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沒Debit Card,美股券商還有哪些提款方案?最近在煩惱怎麼把IB的錢花掉,大家都說IB Debit Card好用,結果台灣人不能辦,真的有夠麻煩! 爬了一下文,發現大家推薦的替代方案主要有這些: Wise:看起來最方便,但有限額,而且聽說台灣人申請遊走灰色地帶? FT: 免費額度比Wise高,但要維持25000鎂在裡面,不適合小資族。 Capital One 360: 需要ITIN,而且好像被玩壞了,越來越難申請? 美國HSBC Premier:合法合規,但要免帳管費又是一門學問。 新加坡DBS:每月一次免費提款,其他次數要1 SGD,感覺有點雞肋?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沒有其他更推薦的方案? 說真的,與其這樣搞來搞去,還是乾脆換一間有Debit Card的券商啊? 大家覺得呢?
Schwab 新用戶不給辦提款卡了?!跳槽潮要來了?看到有人在說嘉信 (Schwab) 從 8/1 就開始不給台灣地區新用戶辦 Visa 金融卡了,舊的到期還有沒有得續約還不一定。 本來想等 TD Ameritrade 併進去之後來辦的,現在看來是沒機會了。 這下好了,沒了提款卡,嘉信除了免手續費交易以外,跟其他家比起來也沒什麼優勢了。難道要學對岸資金都往香港塞?還是乾脆跳槽 Firstrade 或 IB 算了?
新加坡渣打vs美國匯豐,海外小額美金配置怎麼選?最近想把手上一些閒置美金拿去做定存,目標是新加坡渣打和美國匯豐,想問問大家比較推薦哪個? 我比較在意的是: 利率: 美國匯豐是不是真的比較高?有人說要Premier Relationship Savings才有4.5%,真的假的? 提款便利性: 美國匯豐是不是真的不能跨境提款?渣打可以直接在台灣ATM提款嗎?會不會被收很高的手續費? 其他考量: 下半年降息,是不是直接買美國公債比較好?會不會被課稅? 希望有經驗的大大分享一下,謝謝!
FT Debit卡提款行為異常?! 也太麻煩之前選FT就是看上Debit卡方便,不用每次都電匯回台灣,我自己也很常在國外ATM領錢,有次只領150美卻收到警示信件告知提款行為異常,雖然FT客服最後有處理,但感覺這種事很麻煩欸。 現在FT客服還說這卡不建議日常使用,只適合緊急狀況???我開始猶豫要不要換券商了。 我自己也在用IB,雖然介面難用,但出金真的蠻乾脆的。加上現在很多海外銀行可以開戶,用當地貨幣轉帳到IB也很方便,幾乎等於國內轉帳,讓我更傾向IB了。 想問問大家,你們都怎麼處理海外資金提領?會因為這次的事件考慮換券商或開海外帳戶嗎?
Firstrade Debit 卡 長期投資仔的提款機!各位好,最近剛辦完 Firstrade 的 Debit 卡,想說來分享一下使用心得,也順便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張卡的優缺點。 先說結論,這張卡對我來說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把 Firstrade 帳戶裡的錢當成「提款機」!因為我本身是做長期投資,帳戶裡的錢基本上都是放著生利息或是等著加碼,很少會動用到。但有時候看到美金漲了,就會心癢癢想說要不要先把一些獲利「實現」一下。 之前都是用 ACH 轉帳回台灣銀行,但這樣不僅要等好幾天,還要被銀行扣一筆手續費,真的很不方便。現在有了這張 Debit 卡,我就可以直接在台灣的 ATM 提款,而且每個月還有一次免手續費的優惠,真的超方便! 不過這張卡也不是沒有缺點,像是每個月免手續費的額度只有 2000 美金,而且只能在特定的 ATM 提款。另外,如果你是想要用這張卡來刷卡消費的話,可能要稍微注意一下匯率,因為 Firstrade 的匯率並不是最優惠的。 總之,我覺得 Firstrade Debit 卡對長期投資人來說還算是一個蠻實用的工具,尤其是像我這種偶爾會想「實現」一點獲利的人來說更是方便。這裡也有卡友嗎?不知道大家對這張卡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一起來討論!
