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研究過彼得林區的投資哲學嗎?最近在K書,看到有人提到彼得林區,好奇跑去Google了一下,發現這傢伙還真的有點料! 他不玩預測市場這種玄學,只信奉一個道理:找到被低估的潛力股,然後長期持有,等著它起飛就對了! 聽說他很擅長從生活中挖掘投資靈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跑去逛街就能挖到飆股XD 有沒有神人對彼得林區的投資心法有更深入研究的,想知道他到底怎麼選股的,還有生活選股是什麼概念🤔
巨觀經濟跟我選股有啥關係啦?之前不是說長期投資很重要嗎? 整天講一些美國升息、台灣出口,到底跟我每天看盤選股有什麼關係? 每天打開新聞,一堆專家一下喊景氣衰退,一下又說通膨降溫,看得我頭都暈了。 結果咧?台積電還不是照樣跌,金融股還是一樣睡公園。 我每天研究財報、追產業趨勢,結果投資報酬率還輸給隔壁鄰居All in 0050。 難道說,我們這些散戶真的只能被巨觀經濟玩弄於股掌之間嗎... 有沒有高手可以分享一下,巨觀經濟到底要怎麼跟選股策略結合啊?
配息不是全餐,總報酬才是主菜!最近看到很多人在板上討論ETF配息。 我相說的是,配息率高低不是唯一指標,還是要看整體報酬率比較實在! 配息率看起來誘人沒錯,但只盯著它其實有點像吃甜點只管外表不看成分表,容易錯過細節的。 一檔高配息的股票如果股價長期疲弱,總報酬率可能根本追不上通膨! 所以呀,選股時別只盯著「高配息」的標籤,還是要看公司的成長性、盈餘穩定度和整體報酬率的綜合表現,這樣才能在股市吃到「營養均衡」的一餐呦~
00929、00919跌到哭?ETF人擠人真的母湯...最近00929、00919修正像溜滑梯,一堆人喊燒說人多的ETF不能碰。 啊我是覺得啦,ETF本來就會跟著指數波動,重點是你要了解這檔ETF的成分股和選股邏輯啊 成天在那人多不多,就像去夜市只會跟著排隊,結果買到雷的還不是自己? 與其在那邊怕人踩人,不如好好做功課,看看成分股是不是你長期看好的產業,殖利率、股息發放頻率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這些都比盲目跟風重要啦 而且啊,現在市場波動這麼大,剛好可以趁機檢視一下自己當初買進的理由是什麼,是不是被一時的熱潮沖昏頭。 如果對自己持有的ETF有信心,那跌下來就慢慢撿,沒信心就趁早下車,免得被套牢在山頂上吹風。 總之呀,投資要多動腦,不要只會跟著別人屁股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啦
AI選股,懶人存股法真的穩嗎?最近一堆AI選股、AI算配息的軟體廣告打很大,害我這個懶人也心癢癢,想說乾脆全梭哈算了。 仔細想想,這些AI 選股真的有這麼神? 優點是方便,不用自己研究個股,AI直接幫你挑,感覺很適合我這種懶人投資法。 BUT!真的穩賺不賠?會不會AI選股邏輯出問題,結果一堆地雷股? 想問問各位大大,你們怎麼看這些AI選股產品?真的有人讓AI挑到飆股的嗎?
00961主打ROE選股邏輯10/15掛牌幫大家從官網https://www.ftft.com.tw/Areas/00961/index.html抓好成分股了 居然有鈊象!看來這隻成長力會不錯喔 有人會想申購嗎??
