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重出江湖,股市玩家的抉擇時刻最近能源話題一堆,這世界感覺變得有點像核電廠了,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穩定發電,還是突然跳電🤣 日本福島核災後棄用核電十多年,現在重啟核電,看起來是為了減少碳排、供應AI業大量用電需求。 AI產業成了電老虎,可是能源股的漲跌也跟著上演小型核爆了。 大家覺得台灣能源公司會不會跟著搭上核電復興的列車? 不過日本核電復甦,燃氣、再生能源股是不是也要小心核電來搶飯碗啊?
串燒店電費6萬 老闆怒轟「綠色最噁心」最近那個串燒店老闆娘電費飆高,怪罪綠能的新聞真的吵翻天! (圖片從threads上截圖的) 就是缺電才要以價制量吧!想想看,如果未來電力供應不穩定,或是電價持續上漲,是不是家家戶戶、各行各業都需要儲能設備來穩定用電、降低成本?到時候,相關綠能產業肯定賺翻!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有價值的投資機會上! 現在一堆公司都在搶攻儲能商機,像是做電池的、做電力系統的,甚至連電動車產業都跟儲能脫不了關係。當然啦,投資前還是要做好功課,仔細研究各家公司的財務狀況、技術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大家覺得呢?
🚀 日本發現稀有金屬「寶庫」!💴💴💴位於東京東南方1,900公里處的南鳥島,最新調查發現這片海域周邊深海擁有約2.3億噸的錳核,其中蘊含的鈷足夠日本使用75年,鎳可用約11年。這些稀有金屬對電動車產業至關重要! 💡 南鳥島的錳核: 錳含量約20% 鈷、鎳含量為1%以下 主要用於電動車(EV)產業 📅 日本財團計劃在2025年開始測試採礦,每天開採數千噸,目標在2026年以後進行商業化。 🌊 南鳥島不僅擁有豐富的錳核,還有稀土泥和富鈷結殼等珍貴資源,雖然海底採礦和精煉存在挑戰,但未來潛力無限! 詳情請見原文: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2e2a2dc3-0477-4f5a-bc30-0e0decf48c28#日本 #礦物資源 #稀有金屬 #南鳥島 #電動車 #科技創新 #環保
台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解鎖地下綠能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急劇上升,台灣的深層地熱探勘項目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中研院與中油攜手合作,踏出了探索「深層地熱探測井」的重要一步,工程地點位於宜蘭員山,其成果將對台灣的能源轉型帶來深遠影響。 這次探勘的目標是要揭示地底深層的地熱潛能,台灣在超過三千公尺的深度潛能高達四十GW! 🔍⚡️技術挑戰也不少,專家們需要排除不確定熱源,確保對熱源的準確判斷,相似於醫療界中的X光檢查,最終的確認仍需靠實地開挖。挖掘深度將至少達到四千公尺! 這不僅是技術的挑戰,更是面向未來能源政策的重要一步。如果成功獲得可經濟開發的地熱資源,將大大提升台灣的綠能供應能力,並為地方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依照這個形勢來看,未來綠能產業勢必是大趨勢了對吧?!
台積電10年後對手是誰?不是美國也不是德國,楊應超直指:日本最近看到楊應超說台積電10年後最大對手是日本,理由是日本在半導體材料設備的優勢將會慢慢轉化成晶圓代工的競爭力。 楊應超關鍵論點解析 日本半導體基礎深厚: 日本曾經是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和經驗。 人才素質高: 日本工程師的勤奮和專業程度與台灣相似,有利於技術的快速發展。 上游供應鏈優勢: 日本在半導體上游的化學材料領域擁有領先地位,這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至關重要。 政府支持: 日本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台積電赴美設廠: 楊應超認為,台積電赴美設廠是迫於政治壓力,最尖端的技術仍會留在台灣。 老實說,日本半導體產業已經沉寂多年,現在才要靠材料設備翻身,會不會太晚了點?更何況台積電也不是省油的燈,技術領先、資本支出龐大,日本廠商真的追得上嗎? 不過楊應超的分析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日本在材料設備領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如果日本真的整合產業鏈資源,全力發展晶圓代工,會不會真的對台積電造成威脅? 想聽聽各位股神怎麼看?日本真的有機會威脅台積電的霸業嗎?還是只是想太多?
台灣電價漲不停,該ALL IN太陽能股嗎?最近電價又要漲了,荷包又要縮更緊,真的很有感!看著新聞說什麼台電虧損,國際燃料價格飆漲,大戶繼續爽爽用電,小老百姓只能乖乖繳錢,真的越想越不對勁! 與其被動接受電價上漲,不如想想怎麼從中獲利吧?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太陽能產業,畢竟台灣地處亞熱帶,日照時間長,發展太陽能應該很有搞頭吧? 不過,投資還是要理性,不能一股腦就跳進去。我目前觀察到幾個問題: 政策支持力度夠不夠強?會不會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 太陽能產業的技術發展成熟度如何?會不會現在ALL IN,結果技術大躍進,我反而變成買在高點的冤大頭? 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力夠不夠?中國大陸、美國、日本等國都是太陽能產業的強國。台灣廠商的優勢在哪裡? 這些問題,都需要好好研究才能下決定。當然,除了太陽能,其他替代能源產業,例如風力發電,或是節能相關產業,也都可以考慮看看。有沒有人最近也在研究相關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