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金融導讀|金管會近期鬆口「允許金融機構研議發行穩定幣」,讓市場再次關注起「台灣會發行穩定幣嗎?」這個話題。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例如美元或新台幣)掛鉤的加密資產,因能維持價格穩定,被視為連接傳統金融與虛擬貨幣世界的重要橋樑。從全球來看美國的 USDT、USDC 已成為主流支付工具,而台灣也正逐步評估「新台幣穩定幣」的可能性。
雖然目前尚未開放民間機構發行,但金管會已表態將研議專法,未來可能由銀行率先試行。本文將帶你了解台灣穩定幣的發展現況、法案規劃與監管方向,並分析金管會穩定幣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看看台灣是否正走在發行穩定幣的關鍵轉折點上。延伸閱讀👉穩定幣有哪些?一篇搞懂穩定幣意思、4 種類型、購買方式與穩定幣風險!
目錄
什麼是穩定幣?為何各國都想發?
穩定幣是什麼?簡單來說它是一種與法定貨幣(如美金、台幣)掛鉤的加密資產,目的是讓價格保持穩定,減少市場劇烈波動。與比特幣等波動性高的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更像是「能在區塊鏈上使用的數位版法幣」,因此被廣泛應用於交易、支付與資金轉移。
目前主流的穩定幣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穩定幣類型比較表 | ||||
---|---|---|---|---|
類型 | 掛鉤標的 | 代表例子 | 優點 | 風險 |
法幣抵押型 | 美元、歐元 | USDT、USDC | 穩定性高 | 需信任發行商 |
加密抵押型 | ETH、BTC | DAI | 去中心化 | 抵押效率低 |
演算法型 | 以演算法控制供給 | UST(已崩盤) | 無需抵押 | 高風險 |
從跨境支付、交易所資金結算到 DeFi 借貸,穩定幣用途越來越廣。它不僅讓轉帳更快,也讓數位金融系統更有彈性,成為各國政府積極研究與監管的焦點之一。
⚑ 袋鼠金融抗跌專區 ⚑
台灣穩定幣的現況:金管會鬆口、銀行研議中
隨著全球穩定幣市場快速發展,台灣也出現了新的政策動向。金管會在 2025 年鬆口表示,金融機構可研議發行穩定幣,被視為我國邁向數位資產監管的重要一步。這也讓市場關注焦點轉向:未來是否會出現「新台幣穩定幣」。
目前幾家本地銀行,如國泰、玉山等,已開始內部研究可行性,但尚未開放個人或民間機構自行發行。整體監管方向仍以審慎為原則,金管會明確要求所有發行與交易行為必須遵守洗錢防制(AML)與客戶身分認識(KYC)規範,確保資金流向透明、安全。
以下是目前金管會的穩定幣政策重點:
- ✅ 允許銀行內部試行研究,以金融機構為主導。
- ⚠️ 需遵守 AML、KYC 等現行金融法規。
- ⛔ 尚未核准開放公眾或民間發行。
整體來看,台灣發行穩定幣仍處於研究與觀察階段,但方向已逐漸明確:先由銀行主導、再逐步建立法規基礎,為未來的新台幣穩定幣鋪路。
🔥 KKday × 袋鼠金融專屬優惠碼 🔥 | |
---|---|
🔥 專屬優惠碼 🔥 AFFNEW100 「新客」 全站不限低消 88 折 ( 上限 100元 ) KKAFF300A 全站商品滿 4,000 折 300! KKAFF1000A 全站商品滿 10,000 折 1,000! | 優惠碼適用日期 ⚑ 訂購時間:即日起至 2025-11-30 ⚑ 出發時間:即日起至2026-03-31 ( 訂購商品的預計出發時間 ) |
立即前往 | |
注意事項: 本優惠活動須透過袋鼠金融專屬連結訂購訂單結帳前輸入此折扣碼,每會員限用 2 次折扣碼總限量提供先用先贏,用完為止活動優惠不適用部分特殊商品,以 KKday 商品頁顯示是否適用本折價券為準 |
法案規劃與合法性:金管會如何監管穩定幣?
很多人關心:「穩定幣在台灣到底合法嗎?」目前答案是:還沒有專法,但金管會已經開始研究該怎麼監管。目前穩定幣被歸類在「虛擬資產」範圍內,所以相關規範會沿用現行的金融法規來管理。
現行監管方向
目前金管會主要依照幾個既有法規進行控管,包括:《洗錢防制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和《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換句話說,只要牽涉到穩定幣交易或發行,都必須遵守 AML(反洗錢) 與 KYC(身分驗證) 的規定。雖然還沒有「穩定幣專法」,但金管會已表態,未來會把監管內容補上,讓市場更清楚該怎麼做。
未來法案方向
未來的「穩定幣法案」有機會朝兩個方向走:
1️⃣ 僅限金融機構發行,由銀行或金控公司主導。
2️⃣ 要求「法幣完全準備金」,也就是每發行一枚穩定幣,背後都要有等值的新台幣或外幣當擔保。
金管會也參考了國際趨勢,例如歐盟的 MiCA 法規 和國際防洗錢組織 FATF 的建議。整體看下來,台灣的做法偏向「先穩再創新」先確保安全與合規,再慢慢推動開放,讓穩定幣在金融體系中有明確的定位。
與全球趨勢比較:台灣落點在哪?