用00713+00675L打造你的正二提款機最近偶然看到有人討論00713+00675L的正二蜈蚣策略,自己研究了一陣子,發現還真的蠻有搞頭的。 簡單來說,這個策略的核心概念就是利用景氣循環,在不同階段調整你的投資組合和槓桿比例。 景氣低迷時(藍燈): 全力買進00713,把它當成你的資金蓄水池,穩定領息。 景氣復甦時(黃藍燈): 開始逐步加槓桿,可以用質押、配息再投入,甚至信貸(量力而為就好),目標是盡可能放大你的投資部位。 這個階段持續買入00713,把賺到的報酬丟進去,為下一輪的景氣高峰做好準備。 景氣高峰時(紅燈): 等待市場出現第一次明顯的修正(大概6-10%的跌幅),然後靜待反彈。 等反彈回到前高並且再漲個3-5%,就可以考慮獲利了結出場,把00675L賣掉。 把賣掉00675L的錢拿去還槓桿,剩下的全部投入00713,等待下一輪景氣循環。 為什麼要用00713? 00713持股偏向低波動、抗跌的特性,在下跌時可以減少你的損失。 景氣上升時,00713的報酬會穩定流入你的資金池,讓你更有底氣在下一輪景氣循環中放大你的投資部位。 重點提醒: * 風險控管非常重要,千萬不要盲目加槓桿,要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 景氣循環只是參考,實際操作還是要根據市場狀況靈活調整。 總之,這個策略的精髓就在於「低買高賣」,利用景氣循環的規律,在市場低點時勇敢進場,在市場高點時果斷獲利了結。 當然,投資沒有絕對的保證,這個策略也不例外,但只要你做好功課,並且嚴格執行你的投資計畫,相信你也能在市場中獲得不錯的報酬!
聯電沒捲入AI狂潮,外資持續提款中...十月外資瘋狂「提款」聯電,整個月來賣超快40萬張,股價一度探至48元關卡... 大家應該都蠻好奇聯電究竟怎麼了吧? 外界分析是說聯電差就差在沒有AI啦,說實話這個時代AI才是半導體公司的「金字招牌」,但聯電就專注在成熟製程,錯失了高價AI晶片市場,加上中國晶片技術進步又蠻快的,成熟製程被追上,競爭壓力明顯就很大... 不過其實聯電第三季財報還算亮眼欸,每股稅後純益高達1.16元,配發股利也算大方! 個人蠻好奇,聯電在AI領域的缺席,未來在半導體江湖能靠什麼翻身啊?大家覺得咧?
4萬配息想辭職?股市可不是提款機啊!今天看到新聞說,一個33歲單身住家裡的網友表示,目前每月有4萬元的配息,他在考慮乾脆辭職領配息就好。 我嚇到...配息4萬就想辭職太勇了吧?! 說真的,配息有這麼穩定嗎??今天有四萬,明天股市要是感冒,4萬變4千,那不就完了... 而且現在通膨這麼嚴重,4萬也不是這麼夠用吧 還不如多買幾張穩定的,像00878這種「股息奶媽」,當作退休金的話還差不多 當然,先祈禱股市別再爆冷!!
台積老大哥撐不住,連帶小弟們都被外資提款?最近GG老大哥被外資殺到見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都被拖下水,聯電變頭號目標,股價一路往下探底。 重點是,不只個股被狙擊,連ETF也難逃魔爪!00878、0056這兩檔國民ETF都因為持有不少半導體成分股,最近也被迫跟著修正。 想當初一堆人說00878多棒、0056多穩,現在看來,成分股重疊性高,遇到產業逆風還不是一樣要下去?尤其這波半導體產業修正不知道要多久,是不是該趁早分散風險,還是繼續抱下去?大家怎麼看?
賭一把All in的心態真的要不得,賠了買房夢就真的泡湯了勸不動的情況很常見,但股市真的不是提款機啊,別人賺的你不一定賺得到 不敢說不會漲,但這位男友的心態有點過於樂觀了... 保險做法可以分批買入,避免一次 All in,這樣風險可能就會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