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新聞雲 - 1 天前查看原文美元貶值的逆襲壽險公司持有的多數債券有其特徵:以美元計價、長期、結構複雜,且與美國利率變動高度聯動。因為壽險公司是透過台幣聯結強勢美元來放大台幣的價值,僅近三、四年來,美元為遏制通膨而暴力升息,已讓靜默不言的風險累積多年,在邊緣角落未被發現。
美債可以買嗎?梭哈之前先來聊聊我的看法👀最近流行「棄股買債」風潮,看到一堆人在討論要不要all in…但我自己是覺得啦,現在買美債風險也不小啊 1. 通膨變數:通膨黏著度高,利率搞不好會升,這時買長天期美債就GG。 2. 流動性考量: 美債ETF流動性佳,但直接買債券要考慮賣出的問題。 總之,美債是個好東西,但不是無腦衝!大家怎麼看?要梭哈嗎?還是等等?
聯準會下半年降息指標 美5月PCE會有好消息?美國本週將公布5月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成為衡量通膨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5月CPI和PPI數據下滑,外界預期PCE年增率有望降至2.6%左右,市場普遍期待聯準會在9月啟動降息循環。然而,由於美國預算赤字擴大,若當局被迫發行大量短期債券融資,可能干擾貨幣市場,影響聯準會對抗通膨的成效。資深分析師呂漢威指出,若PCE數據下降,有助於明確通膨緩解的預期,但預算赤字導致的大量短期債券發行,將衝擊市場,並影響聯準會的降息速度。 對於債券投資者來說,本週的5月PCE數據以及美國預算赤字的相關動向尤為重要。短期內大量發行債券將使殖利率走高,對債券市場造成波動。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這些經濟數據,並靈活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潛在的市場變化和風險。
美國公債怎麼買? 殖利率跟票面利率差在哪?各位先進好,最近想配置一些美國公債,爬文爬到頭昏眼花還是有些觀念霧煞煞,想請教各位大神幫我健檢一下,感激不盡! 我困惑的點是這樣的: 1. 殖利率和票面利率是不是同個東西?爬文看到有人說殖利率是持有到期的收益率,所以如果我在殖利率5%的時候買入,是不是代表我每年都可以穩拿5%的利息,不管市場利率怎麼變動? 2. 債券價格漲跌到底是什麼意思?不是說好買了債券,到期就會拿回本金嗎?那價格漲跌是反映在什麼地方? 3. 美債真的風險比較低嗎?教科書上都說美國公債風險低,那這樣買美債是不是比定存好? 4. 如果我想提前賣掉債券可以嗎?不是只能等到到期才能贖回? 我目前的想法是,如果利率走低的趨勢確立,那買長期美債鎖住高殖利率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吧?
美金走勢霧裡看花? 分散投資才是王道!最近美金走勢讓人有點緊張,一堆人在討論降息會後會不會走弱。說真的,沒人可以預測未來,與其在那邊猜來猜去,不如想想怎麼分散風險更實際吧! 投資本來就要分散風險,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看好美股,但又怕美金貶值,那就想想怎麼用投資組合來避險。 舉例來說,可以考慮配置一些日股、歐股,或是新興市場的標的,分散單一貨幣的風險。另外,黃金和原物料通常和美元走勢相反,也可以考慮納入投資組合。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美元籃子裡,分散投資、做好資產配置,才能在市場波動中穩穩獲利!
債券是跑步比賽中的慢跑選手,但心靈雞湯喝得飽飽的!市場的降息預期落空,我的債券ETF也跟著掉到谷底... 感覺像是大家都在跑步比賽,只有我的投資在後面爬行啊 不過確實,台股暴跌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哭,我卻摸著債券心裡偷偷笑 總之有好有壞吧,買債券就是長期投資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