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央行數位貨幣(CBDC)是什麼?與比特幣、穩定幣差在哪?

袋鼠金融導讀|當你聽到「央行數位貨幣」這幾個字時,可能第一個反應是:「這不就是比特幣嗎?」其實完全不一樣。各國央行這幾年紛紛開始研究所謂的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也就是「央行數位貨幣」,想打造出能像現金一樣好用但更安全、更方便的「數位版法幣」。中國已經推出數位人民幣,美國、歐洲、日本也都在測試階段,看得出整個世界都在往「數位貨幣」方向邁進。

但現在的數位貨幣世界其實有三個主角:CBDC、比特幣和穩定幣。名字聽起來都很像,功能卻差很大。這篇文章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了解它們的差別,讓你不需要是金融專業,也能一次看懂這場「數位錢」革命背後的意義。延伸閱讀👉穩定幣為何會崩盤?脫鉤與掛鉤機制一次看懂穩定幣怎麼買?有利息嗎?新手必看購買與質押入門指南

央行數位貨幣(CBDC)是什麼?

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CBDC)是一種由央行發行、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的「數位版現金」。它的價值與紙鈔相同,只是存在於電子錢包中,不需要透過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就能完成付款、轉帳與收款。

CBDC 的運作原理

CBDC 的基本流程是:央行發行 → 配發給銀行或支付機構 → 民眾使用數位錢包交易

這讓轉帳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也不受銀行營業時間限制。由於交易資料能即時記錄,政府也能更精準地發放補助或追蹤金流。

CBDC 的主要類型

根據使用對象不同,CBDC 可分為兩種:

  • 零售型(Retail CBDC):面向一般民眾,用於日常消費與轉帳,例如中國的數位人民幣(e-CNY)。
  • 批發型(Wholesale CBDC):提供金融機構間的資金清算與結算,例如歐洲央行正在開發的 e-euro。

全球代表案例

目前多個國家已投入 CBDC 研究與試行:

  • 中國:數位人民幣(e-CNY)進入實際測試階段。
  • 歐洲:數位歐元(e-euro)仍在開發中。
  • 巴哈馬:推出全球首個正式上線的央行數位貨幣 Sand Dollar。

整體來看,CBDC 讓「錢」真正數位化,既能保有政府背書的穩定性,也能達到電子支付的即時性與便利性。

CBDC 的核心特性與優缺點

央行數位貨幣結合了現金的安全與電子支付的便利。它由央行直接發行,不需要透過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就能完成交易,轉帳幾乎是即時的,讓跨境支付、政府補助發放等都更有效率。然而這種便利背後也潛藏風險。所有交易記錄都集中在央行系統中,隱私問題與資安風險因此成為最大爭議,一旦系統出現問題,影響範圍將不只是單一銀行,而是整個支付體系。

CBDC(央行數位貨幣)優點與風險對照表
面向 優點 風險
支付效率 即時結算、全天候交易 系統壓力與安全風險
政策工具 政府能精準控管貨幣流動 隱私與監控疑慮
金融普惠 無銀行戶也能使用 技術門檻高
成本效益 減少印鈔與現金流通成本 建置與維護成本高

整體來說,CBDC 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便利」與「被監控」之間取得平衡,既能推動金融普惠與支付效率,又不讓民眾失去對個人隱私的信任。

🔥 KKday × 袋鼠金融專屬優惠碼 🔥
KKDAY優惠碼

🔥 專屬優惠碼 🔥

AFFNEW100
「新客」 全站不限低消 88 折 ( 上限 100元 )
KKAFF300A
全站商品滿 4,000 折 300!
KKAFF1000A
全站商品滿 10,000 折 1,000!



優惠碼適用日期

⚑ 訂購時間:即日起至 2025-11-30
⚑ 出發時間:即日起至2026-03-31
( 訂購商品的預計出發時間 )

立即前往
注意事項:
本優惠活動須透過袋鼠金融專屬連結訂購訂單結帳前輸入此折扣碼,每會員限用 2 次折扣碼總限量提供先用先贏,用完為止活動優惠不適用部分特殊商品,以 KKday 商品頁顯示是否適用本折價券為準

比特幣是什麼?為何不等於 CBDC?