全球各國早已展開穩定幣布局,不論是美國的 USDT、USDC,還是日本、歐盟推出的監管框架,都在為數位金融時代搶先卡位。相比之下台灣穩定幣政策雖然進度較慢,但方向明確以金融機構為主導、穩健推進。
全球穩定幣監管與發行情況比較 | |||
---|---|---|---|
國家/區域 | 監管機構 | 發行狀況 | 特色 |
🇺🇸 美國 | SEC、OCC | USDT、USDC 已主導市場 | 積極監管、要求資訊透明 |
🇪🇺 歐盟 | 歐洲議會(MiCA) | 歐元穩定幣計畫中 | 全面立法、制度完整 |
🇯🇵 日本 | 金融廳 FSA | 允許銀行發行穩定幣 | 必須全額準備金 |
🇹🇼 台灣 | 金管會 | 研議階段 | 採「銀行主導、保守推進」模式 |
在美國與歐盟,監管機構早已制定具體規範,例如透明儲備報告與定期審查機制,確保市場信任。而日本則走在亞洲前段班,明確允許銀行發行穩定幣,但必須有 100% 的法幣儲備。
相較之下,台灣目前仍處於「觀察期」,但政策方向逐步清晰:
由銀行先行研究、政府建立法規框架,最終再視市場反應擴大推行。這樣的策略雖然保守,卻能降低風險,也讓新台幣穩定幣在未來有更穩定的落地基礎。
潛在影響與市場機會
隨著金管會開放金融機構研議發行穩定幣,市場開始關注它會為台灣金融帶來哪些改變。以下從三個面向看穩定幣的應用與影響。
金融面:加速支付與跨境匯款
穩定幣能讓資金在幾秒內完成轉帳,大幅降低跨境匯款手續費。若未來出現新台幣穩定幣,企業間的國際結算和電商收款都會更即時、高效。
產業面:Fintech 與 Web3 的新動能
對金融科技(Fintech)與 Web3 生態來說,穩定幣是一個新基礎工具。它能應用在數位錢包、DeFi 平台或企業內部支付,帶動更多創新服務,也讓台灣金融科技趨勢更接近國際水準。
風險面:監管與信任挑戰
穩定幣若管理不當,可能出現脫鉤或資金不透明等問題。再加上監管尚未明確,仍存在洗錢與合規風險。金管會未來的重點,將是在安全與創新間取得平衡。
台灣何時會真的發行穩定幣?專家看法與趨勢預測
✦ 共識與基調
多數專家認為,台灣的穩定幣會走「審慎開放」路線:先由金融機構在合規架構下做小規模試點,再視風險與成效逐步擴大。金管會與銀行端的公開談話,也多以「先研究、再落地」為主軸。
✦ 時間與可能模式
- 短期(1–2 年):銀行內部或聯合試點,採高度法遵與儲備揭露。
- 中期(2–4 年):出現「銀行聯合發行型」或「公私合作模式」;重點在 100% 準備金、儲備審驗與定期報告。
- 長期(4–5 年+):視市場需求與法規成熟度,擴大至更多支付場景與跨境結算,形成具規模的新台幣穩定幣生態。
✦ 與 CBDC 的關係
CBDC(央行數位貨幣)主攻「公部門基礎金融」與零售支付安全,穩定幣則偏向「市場導向創新」與跨境/DeFi 場景。兩者是互補而非替代:CBDC提供底層清算與信任,穩定幣在應用端擴張速度與彈性更高。
✨綠海景觀 換屋首選高坪效✨ | |
---|---|
🏙️ 綠海景觀 換屋首選高坪效 🎁 自備總價10%起 當天下訂送豪禮 🏡 輕裝修美宅輕鬆入住3~4房級 |
|
預約賞屋 | |
頁面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銷售承諾,實際狀況以建商現場說明為準。 |
常見問題 FAQ
目前還沒有。金管會只允許金融機構研議發行,尚未核准任何「新台幣穩定幣」正式上線。若市場出現掛鉤新台幣的幣種,投資前務必確認是否經金管會核准。
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掛鉤的加密資產,目標是讓價格保持穩定。最常見的如 USDT、USDC,都以美元為支撐,可用於交易、轉帳與跨境支付。
可以參與,但需謹慎。穩定幣雖波動小,但仍存在脫鉤與平台風險。建議只透過合規交易所或持牌機構操作,避免高收益誘因或不明標的。
目前尚未開放。未來若銀行推出「新台幣穩定幣」,可望透過銀行 App、交易平台或合作支付服務購買,屆時金管會也會同步公布合規名單。
目前屬於監管灰區。金管會將其歸為虛擬資產的一部分,僅金融機構可研究發行。一般民間或個人若私自發行,可能違反金融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