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hashtag國泰智能電動車 (00893)

相關推薦貼文:

avatar
Minuser-title投資知識家
2024年04月12日

小米電動車 SU7 發布,有什麼戰略意涵及未來成長性

在上一篇分析電動車市場的貼文中,提到全球電動車市場因總經影響,需求開始放緩。而特斯拉也在 2024/4/2 公布交車數據,2024Q1 共交付 38.7萬台,年衰退了 8.5%。比亞迪雖交付  62 萬輛,年成長 13%,但增速也已經放緩。都顯示整體電動車市場的需求尚未回溫。 而最近電動車圈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小米第一台純電動車 SU7 終於發佈了,在發布後的一週,目前獲得的可退訂單超過了 10 萬份,而不可退的訂單則超過 5 萬份,這個數據相當於是蔚來汽車、小鵬這些造車前輩們一年接近 40% 的訂單量。 那麼小米 SU7 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為什麼會成功?本篇文來稍微聊聊我的看法。 本次小米 SU7 除了極盡所能用上當今市場上各種最先進的硬體配備、零件外,例如 700 公里以上的電池續航力、800V 碳化矽、自研的超級電機、9100T 的超級大壓鑄、智能駕駛、自研澎湃 OS 的智能座艙等等,外型也好看(看起來小米設計師是致敬保時捷xd)。 這台車還有兩個特別之處,第一就是能和小米其他生態圈連動,形成雷軍講很久的「人車家」一體,例如本次 SU7 內有很多個擴充區,讓用戶自由決定要搭載什麼,可以放小米的智能冰箱、音箱、香氛、甚至外掛平板等等,也可以透過汽車來控制管理家中其他小米生態圈的設備。 不過小米 SU7 會大賣的關鍵原因,還是在於他的價格。小米 SU7 標準版、Pro 版與 Max 版售價依序為人民幣 21.59 萬、24.59 萬與 29.99 萬,換算新臺幣約 95 萬元至 132 萬。 標準版大概比 Tesla Model3 便宜個 3 萬塊,雷軍表示目前每賣一台車就會虧掉 3~4 萬人民幣,在虧本賣車,如果以 SU7 的配置+外觀+性能來看,這個價格真的很有吸引力,這也難怪甫一推出便大賣了。 Min 對小米汽車的展望相對樂觀,主要是現在的汽車產業已經越來越電子化,稱之為半導體車也不為過,再只維持傳統製造業思維是很難取勝的。 此外,規模經濟也是重要關鍵,增加量產能力,壓低單位成本才能獲利。這也是為什麼小米明知道會虧本,還是把價格壓那麼低的原因。等到後續品牌名聲打起來,自然可以再推出其他車款並增加售價,或甚至不用漲價,光等出貨量起來後單位成本就會逐漸降低至獲利。   而小米本身除了製造實力外,還擁有在各個國家經營的成功經驗,並且供應鏈管理(aka壓榨供應商)的實力也很強,再加上公司積累長久的生態系,未來真的很有可能成為前幾大的電動車廠,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大家對小米SU7 電動車有什麼看法呢?是否關注後續台灣會不會也引進小米電動車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回應 6
分享
avatar
Minuser-title投資知識家
2024年03月22日

電動車市場需求疲軟,該如何看待電動車產業未來的投資方向?

近期不管是特斯拉、比亞迪,每家電動車廠都在殺價競爭,而特斯拉的股價也從 2022 年的 400 美元下跌到 160 美元,跌幅高達 60%。不禁讓我們疑惑,電動車未來的成長展望如何?要知道電動車為什麼會從原本市場追捧的明日之星,突然變得前景黯淡,就必須來看看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市場:中國的狀況。 大家可能不知道,2023 年中國電動車的滲透率已達 35%,遠高於全球的 13%,而銷售量也佔了全球的 60%(全球電動車銷量約 1,280 萬台,其中中國就佔了 750 萬台)。目前全球前十大電動車品牌中,中國的品牌就佔了 6 個,包括比亞迪、廣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理想、Volvo、長安汽車。 此外,2023 年中國共出口了 120 萬台電動車(若將中國市場的車加上自中國出口的車,和中國相關的電動車市佔率已經高達 68%),並且在多個國家(尤其是東南亞)都搶下市佔第一,幾乎可以說,中國已經取代德國、美國,成為重要的汽車製造大國了。 Source:INSIDEEVs、自行整理 然而,中國在近兩年先後遇到疫情封城、政府共同富裕、房市崩跌等一系列的經濟打擊,使電動車的需求開始降低,眾車廠為了刺激需求,自 2022 年開始展開的一系列的價格戰,而除了第一大電動車市場中國需求衰退外,因買車和利率高低有正相關(利率越高代表貸款利息越高,就可能會降低購車需求)全球車市需求也因升息政策而降低。 Min 認為,中國經濟短期內不會轉好,因此和總經息息相關的車市需求也不會太好,在此情況下,電動車廠的價格戰大機率會持續(因各家車廠的差異化程度也有限),而最後具有規模優勢、能量產降成本者才有辦法在市場存活下來,度過寒冬。 目前看來,以比亞迪、特斯拉呈現兩強,2023 年出貨量分別達 302 萬台(含油電混合)及184 萬台,兩家市佔率加起來就接近 40%。判斷具有規模優勢的比亞迪、特斯拉將有本錢繼續打價格戰,並大機率會成為最終主宰市場的玩家,其餘小車廠品牌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繼續爆雷。 不過長期來看,目前全球電動車滲透率仍只有 13%,從第一性原理看,電動車在各方面的表現(性能、成本、環保)都優於燃油車,而各國法規也仍在鼓勵電動車發展,因此判斷電動車的滲透率仍會逐年增加。等寒冬過後,存活下來的車廠將能迎來下一波的成長。對我們來說,站在這個產業看似最壞的時機,說不定會是一個好的投資評估時機,畢竟股價永遠都是反映未來。大家對電動車未來幾年的是場和投資機會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下面留言一起討論。
回應 15
分享
ask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