帝寶年收800萬操作法?菜雞別亂抄,想靠ETF躺平先搞懂這幾最近一堆YT影片在吹帝寶年收800萬,還說高股息ETF不香了要改存什麼什麼的,看得我都心癢癢想梭哈 但冷靜想想,人家富旭哥是花了多少時間研究、選股,才走到今天這步? 我們這些散戶真的有那個功力? 更何況現在市場氣氛詭譎,升息、降息消息滿天飛,真的以為隨便買、隨便賺? 我看照影片操作,最後800萬沒看到,倒是有可能先賠到睡公園 與其盲目追求高報酬,不如先搞懂ETF的選股邏輯、風險評估,搭配自身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麥克風的股市求生手冊:好書推薦!如題,最近剛看完這本覺得受益多多,想推薦給大家:麥克風這本書真的有夠實在!他從大學生時期就開始玩股票,用壓歲錢一路衝到資產翻10倍,也曾經差點破產,但後來靠著自己的「包租術」選股法翻身,這股市人生比八點檔還刺激。 書裡面超多乾貨,什麼低本益比、高ROE之類的數據選股法,看起來簡單但實用。再加上他那堅持「不破產比賺大錢重要」的理念,真的超有共鳴。還有書裡強調的「低檔價值選股、高檔順勢操作」的懶人投資法,感覺超適合忙碌上班族,懶得研究細節也可以跟著股市大勢走,超省時!每年挑幾支有潛力的「包租股」,報酬率甚至超越大盤,難怪麥克風年化報酬率能高達16%,比很多專業操盤手還猛! 最後的選股公式「低PB+高ROA」真的很有感,搭配他分享的買賣時機點,感覺賺錢就像打怪刷裝備一樣簡單。 整本書不只是財經專業指南,更是投資新手到老手的股市攻略本,推爆!
新手ETF選擇障礙!006208vs.正二,該轉換還是加碼?小弟一直以來都只定時定額 006208,最近想開始定期定額投入正二,但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在想要直接把 006208 全部轉換到正二,還是維持 006208 的同時另外加碼正二? 目前的想法是,006208 涵蓋範圍比較廣,正二是台灣市場,兩者一起配置好像比較分散風險?可是這樣資金就會被分散,報酬率好像也會被拉低? 想聽聽各位前輩的意見,大家會怎麼選擇呢?
財報只是神話?談談我的選股邏輯和投資策略我最近在跟一些剛開始投資的年輕人聊天,發現很多投資新手都把焦點放在怎麼放大獲利,卻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很多人花一堆時間研究財報,試圖找出飆股,但最後真的賺錢的又有多少? 老實說,我認為只靠財報選股太過單一,而且資訊落差很大。 很多資訊在財報公布前就已經反應在股價上了,散戶真的很難玩贏大戶。 我自己選股會參考以下幾個面向: 1.產業趨勢:選擇未來有成長潛力的產業,跟著趨勢走比較容易成功。 2.公司體質:除了看財報數字,更要了解公司治理、競爭優勢等。 3.市場情緒:觀察市場動向,適時調整投資策略。 找到好公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風險! 我個人偏好「分散投資」和「長期持有」的策略,搭配適當的槓桿操作,追求穩健的報酬率。 最後提醒大家,投資沒有必勝法則,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並嚴格執行,才是長期致富的關鍵!
台積電合理股價討論平常我自己選股都是本益比搭配成長率看。台積電過去幾年的獲利成長有目共睹,也反應在股價上。今天突然很好奇,大家心目中台積電合理股價是多少? 我自己是習慣用預估未來幾年的EPS來評估合理價位。假設台積電未來三年EPS分別是40、50、60元,給予25倍本益比,那三年後的合理價位就會落在1500元左右。 當然,這只是粗估,實際情況還要考慮市場狀況、產業競爭等等因素。不過,以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和未來幾年的成長性來看,目前的股價並不算太貴。 大家覺得用這種方式評估台積電合理價位如何呢?歡迎一起討論!
