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概念股Orsted 股價跌卻值得關注?老實說,與其一直擔心關稅和川普,不如看看現在被低估的能源轉型概念股。 我最近在研究「丹麥沃旭能源(Orsted)」,這家公司原本是傳統石油公司,現在轉型做離岸風電,技術領先全球,歐洲市佔率也高。 雖然短期內受到通膨影響,股價被壓低,但長期來看,能源轉型趨勢不變,算是有潛力的標的吧?😎
瑞典鈾礦禁令解除,能源股將受益?最近瑞典突然決定要廢除鈾礦開採禁令,讓鈾礦資源從垃圾變黃金,這是想準備加強核能發電的步伐啊 其實瑞典的鈾礦可不簡單,擁有全歐洲最豐富的鈾礦,然而在2018年,當時政府覺得核能不環保,反而支持再生能源,結果把鈾礦勘探禁了 可是隨著能源危機,尤其是俄羅斯的入侵,歐盟終於意識到,減少對俄羅斯鈾燃料的依賴也是當務之急! 不過不僅是鈾礦,瑞典的幾個核能方案也有點猛,聽說他們準備蓋新核電廠,有可能會選用像勞斯萊斯或GE日立的小型反應堆(SMR),這樣的核能未來到底能不能真有「綠色」能源的威力? 不管怎麼說,能源股可能是其中的贏家,尤其是那些跟核能有關的公司,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做點功課研究研究!
福特的歐洲電動車之路,是賽車場還是滑梯場?福特最近說歐洲電動車需求不如預期,Explorer和Capri EV等車型的產量要縮減,還有德國科隆工廠從明年起要減少工作量、進行輪班制。 更慘的是他們還打算在2027年前裁掉4,000名員工,裁員比例佔了歐洲員工的14%! 看來他們的歐洲的電動車之路真的超級曲折呀 現在電動車真的不流行了,歐洲電動車市場低迷,最近還看到有新聞說電動車要進軍非洲咧...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陽明出航迎曙光,歐線漲價潮帶來春天!今天台股走勢波動,但陽明(2609)這艘貨櫃巨輪可謂風雨中的一抹亮色啊 聽說歐洲航線艙位需求吃緊,運價12月要迎來調漲,陽明吸引了外資的目光,成為盤面上少數逆勢走揚的代表! 加上今年農曆新年比較早,貨櫃需求提前發酵,這波題材不僅讓陽明受益,可能「貨櫃三雄」都能迎接一波小陽春~ 大家12月要選擇「上船觀景」,還是「岸上吹風」咧?
風停了,價飆了!Dunkelflaute讓歐洲的電費上升最近歐洲正陷入暗風平靜,也就是德國人說的Dunkelflaute! 這種沒風沒陽光的天氣讓歐洲清潔能源發電量像溜滑梯一樣急速下降,結果德國電價一度飆到每兆瓦時967美元的高峰,好久沒見到這麼刺激的數字了😆 英國的風力發電「滿血」只提供了尖峰時段4%的需求,還得靠天然氣撐起60%🤣 看來風力發電實在太看天吃飯啦...還是煤電、天然氣比較有保障!
歐洲的「飛太多稅」要來了,旅遊相關概念股要沒戲了?聽說以後搭飛機次數多,票價會一飛沖天了欸 最近歐洲正考慮推出一個「頻繁飛行稅」,說是為了讓富豪們少飛點,順便籌措點資金來搞綠色基建。 這政策主要針對那些一年飛個三次以上的高頻次乘客,第三次開始飛就得加收稅金,而且飛越多、坐越高級,稅金漲越多。 想像一下,光是飛個巴黎到紐約,稅金就可能飆到500歐元!大概是新台幣1萬7千塊,快比機票本身貴了欸 如果這政策真的落地,航空公司和旅遊相關概念股可能要坐過山車了,報導說這稅能讓飛行量掉個20%... 不過CO2排放也減少一大截就是了🌱
歐盟「反補貼稅」開砲!電動車股是否有「充電」機會 💥🚗歐盟的電動車市場像是上演了一場法國大革命 歐盟27國投票通過,決定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最高竟然可達35.3%欸 這相當於電動車的價格得再多加上45%的稅,電動車進口直接變身奢侈品😅 法國和義大利帶頭贊成這項稅制,德國和匈牙利則反對,搞得像一場歐洲內鬨。 有趣的是有多達12個國家選擇棄權,可能是在想:「電動車市場的波動,真的要跟著硬撐嗎?」 特斯拉中國廠 是這次影響較小的車企,加徵7.8%的稅而已 但對於像上海汽車集團這樣不配合調查的公司,稅率直接飆到35.3% 這無疑是送了德系車企一個大禮,畢竟他們應該能鬆一口氣,少了些中國對手的壓力了。
BMW逆襲特斯拉!電動車之王寶座不保?特斯拉又被超車了!7月BMW在歐洲電動車銷售量上偷偷地「不小心」擊敗了特斯拉。 雖然這只是短暫的單月數據,但也讓市場上開始有點風聲鶴唳。 要知道,特斯拉上半年在歐洲還交出了接近18萬輛的銷售成績,而現在被BMW趁著暑假熱潮搶了一波,感覺特斯拉的壓力有點大。 就像股價一樣,最近特斯拉的股價在 $238.25,還從高點滑落了2.32%,讓大家不禁想問:特斯拉還能穩住「電動車之王」的寶座嗎? 另一方面,Wolfspeed這家電動車晶片大廠的情況也不妙,他們的財報數字慘不忍睹,毛利率也直直下墜... 晶片業的競爭激烈,特斯拉如果繼續在市場上失利,會不會連帶影響Wolfspeed呢?這場電動車競賽,大家怎麼看啊?
