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 - 1 天前查看原文洪水橋首宗換地補地價16.68億 恒地、新地:一如既往投資香港由恒地(0012)、新地(0016)等財團持有的元朗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第34B區住宅用地,其原址換地申請的完成期限近期兩度延期後,最終成功與政府達成補地價。發展局昨日(22日)公布,有關項目經扣減業權人於換地附近,為政府興建的休憩空間所需的2.86億元工程費用後,業權人支付的補地價金額為約16.68億元,按發展商估算項目落成後可提供約2,300個房屋單位。
竟然有比0050追蹤效果更好還更便宜的大盤ETF!看到綠角介紹006208 一樣都是追蹤台灣50的ETF 結果竟然追蹤效果更好 能賺更多錢的同時費用還更便宜 看了有點心動 打算把0050換成006208了 有沒有股友也有這個想法!
富邦奈米投,真的適合奈米戶嗎?最近富邦推出的「奈米投」,主打用ETF組合包裝成「指定單獨金錢信託」,概念有點像iShares的AOA,都是標榜懶人投資組合。 說實在的,這概念不算新鮮,但富邦這次用ETF來設計倒是台灣金融機構第一次,比起其他家還在推高費用基金,好像有那麼點進步? 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奈米投雖然標榜不收申購、經理費等有的沒的費用,但信託管理費高達1%,優惠完還要0.6%,加上ETF本身的內扣費用,總費用率直逼0.7%,相較於AOA的0.25%,長期下來也是很可觀的數字。 我知道有些人會說,奈米投是用愛爾蘭上市的ETF,對NRA來說有稅務優勢。但說真的,都已經願意花時間研究投資了,直接開個海外券商或用複委託,不是更省事嗎? 而且奈米投網站資訊更新速度慢,美股交易時間還常常當機,這點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所以,奈米投真的適合奈米戶嗎?還是只是給那些不懂海外投資,又想追求懶人投資的小白用的呢?
每天介紹一個股票小工具直到我睡公園 Day 6今天《股海工具人》要介紹的是「財報三率」 這可是每個投資人分析公司基本面的關鍵指標 財報三率是哪三率? - 毛利率 - 營業利益率 - 淨利率 這三個指標可以幫助你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 讓我們一一講解!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 毛利率是指一家公司扣除「成本」後 剩下的毛利占營收的比例 計算方式是:(營收-成本)÷營收」 毛利率越高 通常代表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成本控制良好 因成本有優勢所以相對來說掌握定價優勢 一般來說製造業的毛利率較低 而科技公司、服務業的毛利率會比較高 營業利益率(Operating Profit Margin) 營業利益率是公司在扣除營運費用(如研發、行銷、行政)後 能夠賺到多少錢 它的計算方式是「(毛利-營業費用)÷營收」 營業利益率能夠幫助你判斷公司的經營效率 當公司擴大營收後 能否有效控制營運成本 是長期穩健發展的重要因素 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 淨利率是公司在扣除其他費用(如稅金)後 最終賺到的錢 計算方式是「(營業利益-稅)÷ 營收」 淨利率是公司最終的盈利能力的體現 告訴你公司經過所有成本支出後能留下多少錢 高淨利率的公司通常代表它們能有效控制所有成本、稅務和利息支出 最終有能力實現較高的股東回報 這三個指標共同作用 幫助你了解一家公司是否具備競爭力 並預測它未來的成長潛力 去哪裡看財報三率? 要看三率當然不是自己翻財報 手機版可以去下載《價值K線》App 輸入股票代號後查看財報頁面 👇 電腦版可以到《Yahoo Finance》的「基本」資訊 看最新的財報三率資訊 👇 有任何關於股息或殖利率的問題隨時留言問我 也歡迎各位投資市民不懂就問(我懂就回)
美股ETF大亂鬥!VOO、00924、00646該選誰?最近想開始定期定額美股ETF,目標是長期持有,發現選擇還真不少,看得我頭昏眼花,想問問各位股海前輩都怎麼選? 1. 美國券商買 VOO: 優點:持有成本低,內扣費用便宜。 缺點:股息被預扣30%,買賣有手續費,需要考慮匯率變動和電匯成本。 2. 台灣券商買 00924、00646: 優點:交易方便,股息不預扣30%,可以用台幣投資。 缺點:內扣費用較高,追蹤誤差可能較大。 目前我的想法是: 如果追求最低成本,且資金夠多可以開美國帳戶,那直接買 VOO 好像最划算? 如果想省事、定期定額小金額投資,是不是台灣券商買 00924、00646 比較方便? 但又擔心台灣ETF的內扣費用和追蹤誤差,長期下來會不會影響報酬? 想請問大家會怎麼選擇?或是還有其他推薦的ETF嗎?
陽明海運美東罷工最新動態:跳港模式應對,未來恐加收附加費大家知道美東港口今天真的罷工了吧? 陽明海運(2609)剛剛也公布了他們的應對措施,先採取「跳港模式」,意思就是貨物能卸就卸,跳過一些受罷工影響的港口,繼續保持收貨正常運作。看來他們應該也不想讓這波罷工影響到太多貨運進度。 不過這只是第一周的策略,未來罷工如果持續,陽明已經表明他們會開始加收「碼頭壅塞附加費」跟「GRI附加費」,就是說,罷工造成的影響最終還是會轉嫁到運費上,尤其是到美東的貨物,可能都要加上這些費用了。這也意味著未來如果罷工沒能快點解決,物流成本恐怕會持續上升。 感覺陽明的跳港策略應該能短期應急,但長期來看,還是要看美東港口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營運。對於有進出口需求的公司來說,這波加收附加費的壓力可能不小,尤其是中小企業,真的是吃不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