填息是真實存在還是投資人的心理作用?今天想跟各位聊聊"填息"這個概念,在投資圈裡經常被提及,但同時也引發不少討論與爭議。簡單來說,填息指的是股票在除息後,股價是否能漲回除息前的價格。如果漲回去了,就稱為「填息」。填息真的是「填」嗎? 填息的本質: 股價調整: 除息後,股價會因配發股利而下跌,填息就是股價重新回到除息前的水平,填補了這個缺口。 市場反應: 填息的速度和程度,反映了市場對公司未來前景的看法。如果市場看好,股價可能迅速填息,甚至超越除息前的價格。 所以,填息是真實存在的嗎? 理論上是: 填息是基於公司基本面和市場供需的反應。如果公司營運良好,未來前景看好,股價就有可能填息。 實際上卻充滿變數: 除了公司基本面,市場情緒、政策變化、競爭對手等因素都會影響股價走勢,因此填息並非必然。 填息反映的是什麼? 公司基本面: 填息速度快,通常表示市場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 市場情緒: 短期市場情緒波動也會影響填息速度。 籌碼面: 大股東的動向、法人買賣等,都會影響股價走勢。 填息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選股參考: 歷史填息紀錄可以作為選股的參考指標,但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 投資策略: 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填息可能是一個交易機會;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填息則是一個觀察公司基本面的指標。 心理影響: 填息與否,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和操作。 填息的迷思與真相 填息=獲利? 填息並不代表一定獲利,股價可能在填息後繼續上漲,也可能下跌。 填息速度越快越好? 填息速度快並不代表公司越好,可能只是市場短期炒作。 不填息就不好? 有些公司可能因為成長潛力大,股價持續上漲,導致填息速度較慢,但並不代表公司不好。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太神了!從健身房到半導體,都能找到投資機會!各位股版大神們好,小弟我最近重溫了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越看越覺得這本書太經典了! 彼得林區的選股方法真的太實用了,他不是叫我們去背一堆技術指標,而是教我們從生活中觀察,從產業趨勢中找出投資機會。 像他書裡提到的健身產業,還有半導體缺貨的例子,真的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投資不只是看報表,更要多觀察生活周遭,多問幾個為什麼。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某某產業的未來發展,我覺得彼得林區的這套方法真的很適合用來分析這些產業。 想請問各位大神,你們在看公司的時候,都特別注意哪些方面呢?有沒有什麼實用的選股技巧可以分享? 另外,想問問大家有沒有推薦的財報分析工具,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一家公司? 小弟我最近想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選股系統,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建議,謝謝!
問 富邦奈米投真的母湯嗎?最近滑臉書看到很多人在討論富邦奈米投,說自己從 111 年開始投入,結果越投越少,現在已經虧了 10% 以上。 我聽說奈米投號稱用 AI 演算法幫你選股,而且是定期定額的小額投資,感覺很適合新手。但看到這位版友的分享,讓我有點害怕。 想先來板上調查一下,有沒有人有在使用富邦奈米投,費用率扣完之後的績效如何? 不知道是定期定額大盤 ETF 比較好還是交給富邦奈米投? 感謝各位
有人研究過彼得林區的投資哲學嗎?最近在K書,看到有人提到彼得林區,好奇跑去Google了一下,發現這傢伙還真的有點料! 他不玩預測市場這種玄學,只信奉一個道理:找到被低估的潛力股,然後長期持有,等著它起飛就對了! 聽說他很擅長從生活中挖掘投資靈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跑去逛街就能挖到飆股XD 有沒有神人對彼得林區的投資心法有更深入研究的,想知道他到底怎麼選股的,還有生活選股是什麼概念🤔
巨觀經濟跟我選股有啥關係啦?之前不是說長期投資很重要嗎? 整天講一些美國升息、台灣出口,到底跟我每天看盤選股有什麼關係? 每天打開新聞,一堆專家一下喊景氣衰退,一下又說通膨降溫,看得我頭都暈了。 結果咧?台積電還不是照樣跌,金融股還是一樣睡公園。 我每天研究財報、追產業趨勢,結果投資報酬率還輸給隔壁鄰居All in 0050。 難道說,我們這些散戶真的只能被巨觀經濟玩弄於股掌之間嗎... 有沒有高手可以分享一下,巨觀經濟到底要怎麼跟選股策略結合啊?
