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週刊Mirror Media - 4 天前查看原文

【提錢退休】退休後想月領6萬只需自己準備1.5萬 怪老子揭原因

講到退休金的準備,大家經常搖頭嘆:好難,但其實很多人忘了退休金其實有3大支柱,第1層是社會保險、第2層是職業保險,第3層才是自己需額外準備的部分。事實上,把第1、2層含括其中,要準備的退休金比想像中少很多。 怪老子指出,退休金有3支柱,最底層是社會保險,也就是勞保、公保、國保等,第2層則是職業保險,對勞工來說就是勞退,有新舊制之分,多數人適用勞退新制,最上層才是個人退休理財。一般上班族都會有第1、
立即投票
我只有一個字送給大家,多!
我大概只有一句話,空!
我還能說什麼,歐印!
探索更多相關標籤貼文:

快來搶先討論吧!

avatar
正在關注此新聞嗎?

還沒有人引用這個新聞!

快來聊聊你的看法

【提錢退休】退休後想月領6萬只需自己準備1.5萬 怪老子揭原因鏡週刊Mirror Media - 4 天前
no-cite-placeholder
立即引用發文

icon貼文中的相關標籤

理財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avatar
04月22日 03:22

自提6%勞退好不好?退休金會不會被通膨吃掉?

台灣CPI一直在2~3%來回修正,但實際物價通膨早已讓新台幣越貶越薄,以前100元買一袋鹽酥雞加珍奶還有找錢,現在100元只能珍奶鹽酥雞二選一。 在通膨壓力下,很難不煩惱未來退休金會不會被貶到一文不值,加上台美股雙指數屢破新高,造就了「與其自提,不如投資」,到底勞退自提6%是否有感?還是自己的退休金自己顧,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退休能領幾筆退休金 台灣勞工有退休三金,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勞保)、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國民年金)、勞工退休金(勞退)。底下的決策圖截取政府網頁,裡面有詳細記載請領條件,這裡就不多加贅述。   ▌勞保是什麼? 近年來,勞保屢傳破產危機,但勞保與勞退,本就是不同的機制。 勞保與國民年金屬於政府「社會保險」,除了保障值勤各種傷病、失能給付外,當滿足退休條件時,可以依據投保年資獲得退休金。 由於是社會保險,確實是「有可能」資金不足導致倒閉,至於會不會發生,還是要有待觀察,但說到底,政府有規定「勞保與國民年金,必須則一投保,否則有對應罰則」,因此會不會倒閉,就不在考量範圍內。 ▌勞退是什麼? 與勞保「社會保險」不同,勞退則是「職業保險」,不受倒閉影響,為什麼?我們接著看。 按照「勞基法」規定,雇主須替員工提撥不低於每月薪資6%的勞退金進入「勞工個人專戶」,此外,我們自己也可以額外再「加碼提撥6%」,這就是所謂的「自提6%」,此帳戶是勞工個人所有,不歸屬於政府。 ▌自提勞退優點? 勞退專戶的錢,會依照勞動基金績效,進行收益分配,本質上類似「委託政府投資」。主要有三個優點: 儲蓄 節稅 保證最低收益 自提勞能薪水轉入前,就自動提撥至勞退金帳戶,變相強迫儲蓄。 並且提撥的勞退金,不列入進所得稅中,薪資級距越高,提撥金額越多,降低的所得稅越有感。 最後,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3條  因此不管是一次請領,或是每月請領,都會有最低保證收益,不用擔心領不到錢或是本金被吃掉。 ▌我該自提勞退嗎? 113年2月底,自提勞退的保證收益率是1.5866%,而收益率是4.3226%,雖然績效為正,但有跟著股市大盤指數走的觀眾,會知道這收益遠低於大盤收益,那我還需要自提嗎? Ken提供幾個面相讓觀眾們自行評估,假如三個條件中有其一符合,建議可以自提勞退。 1.是否為月光族 2.沒有資產保本佈局 3.所得稅級距在12%↑ 假如是月光族的觀眾,無論是薪水低或是管不住手,會建議自提勞退,作為人生尾盤的最低保障。 勞退雖然沒有享受到股票市場收益,但投資本就需佈局進攻與防守兩面,假如沒有特別佈局防守資產(EX:定存、債券、房產…等),也建議自提勞退,作為保本佈局。 自提金額不列入所得稅中,薪資級距越高,節稅越多。雖然在未來一次請領,一樣會計入該年度個人所得中,但大多數人會選擇分月提領,一樣有達到節稅效果。 勞保萬一真的倒了,勞退的錢一樣是專款專戶專用,搞清楚之中的差別,才能更明確制訂財務計劃,實現理想中的退休人生。 看完後,你/妳會自提6%嗎?還是對勞保勞退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給Ken,一起討論喔!
回應 7
分享
avatar
03月22日 11:04

每年保單繳一堆錢!但我的保險真的會理賠嗎?