中歐電動車反補貼大戰:關稅拉鋸,股價波動!最近中國歐洲電動車的「關稅拉鋸戰」可以說是場面十分火熱!🔥 中國和歐盟就反補貼問題磋商到最後一刻,尤其是中國對德國表現出了極大的期待,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和德國的副總理、總理府部長都談了,強調德國應該拉住歐盟,避免貿易摩擦再升級。說到底,誰也不想開著加價的電動車吧? 至於電動車股價方面,比亞迪雖然完成了對Denza的全資收購,在銷量表現還算蠻亮眼的,但受到這波關稅拉鋸戰的影響,股價表現有些壓力📉。就短期來看的話,真的要多關注歐中之間的貿易政策和市場反應欸 總之,中國希望德國展現「政治意願」,但歐洲那邊依然保持「反補貼高姿態」,所以德國會不會帶歐盟走「對話磋商」這條路咧?有電動車股票的大家又準備如何做抉擇?
德國旅遊自從國門開後,跟著朋友一起出國渡假、看看不一樣的國家最近正在挑戰自己一人獨旅德國有49€月票就是方便想幾點搭車都可以,也不怕說搭錯車又要多花一次錢一人出遊就是可以看心情目前的我,想到哪去到哪😂幾乎兩天訂一住宿,有點像神經病⋯不過我好喜歡這種很旅居的感覺
今年10月中去了歐洲玩~ 在這次歐洲的旅行中,讓我感受到與台灣不同的節奏和風情。(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去的地方都不是特大的城市😆) 這裡的生活步調緩慢,很少看到人們在路上滑手機。 剛到的一兩天有點不太習慣,會想要常常拿手機出來滑社群,但慢慢地,我想起了「不那麼依賴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自在感。」 我開始不那麼擔心在台灣的事,就只是單純的享受風景與活在當下。 這次去的國家有包含 🇭🇺匈牙利 匈牙利使用的貨幣不是歐元,而是福林。 由於這次在匈牙利待的時間並不長,大約2-3天而已,所以決定以刷卡為主。現金的話,則是帶歐元。 去買東西時,發現其實跟店家商量可不可以付歐元(如果沒辦法刷卡的話) 大多數店家也是願意收的。只不過會貴一點點(跟付福林現金比的話)。 ✿ 建議待的時間如果不長,信用卡搭配歐元就可以了~ 我去當地的連鎖超市TESCO,也是用自助結帳 信用卡付款。過程都蠻方便的! 總體而言,這次的歐洲之旅除了讓我體驗到不同的文化和風土人情,也讓我好好地放慢腳步 享受生活🤎 是一趟難忘的旅行✨
自駕系統台灣卡關?半導體長線利多還能不能上車?中美自駕計程車都上路了,結果台灣還在Level 2,國道一堆三寶亂開輔助駕駛,結果出事,歐洲都立法規範Level 3 了,台灣還要多久? 瑞銀報告說2028年台灣會有100萬個百萬富翁,說會靠AI這波和半導體致富?問題是自駕系統沒跟上,半導體產業鏈真的能一路發嗎?還是只有少數廠商吃香喝辣?
累積里程都刷哪張每年大概出國2-3次 目前規劃會是一次長程(歐美線) 1-2次亞洲區 目前累積的里程是:日航 > 長榮 > 星宇 > 華航 國籍航空基本都喜歡,之前搭了日航覺得很讚,同聯盟的國泰航空以前很喜歡現在還好,飛香港會怕XD 如果以聯盟來說,應該是 OW > 星空聯盟 日常主要消費是 line pay、全聯,還有固定的海外訂閱服務(目前想不到大筆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