配息不是全餐,總報酬才是主菜!最近看到很多人在板上討論ETF配息。 我相說的是,配息率高低不是唯一指標,還是要看整體報酬率比較實在! 配息率看起來誘人沒錯,但只盯著它其實有點像吃甜點只管外表不看成分表,容易錯過細節的。 一檔高配息的股票如果股價長期疲弱,總報酬率可能根本追不上通膨! 所以呀,選股時別只盯著「高配息」的標籤,還是要看公司的成長性、盈餘穩定度和整體報酬率的綜合表現,這樣才能在股市吃到「營養均衡」的一餐呦~
00929、00919跌到哭?ETF人擠人真的母湯...最近00929、00919修正像溜滑梯,一堆人喊燒說人多的ETF不能碰。 啊我是覺得啦,ETF本來就會跟著指數波動,重點是你要了解這檔ETF的成分股和選股邏輯啊 成天在那人多不多,就像去夜市只會跟著排隊,結果買到雷的還不是自己? 與其在那邊怕人踩人,不如好好做功課,看看成分股是不是你長期看好的產業,殖利率、股息發放頻率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這些都比盲目跟風重要啦 而且啊,現在市場波動這麼大,剛好可以趁機檢視一下自己當初買進的理由是什麼,是不是被一時的熱潮沖昏頭。 如果對自己持有的ETF有信心,那跌下來就慢慢撿,沒信心就趁早下車,免得被套牢在山頂上吹風。 總之呀,投資要多動腦,不要只會跟著別人屁股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啦
AI選股,懶人存股法真的穩嗎?最近一堆AI選股、AI算配息的軟體廣告打很大,害我這個懶人也心癢癢,想說乾脆全梭哈算了。 仔細想想,這些AI 選股真的有這麼神? 優點是方便,不用自己研究個股,AI直接幫你挑,感覺很適合我這種懶人投資法。 BUT!真的穩賺不賠?會不會AI選股邏輯出問題,結果一堆地雷股? 想問問各位大大,你們怎麼看這些AI選股產品?真的有人讓AI挑到飆股的嗎?
00961主打ROE選股邏輯10/15掛牌幫大家從官網https://www.ftft.com.tw/Areas/00961/index.html抓好成分股了 居然有鈊象!看來這隻成長力會不錯喔 有人會想申購嗎??
帝寶年收800萬操作法?菜雞別亂抄,想靠ETF躺平先搞懂這幾最近一堆YT影片在吹帝寶年收800萬,還說高股息ETF不香了要改存什麼什麼的,看得我都心癢癢想梭哈 但冷靜想想,人家富旭哥是花了多少時間研究、選股,才走到今天這步? 我們這些散戶真的有那個功力? 更何況現在市場氣氛詭譎,升息、降息消息滿天飛,真的以為隨便買、隨便賺? 我看照影片操作,最後800萬沒看到,倒是有可能先賠到睡公園 與其盲目追求高報酬,不如先搞懂ETF的選股邏輯、風險評估,搭配自身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麥克風的股市求生手冊:好書推薦!如題,最近剛看完這本覺得受益多多,想推薦給大家:麥克風這本書真的有夠實在!他從大學生時期就開始玩股票,用壓歲錢一路衝到資產翻10倍,也曾經差點破產,但後來靠著自己的「包租術」選股法翻身,這股市人生比八點檔還刺激。 書裡面超多乾貨,什麼低本益比、高ROE之類的數據選股法,看起來簡單但實用。再加上他那堅持「不破產比賺大錢重要」的理念,真的超有共鳴。還有書裡強調的「低檔價值選股、高檔順勢操作」的懶人投資法,感覺超適合忙碌上班族,懶得研究細節也可以跟著股市大勢走,超省時!每年挑幾支有潛力的「包租股」,報酬率甚至超越大盤,難怪麥克風年化報酬率能高達16%,比很多專業操盤手還猛! 最後的選股公式「低PB+高ROA」真的很有感,搭配他分享的買賣時機點,感覺賺錢就像打怪刷裝備一樣簡單。 整本書不只是財經專業指南,更是投資新手到老手的股市攻略本,推爆!
新手ETF選擇障礙!006208vs.正二,該轉換還是加碼?小弟一直以來都只定時定額 006208,最近想開始定期定額投入正二,但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在想要直接把 006208 全部轉換到正二,還是維持 006208 的同時另外加碼正二? 目前的想法是,006208 涵蓋範圍比較廣,正二是台灣市場,兩者一起配置好像比較分散風險?可是這樣資金就會被分散,報酬率好像也會被拉低? 想聽聽各位前輩的意見,大家會怎麼選擇呢?
財報只是神話?談談我的選股邏輯和投資策略我最近在跟一些剛開始投資的年輕人聊天,發現很多投資新手都把焦點放在怎麼放大獲利,卻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很多人花一堆時間研究財報,試圖找出飆股,但最後真的賺錢的又有多少? 老實說,我認為只靠財報選股太過單一,而且資訊落差很大。 很多資訊在財報公布前就已經反應在股價上了,散戶真的很難玩贏大戶。 我自己選股會參考以下幾個面向: 1.產業趨勢:選擇未來有成長潛力的產業,跟著趨勢走比較容易成功。 2.公司體質:除了看財報數字,更要了解公司治理、競爭優勢等。 3.市場情緒:觀察市場動向,適時調整投資策略。 找到好公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風險! 我個人偏好「分散投資」和「長期持有」的策略,搭配適當的槓桿操作,追求穩健的報酬率。 最後提醒大家,投資沒有必勝法則,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並嚴格執行,才是長期致富的關鍵!