在談央行數位貨幣(CBDC)前,很多人會先想到「那不就是比特幣嗎?」但事實上,比特幣和 CBDC 幾乎是站在貨幣世界的兩個極端

比特幣的基本概念

比特幣誕生於 2009 年,是由網路社群透過區塊鏈技術共同維護的數位資產。它沒有政府或銀行發行,而是透過「挖礦」產生新幣,每筆交易都記錄在公開透明的區塊鏈上。比特幣的數量上限只有 2100 萬枚,因此被視為「稀缺的數位黃金」。

和 CBDC 最大的不同

CBDC 是「由政府發行、穩定流通」的法定貨幣,比特幣則是「由用戶共識維持、價格波動大」的加密資產。前者強調穩定與監管,後者追求自由與去中心化。

比特幣 vs CBDC 比較表
比較項目 比特幣 CBDC
發行主體 無政府發行,由區塊鏈網絡維護 由央行發行
控制權 去中心化,沒人能操控 高度中央化,由政府掌控
價格波動 劇烈,依市場供需決定 穩定,等同法幣價值
交易匿名性 高(假名制) 低(可監管)
主要用途 投資、避險、轉帳 支付、政策工具

為什麼比特幣不等於 CBDC?

比特幣像是民間打造的自由貨幣實驗,它挑戰了傳統金融體系的控制權;而 CBDC 則是政府在數位時代對貨幣的再定義,強調穩定、安全與政策可控。兩者理念相反、功能互補:比特幣代表去中心化的自由,而 CBDC 代表主權貨幣的秩序。

穩定幣是什麼?介於比特幣與 CBDC 之間的「中間地帶」

如果說比特幣像是「自由奔放的投資品」,CBDC 是「政府管控的數位現金」,那穩定幣就介於兩者之間既想保持數位貨幣的靈活性,又想兼顧價格穩定

穩定幣的原理

穩定幣(Stablecoin)由私人公司或機構發行,通常以法幣(像美元)或其他資產作為抵押,確保它的價格與真實貨幣保持 1:1 的穩定關係。舉例來說,你持有 1 枚 USDT(泰達幣),理論上就能隨時兌換回 1 美元。這樣的設計讓穩定幣能在加密貨幣世界裡,像「美元」一樣充當交易媒介。

常見的穩定幣種類

  • 法幣抵押型:以真實美元或資產儲備作擔保,例如 USDT、USDC
  • 加密資產抵押型:以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品,如 DAI
  • 演算法穩定幣:利用演算法自動調整供需來維持價格,例如曾爆雷的 UST(TerraUSD)

穩定幣的優缺點

穩定幣優點與風險對照表
面向 優點 風險
價格穩定 掛鉤美元或其他資產,波動小 若儲備不足可能脫鉤
使用彈性 可在全球加密平台使用 發行方信任風險高
應用範圍 支付、跨境匯款、DeFi 借貸 缺乏統一監管規範

穩定幣就像是「民間版本的數位美元」,既能用在交易和支付,又保有去中心化的彈性。它的出現填補了比特幣價格太不穩、CBDC 又過於受控之間的空白。不過,由於仍是由私人機構發行,透明度與信任度仍是它能否長久存在的關鍵。

CBDC vs 比特幣 vs 穩定幣:差異比較表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三個名詞時,都會以為它們是一樣的「數位貨幣」。但其實它們的發行方式、用途與風險完全不同

下面這張表幫你快速看懂三者之間的核心差異👇

CBDC、比特幣與穩定幣比較表
比較項目 CBDC(央行數位貨幣) 比特幣(Bitcoin) 穩定幣(Stablecoin)
發行主體 政府央行 無中央機構,由區塊鏈網絡運作 私人公司或機構
是否去中心化 否,高度中央化 是,由用戶共同維護 部分去中心化(依平台而異)
價格波動 無,等同法幣價值 劇烈波動 較穩定,取決於抵押資產
支撐基礎 國家信用 市場共識 法幣或加密資產儲備
交易匿名性 低,可監管 高(假名制) 中等
主要用途 支付、政策工具 投資、避險、轉帳 支付、跨境交易、DeFi
法償地位 ✅ 有 ❌ 無 ❌ 無
代表案例 e-CNY、Sand Dollar Bitcoin USDT、USDC、DAI

各國推動 CBDC 的現況與趨勢

在全球金融數位化的浪潮下,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投入 央行數位貨幣(CBDC) 的研究與試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目前已有超過 130 個國家啟動相關專案,涵蓋全球 GDP 的九成以上,顯示 CBDC 正逐漸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

中國:最早進入實測的國家

中國的數位人民幣(e-CNY) 是全球最成熟的 CBDC 專案。自 2020 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就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點,民眾可用手機 App 直接支付、轉帳與收款。目前 e-CNY 已能用於超商、地鐵、外送平台等場景,目標是逐步取代部分現金交易。

歐洲與英國:謹慎推進、強調隱私

歐洲央行正在開發 數位歐元(e-euro),目前進入設計與測試階段。歐盟強調使用者隱私與安全,規劃以「有限匿名」的方式運作,確保支付資料不被濫用。英國央行也在研究「數位英鎊(Digital Pound)」,預計 2030 年前後才會有具體進展。

