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 12:09查看原文《國際產業》印巴開打 長榮、華航急應變【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部分亞洲航空業者七日表示,因為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已經開火,故正在改道或乾脆直接取消往返歐洲的班機。以韓國的大韓航空(Korean Air)為例,在韓國仁川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之間的航線上,已避免飛在巴基斯坦的上空。
過年團費漲翻天!航空股、旅行社股要起飛了嗎?剛剛看到新聞,明年過年出國團費漲超誇張,北海道5天居然要12萬! 聽說原因是機票漲價、人力不足,導致旅遊成本大增。 這下子讓我想到,是不是可以趁機佈局一下航空股跟旅行社股? 像是華航、長榮、雄獅、鳳凰這些,感覺明年營運狀況應該會不錯。 有人跟我一樣想要提前佈局的嗎?
長榮海運的營收明明變好了,為什麼股價卻跌了呢?這就像是一家賣玩具的店,原本生意很差,但最近生意突然變好了很多,大家都以為玩具店的股價應該會漲很多。可是,奇怪的是,玩具店的股價卻一直跌。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大家早就知道了: 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知道玩具店生意會變好,所以消息一出來,大家就趕快把股票賣掉,想說賺了錢就先跑。 玩具店老闆在賣股票: 有可能玩具店老闆趁著生意好,偷偷把自己的股票賣掉,這樣就會拉低股價。 玩具店這個產業本來就容易起起伏伏: 玩具店生意好壞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像是新的玩具好不好玩、小朋友喜不喜歡等等。所以,大家會覺得玩具店的股價不一定會一直漲。 其他玩具店生意更好: 可能有別的玩具店生意更好,大家就跑去買別的玩具店的股票了。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 營收好不一定股價就漲。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華航、長榮 航運股該選誰?最近想投入航空股,想從台灣的兩家龍頭: 華航(2610)和長榮(2618)兩家下手,有點不知道該怎麼選。 爬了一下文,發現兩家各有優勢: 華航: 貨運比重較高,受惠於疫情期間的貨運需求,股價表現相對穩健。 長榮: 客運比重較高,隨著國際旅遊復甦,未來成長潛力可能更大。 目前個人的看法: 短期來看: 華航的貨運業務可能比較穩定,但長榮的客運業務成長空間更大。 長期來看: 航空業是一個週期性產業,受到許多因素影響,投資風險相對較高。 但還是有些疑問: 疫情後的影響: 疫情雖然趨緩,但國際局勢不穩定,是否會影響航空業的復甦? 油價波動: 國際油價持續上漲,是否會對航空公司的獲利造成壓力? 競爭對手: 星宇航空的崛起,是否會對華航和長榮造成威脅? 長期投資價值: 從長期來看,哪一家航空公司更具投資價值? 想請問各位前輩,在目前的情況下,投資華航還是長榮,或是兩家都買一點比較好? 希望各位能分享一下你們的看法和經驗,幫助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定。謝謝!
航運股投資邏輯:海賊王孕育航海王?紅海危機是什麼? 紅海危機源於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衝突 導致胡塞武裝對經過紅海的商船發動攻擊 使得許多航運公司選擇改道 增加了航運的風險和成本 紅海危機使得本來就忙碌的港口更忙 因此航運的運價反而上漲 航運股提供的服務是稀缺資源 所以股價應聲上漲 簡而言之戰爭打起來 航運股的股價會上漲 航海王就繼續發船 📈 這樣算不算海賊王(胡塞武裝)孕育航海王(萬海)?
2365昆盈和2049上銀:誰是機器人概念股的明日之星?這兩家公司都是做機器人的,但他們擅長的方面不太一樣: 2049上銀: 比較像是一個零件工廠,專門做機器人需要的骨架和關節。他們的機器人主要用在很精密的工廠裡,比如做晶片的工廠。 2365昆盈: 比較像是一個機器人設計師,他們會設計機器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讓機器人可以更聰明、更靈活。他們的機器人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只是工廠,還有醫院、家庭等等。 簡單來說: 2049上銀: 強在零件技術,機器人比較專門。 2365昆盈: 強在控制技術,機器人比較通用。 那投資人要選誰呢? 這要看你想投資什麼樣的機器人公司。 如果你看好精密工業, 覺得機器人會越來越精細,那你可以考慮上銀。 如果你看好機器人會越來越聰明, 應用範圍會越來越廣,那你可以考慮昆盈。 除了這兩家,還有其他做機器人的公司,比如鴻海、研華科技等。 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投資人可以多方比較,選擇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公司。 不過,投資機器人這種新興產業,風險也比較大。 因為技術一直在變,市場也在變,所以投資前一定要做足功課。 昆盈和上銀都是很有潛力的公司,大家覺得誰才是最強機器人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