大會 Nvidia 發布既 Hopper 後,最新的 AI 晶片架構 Blackwell,產品包括了 B100 GPU、GB 200 超級晶片、GB200 NVL72 機櫃,再次宣示了公司 AI 霸主的地位。本篇來聊聊 Blackwell 問世後,對產業鏈的一些影響。 首先來看看 Blackwell 和上一代 Hopper 在各方面配置的升級幅度: 製程:採用台積電的 N4P 製程,電晶體數量從 800 億個增加到 2,040 億個。並用台積電 CoWoS-L 封裝將 HBM 和 GPU 封裝在一起。 記憶體:HBM 從 80G 提高到 192G,傳輸頻寬也從 5.23Gbps 提升到 8Gbps。簡單來說就是容量倍增,傳輸數率也快許多。 傳輸:採用自家第五代 NVLink,在訓練效能較上一代 H100 提高 2.5 倍 TFLPOS(浮點算力),推論上則提升了 5倍。 簡單總結老黃就是要給你最強最快的,沒在和你擠牙膏的。 白話總結這次的三款晶片:B100 單純是 GPU,讓你用來當 H100 的入門無痛升級款;GB200 是旗艦款(內含 1 顆 Grace CPU 和 2 顆 B100 GPU),買了後就可以直接做運算應用; 而 GB200 NVL72 則是直接賣你一台超強伺服器(內含 36 個 GB200 晶片,並用開放式液冷散熱)。 左為 GB200、右為 GB200 NVL72 其中 GB200 算是變革較多的,以下簡單分析一下: GB200 和前一大 GH200 最大的差異,在於拿掉 I/O 接口,採用自家的 NVLink 傳輸取代了 PCIe 的功能,所有的晶片都是直接打件在 PCB 載板上。好處是可以讓 NVLink 的傳輸效率發揮到最大,但缺點也很明顯,如果故障了就必須要整組換掉。(不得不說老黃真是精明的生意人)。因此,這個改革可能將減少對 PCIe、I/O 接口的需求。 除此之外,其實 Min 認為大多的供應鏈都會直接受惠。其中包括了獨攬晶片代工製程、先進封裝的台積電,以及先進封裝的設備廠們,也包括 HBM 記憶體廠商、還有提供液冷散熱服務的散熱廠們、和高瓦數的電源供應器公司(以目前來說,只有台達電(2308)、光寶科(2301)能供應伺服器等級的電源供應器)等。 另外 B100 GPU 將用上 20 層 ABF 載板,主要供應商包括了 ibiden(4062.T)、欣興(3037)。而在 BMC 部分,每片 GB200 約需 4 顆 BMC,數量也比一般伺服器晶片多(且若客戶是買 GB200 NVL72 機櫃,那麼用的 BMC 就會更多)。 最後在機殼廠代工部份,從這次發佈會看老黃的野心絕對不是想只賣 GPU,而是要將自己的 GPU 組成超強的伺服器,直接整台賣給你。因此,目前和 Nvidia 深度合作的機殼組裝廠包括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緯穎(6669)、技嘉(2376)、華碩(2357) 等子弟兵未來都有可能受惠。(所以海公公最近搖身一變變飆股)。 行文至此,大家應該可以發現,怎麼好像都是台灣公司!?其實 AI Server,大家可以簡單白話的理解成是超級加強版的電腦,而台灣,正好是電腦產業鏈最關鍵的重心。 台灣未來在 AI 會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就像老黃說的:「電腦革命就是AI革命,而台灣便是革命的中心點。大家對這次 Nvidia 的發佈會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自我揭露聲明於留言
回應 12
分享
avatar
Minuser-title投資知識家
2024年03月22日

電動車市場需求疲軟,該如何看待電動車產業未來的投資方向?

近期不管是特斯拉、比亞迪,每家電動車廠都在殺價競爭,而特斯拉的股價也從 2022 年的 400 美元下跌到 160 美元,跌幅高達 60%。不禁讓我們疑惑,電動車未來的成長展望如何?要知道電動車為什麼會從原本市場追捧的明日之星,突然變得前景黯淡,就必須來看看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市場:中國的狀況。 大家可能不知道,2023 年中國電動車的滲透率已達 35%,遠高於全球的 13%,而銷售量也佔了全球的 60%(全球電動車銷量約 1,280 萬台,其中中國就佔了 750 萬台)。目前全球前十大電動車品牌中,中國的品牌就佔了 6 個,包括比亞迪、廣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理想、Volvo、長安汽車。 此外,2023 年中國共出口了 120 萬台電動車(若將中國市場的車加上自中國出口的車,和中國相關的電動車市佔率已經高達 68%),並且在多個國家(尤其是東南亞)都搶下市佔第一,幾乎可以說,中國已經取代德國、美國,成為重要的汽車製造大國了。 Source:INSIDEEVs、自行整理 然而,中國在近兩年先後遇到疫情封城、政府共同富裕、房市崩跌等一系列的經濟打擊,使電動車的需求開始降低,眾車廠為了刺激需求,自 2022 年開始展開的一系列的價格戰,而除了第一大電動車市場中國需求衰退外,因買車和利率高低有正相關(利率越高代表貸款利息越高,就可能會降低購車需求)全球車市需求也因升息政策而降低。 Min 認為,中國經濟短期內不會轉好,因此和總經息息相關的車市需求也不會太好,在此情況下,電動車廠的價格戰大機率會持續(因各家車廠的差異化程度也有限),而最後具有規模優勢、能量產降成本者才有辦法在市場存活下來,度過寒冬。 目前看來,以比亞迪、特斯拉呈現兩強,2023 年出貨量分別達 302 萬台(含油電混合)及184 萬台,兩家市佔率加起來就接近 40%。判斷具有規模優勢的比亞迪、特斯拉將有本錢繼續打價格戰,並大機率會成為最終主宰市場的玩家,其餘小車廠品牌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繼續爆雷。 不過長期來看,目前全球電動車滲透率仍只有 13%,從第一性原理看,電動車在各方面的表現(性能、成本、環保)都優於燃油車,而各國法規也仍在鼓勵電動車發展,因此判斷電動車的滲透率仍會逐年增加。等寒冬過後,存活下來的車廠將能迎來下一波的成長。對我們來說,站在這個產業看似最壞的時機,說不定會是一個好的投資評估時機,畢竟股價永遠都是反映未來。大家對電動車未來幾年的是場和投資機會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下面留言一起討論。
回應 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