近期男大生乾冰泡腳截肢詐保案件,引起廣大民眾討論。 總結新聞描述,不外乎是「投保與理賠時間太近」、「事故理由不合理」,導致最終兩名男大生因詐保而被拘提。 但到底,我們能否有個依據判斷,即將進行的醫療手術到底能不能賠呢? 很簡單,其實壽險公會有公佈[醫療理賠案件審核要點], 資料來源: https://law.lia-roc.org.tw/Law/Content?lsid=FL040403法規看似複雜,大原則就五點: 「時間」、「地點」、「原因」、「是否必要性治療」、「保險條款」,以上都合理,保險公司不會過多刁難。 接下來讓我一一解釋,讓大家理解。 (一) 時間 這裡的時間是指「投保時間」以及「事發時間」 保險公司防止有心人士帶病投保,在投保醫療保險後,必須過30至90天的等待時間(依險種不同有差),才可啟動理賠;而意外險實支實付則沒有等待期規定,承保後就能開始理賠。 乾冰截肢詐保案,就屬於意外事故,也確實有成功理賠23萬元,直接證明該案拒賠跟「時間」沒有直接關係。 (二) 地點 民眾去診所進行鼻中膈彎曲手術治療,結果沒辦法理賠,原因保單「只允許在醫院治療」,此類案件通常發生在民國90年前後投保的保險。 由於當時診所並非都設有病房,而長庚、台大、馬偕這類設有病房的機構,才屬於「醫院」。 目前針對醫院定義(見下圖),已經將診所、醫院接納入,萬一發現自身保單條款跟圖中描述不一樣,建議可以找業務確認,以免日後造成理賠糾紛。   資料來源:  https://law.lia-roc.org.tw/Law/Content?lsid=FL040403(三) 原因 依照[醫療理賠案件審核要點],保險公司會啟動調查有幾個原因,「慢性病短期出險」、「費用不合理」「鉅額理賠」 乾冰跑腳男大生一案,理賠金高達4000多萬,保險公司啟動調查,男大生聲稱:「環島旅遊,騎經過陽明山、金山、淡水後,小腿凍傷導致截肢」,但當時氣溫為6~17度,不符合凍傷標準,「事發原因不合理」,導致申請被駁回。 要避免上述狀況,投保時「誠實告知體況」是非常重要,保險公司知道體況後仍核保,在理賠時就不用擔心原因出瑕疵。 (四) 必要性治療 能否理賠最簡單的大原則,問醫生「手術項目有沒有健保給付」。 原因是,在實支實付中「非健保給付自費醫療項目」,白話文就是原本健保有給付一般治療的療程,但假如要更先進或高效的醫療,需要患者自費。 有看出端倪嗎?「原本健保有給付」是重點 像是臉部動刀,假如是口腔癌造成面部切除,口腔重建手術是可以健保給付,當然也可申請保險理賠。 但像整鼻、打玻尿酸…等侵入性醫美,雖然有動刀,但沒有健保給付,就無法申請保險理賠。 另外健保也明訂不給付義齒、義眼、輪椅、拐杖、眼鏡…等輔具,實支實付也不會理賠。 (五) 保險條款 最常引發爭議的險種,「實支實付」的手術理賠(例如:牙周病根管治療),大原則是,投保前確認該保單是否有健保條款 227 與 3343 的相關限制。 但一般民眾沒這麼專業,怎麼辦?很簡單,在手術前,都會有「手術同意書」,詢問保險業務這個手術項目能不能賠,或是將已投保的商品條款電子檔,也可以用手術名稱去快速搜尋。 以上五個,初步判別手術能不能理賠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這篇文有助於大家更了解保險,也非常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詢問保險、理財規劃問題,我是保險理工男Ken,我們下篇文見👋
回應 14
分享
avatar
04月11日 12:11

食物中毒保險理賠嗎?小心這幾點、否則保再多也沒有用!