台積電合理股價討論平常我自己選股都是本益比搭配成長率看。台積電過去幾年的獲利成長有目共睹,也反應在股價上。今天突然很好奇,大家心目中台積電合理股價是多少? 我自己是習慣用預估未來幾年的EPS來評估合理價位。假設台積電未來三年EPS分別是40、50、60元,給予25倍本益比,那三年後的合理價位就會落在1500元左右。 當然,這只是粗估,實際情況還要考慮市場狀況、產業競爭等等因素。不過,以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和未來幾年的成長性來看,目前的股價並不算太貴。 大家覺得用這種方式評估台積電合理價位如何呢?歡迎一起討論!
填息是真實存在還是投資人的心理作用?今天想跟各位聊聊"填息"這個概念,在投資圈裡經常被提及,但同時也引發不少討論與爭議。簡單來說,填息指的是股票在除息後,股價是否能漲回除息前的價格。如果漲回去了,就稱為「填息」。填息真的是「填」嗎? 填息的本質: 股價調整: 除息後,股價會因配發股利而下跌,填息就是股價重新回到除息前的水平,填補了這個缺口。 市場反應: 填息的速度和程度,反映了市場對公司未來前景的看法。如果市場看好,股價可能迅速填息,甚至超越除息前的價格。 所以,填息是真實存在的嗎? 理論上是: 填息是基於公司基本面和市場供需的反應。如果公司營運良好,未來前景看好,股價就有可能填息。 實際上卻充滿變數: 除了公司基本面,市場情緒、政策變化、競爭對手等因素都會影響股價走勢,因此填息並非必然。 填息反映的是什麼? 公司基本面: 填息速度快,通常表示市場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 市場情緒: 短期市場情緒波動也會影響填息速度。 籌碼面: 大股東的動向、法人買賣等,都會影響股價走勢。 填息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選股參考: 歷史填息紀錄可以作為選股的參考指標,但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 投資策略: 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填息可能是一個交易機會;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填息則是一個觀察公司基本面的指標。 心理影響: 填息與否,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和操作。 填息的迷思與真相 填息=獲利? 填息並不代表一定獲利,股價可能在填息後繼續上漲,也可能下跌。 填息速度越快越好? 填息速度快並不代表公司越好,可能只是市場短期炒作。 不填息就不好? 有些公司可能因為成長潛力大,股價持續上漲,導致填息速度較慢,但並不代表公司不好。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太神了!從健身房到半導體,都能找到投資機會!各位股版大神們好,小弟我最近重溫了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越看越覺得這本書太經典了! 彼得林區的選股方法真的太實用了,他不是叫我們去背一堆技術指標,而是教我們從生活中觀察,從產業趨勢中找出投資機會。 像他書裡提到的健身產業,還有半導體缺貨的例子,真的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投資不只是看報表,更要多觀察生活周遭,多問幾個為什麼。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某某產業的未來發展,我覺得彼得林區的這套方法真的很適合用來分析這些產業。 想請問各位大神,你們在看公司的時候,都特別注意哪些方面呢?有沒有什麼實用的選股技巧可以分享? 另外,想問問大家有沒有推薦的財報分析工具,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一家公司? 小弟我最近想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選股系統,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建議,謝謝!
問 富邦奈米投真的母湯嗎?最近滑臉書看到很多人在討論富邦奈米投,說自己從 111 年開始投入,結果越投越少,現在已經虧了 10% 以上。 我聽說奈米投號稱用 AI 演算法幫你選股,而且是定期定額的小額投資,感覺很適合新手。但看到這位版友的分享,讓我有點害怕。 想先來板上調查一下,有沒有人有在使用富邦奈米投,費用率扣完之後的績效如何? 不知道是定期定額大盤 ETF 比較好還是交給富邦奈米投? 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