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各位聊聊"填息"這個概念,在投資圈裡經常被提及,但同時也引發不少討論與爭議。簡單來說,填息指的是股票在除息後,股價是否能漲回除息前的價格。如果漲回去了,就稱為「填息」。填息真的是「填」嗎?
填息的本質:
股價調整: 除息後,股價會因配發股利而下跌,填息就是股價重新回到除息前的水平,填補了這個缺口。
市場反應: 填息的速度和程度,反映了市場對公司未來前景的看法。如果市場看好,股價可能迅速填息,甚至超越除息前的價格。
所以,填息是真實存在的嗎?
理論上是: 填息是基於公司基本面和市場供需的反應。如果公司營運良好,未來前景看好,股價就有可能填息。
實際上卻充滿變數: 除了公司基本面,市場情緒、政策變化、競爭對手等因素都會影響股價走勢,因此填息並非必然。
填息反映的是什麼?
公司基本面: 填息速度快,通常表示市場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
市場情緒: 短期市場情緒波動也會影響填息速度。
籌碼面: 大股東的動向、法人買賣等,都會影響股價走勢。
填息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選股參考: 歷史填息紀錄可以作為選股的參考指標,但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
投資策略: 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填息可能是一個交易機會;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填息則是一個觀察公司基本面的指標。
心理影響: 填息與否,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和操作。
填息的迷思與真相
填息=獲利? 填息並不代表一定獲利,股價可能在填息後繼續上漲,也可能下跌。
填息速度越快越好? 填息速度快並不代表公司越好,可能只是市場短期炒作。
不填息就不好? 有些公司可能因為成長潛力大,股價持續上漲,導致填息速度較慢,但並不代表公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