美國:仍在研究階段

美國聯準會(Fed)對 CBDC 採取謹慎態度,目前僅進行技術評估與意見蒐集。由於美元已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若推行數位美元,將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官方尚未設定上線時間表。

其他地區

  • 巴哈馬:推出全球首個正式上線的 CBDC Sand Dollar,民眾已可用於當地支付。
  • 日本、巴西、印度:皆已展開實驗,聚焦零售型 CBDC 的支付應用。
  • 香港與阿聯酋:與中國、泰國合作參與 mBridge 專案,共同打造跨境支付結算平台。

全球推動 CBDC 的方向已逐漸明朗:新興國家著重金融普惠,已開發國家則重視隱私與安全。未來幾年,隨著跨國支付與數位金融加速融合,CBDC 很可能成為全球支付體系的新基礎,改變我們使用貨幣的方式。

CBDC 的未來挑戰:隱私、監管與信任

雖然各國都積極推動央行數位貨幣(CBDC),但要讓它真正普及並被大眾接受,仍有三大關鍵挑戰:隱私、監管與信任。

隱私|便利與監控之間的平衡

CBDC 的交易紀錄都存放在央行系統中,雖能防止洗錢與詐騙,但也引發「政府是否能看到我的花費」的疑慮。各國央行正在嘗試不同設計,例如「有限匿名制」:小額交易保持隱私,大額交易則需實名驗證。如何在安全與自由之間取得平衡,是 CBDC 成敗的關鍵之一。

監管|跨國標準仍未統一

CBDC 不只影響國內金融,也牽涉跨境交易與外匯市場。目前各國的技術架構、隱私規範與法律制度都不相同,導致國際之間缺乏共用標準。像 BIS 主導的「mBridge」計畫,就是希望建立跨國清算平台,讓 CBDC 能在不同國家間安全流通,但這仍需要時間與協調。

信任|人民願不願意使用政府的「數位錢」

CBDC 的普及最終取決於「信任」。對一般民眾來說,能否確保資金安全、交易順暢、隱私不被濫用,比技術創新更重要。如果人民擔心被監控、或覺得使用複雜,CBDC 再強大的技術都難以被接受。金融世界正快速數位化,從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由民間發行的穩定幣,到政府主導的 CBDC,都在改變我們使用與理解「貨幣」的方式。這場轉變不只是科技創新,更是全球支付體系的一次重組。

比特幣強調自由與去中心化,穩定幣提供靈活的跨境交易選擇,而 CBDC 則代表政府推動的數位化法幣。未來這三者很可能同時存在,各自滿足不同的需求。掌握它們的差異,就能更清楚地看見數位金融正在走向哪裡。

✨綠海景觀 換屋首選高坪效✨
🏙️ 綠海景觀 換屋首選高坪效

🎁 自備總價10%起 當天下訂送豪禮

🏡 輕裝修美宅輕鬆入住3~4房級
預約賞屋
頁面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銷售承諾,實際狀況以建商現場說明為準。

常見問題 FAQ

Q1:CBDC 和加密貨幣有什麼不同?

CBDC 是央行發行的數位法幣;加密貨幣像比特幣則由網路運作、沒政府背書。前者穩定、後者波動大。

Q2:CBDC 可以拿來投資嗎?

不行。它的價值固定,主要用途是支付和轉帳,不像比特幣會漲跌。

Q3:政府會看到我用 CBDC 買什麼嗎?

各國設計不同,但多半只會監控大額或可疑交易,一般日常消費不會被追蹤。

Q4:穩定幣是不是比 CBDC 更自由?

穩定幣確實比較靈活,但由私人公司發行,有信任和脫鉤風險;CBDC 則由政府保證。

Q5:台灣什麼時候會有 CBDC?

台灣央行還在測試階段,尚未正式上線,未來可能透過 App 使用「數位新台幣」。

Mr. Roo

袋鼠金融希望能建立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平台,讓民眾可以在這裡找到最好的金融方案,用資金繼續實現夢想的藍圖。 袋鼠金融聯手多間銀行提供優惠金融方案,不僅運用 Gogolook 防詐資料庫與 AI 技術,更符合金管會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 政策中資安認證與資料傳輸規範。袋鼠金融為每一位民眾創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體驗,以實踐普惠金融的價值。

View all posts by Mr. Roo →
ico_check
加入比較清單
ico_close

立即登入回報錯誤

歡迎加入會員協助內容報錯,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報錯資訊確認後即可參加 「眼尖讀者月月抽獎活動」。報錯教學與詳細活動說明請點此了解更多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