近期寶林茶室中毒案,導致2人死亡、4人重傷,現在外食族比例高達7成,讓全台灣民眾又一次陷入食安恐慌中。在保險意識抬頭的今天,許多人會聯想到「萬一食物中毒時,保險能賠嗎?」,Ken依照最常規劃的險種,一一分析給大家聽。 ▌實支實付 發生食物中毒,一般會住院觀察,這時候符合實支實付理賠三大原則「有沒有住院、是不是意外、有沒有手術」第一項,所以住院時,病房費、手術、雜費,都能使用實支實付理賠。 食物中毒一般不會進行手術,花費反而較多在病房費,因此要特別注意: ⚠️若升等病房,要注意保險每日病房限額。 資料來源:https://www.ntuh.gov.tw/surg/Fpage.action?fid=5221&muid=467在緊急情況,可能會為了盡速入院,住進單人病床,造成額外費用,上表列出台大健保病房費差額價格,與實支實付常見每日病房限額。 舉例: 以頭等一病房,自費沒超過理賠限額,因此可全額理賠 但住進特乙一,3,600元/日費用超過了限額,因此還需自費1,600元/日 ▌重大傷病 萬一病情加劇導致重症,除了實支實付手術雜費可以支付醫材費外,未來需要長期腎透析(洗腎),就能啟動重大傷病理賠。 由於是長期治療,疾病已影響到工作收入,建議重大傷病額度至少能彌補2~3年以上的工作薪水,這段期間也能安心養病。 ▌意外險 一般上吐下瀉不一定是食物中毒,以食品藥物管理署中毒定義是,「兩人或兩人以上攝取相同食品而發生相似症狀…下略(如下圖)」,寶林茶室案就符合以上定義。 資料來源: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2572因此一般的意外壽險、住院險、實支實付可以理賠,而且是可以與一般醫療險疊加理賠。 舉例:醫療住院險1,000元/日 + 意外住院險1,000元/日 = 共理賠2,000元/日 ▌公共意外責任險 一般有店面的餐廳(非攤販),會加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裏頭就有食品中毒的附加條款,是可以理賠「內用客人」,但萬一食物外帶回家吃,就沒辦法進行理賠。 但,最近另一起日本小林製藥「紅麴」傷腎案,看似也是食品,也屬於食物中毒,公共意外責任險卻是不能理賠,而是歸類在「產品責任保險」。 通常有規劃以上兩險種的店家,會把投保證明掛在牆上,或是印在包裝上,讓一般消費者清楚辨識。 無法預料的損害,才會被稱之風險,保險又是風險發生後,就沒辦法規劃的商品,因此在身強體壯時,把保險規劃完善,不只能降低風險發生時造成的經濟衝擊,也是讓家人更安心的一種選擇。 最近的食物中毒案和食安風暴,會讓你降低外食頻率嗎?或是還想聽更多貼近生活的保險案例,歡迎在底下留言喔!
回應 8
分享
avatar
10月01日 01:49

回首公務員生涯 - 老骨頭的肺腑之言

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老王,57歲,退休公務員一枚。 最近看到一堆年輕人在討論要不要考公務員,又聽說現在公務員荒嚴重,我這個老骨頭忍不住想來分享一下我這輩子的心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尤其是那些正在考慮要不要當公務員的年輕人 我在公部門待了30多年,經歷了不少變化。以前覺得是鐵飯碗,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來聽聽老人家的經驗談吧: 薪水真的低: 我退休前就覺得薪水不高了,現在聽說更慘。前幾天我去修車,跟黑手師傅聊天,嚇一跳!他們現在的薪水都快是公務員的兩倍了。連工地的泥水師傅都比公務員賺得多,真是世風日下啊! 責任重擔大: 我們那時候就已經責任很重了,現在聽說更誇張。犯了職務相關的錯,法官判刑會比一般人更重,最多可以加重到1/2!薪水低就算了,還要扛這麼重的責任,真的虧大了。 尊嚴不保: 以前民眾對公務員還算尊重,現在好像越來越誇張了。常聽現在在職的後輩說,每天要面對各種無理取鬧的人,連狗都不如。唉,為人民服務怎麼變成這樣了? 福利大縮水: 我們那個年代退休還算有保障,現在年金改革後,聽說福利差很多。以前的貸款優惠、補助什麼的,現在通通沒有了。虧了那麼多,誰還想當公務員啊? 工作量暴增: 我退休前幾年就覺得工作量一直在增加,現在聽說更慘。很多單位人手不足,一個人常常要做好幾個人的工作。加班加到死,薪水卻沒增加,這樣哪招得到人? 升遷管道有限: 公家機關的升遷本來就慢,現在聽說更難了。很多年輕人待幾年就跳槽了,誰願意一輩子卡在那邊? 老實說,現在的我有時候真的覺得不該勸子孫考公務員。我那時至少退休還有保障,現在的年輕人進去要面對的困境更多。 我那時候念的是建中、台大,PR99。結果呢?同學有的去了美國矽谷,有的進了台積電,年薪動輒200、300萬。我雖然現在退休了,日子還過得去,但說真的,要是重來一次,我可能就不選公務員這條路了。 所以啊,年輕人,考公務員之前要想清楚。穩定是穩定,但也要有心理準備。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公務員的。如果你家裡有人要考公務員,最好先把各行各業的收入打聽清楚,看看能不能接受這種薪資水平。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薪水低、業務多、責任重、尊嚴低」,這就是現在基層公務員的寫照。你們自己好好想想吧。 老骨頭嘮叨完了,希望對你們有幫助。祝福大家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回應 4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