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金融導讀|儲蓄險一直是台灣保險市場的熱門商品。許多人不僅想要保險保障,也希望透過「繳費同時儲蓄」來達到強迫存錢與累積利息的效果。當利率偏低時,儲蓄險更常被拿來比較,甚至被認為比定存更划算。袋鼠金融將帶大家了解儲蓄險,並逐一分析優缺點、解約陷阱,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理財選擇。
目錄
儲蓄險是什麼?與定存、投資有何不同?
儲蓄險是一種「兼具保險與理財功能」的保險商品。投保人定期繳納保費,除了能享有基本的壽險保障外,還可透過保單的「現金價值」逐步累積,最終在滿期時領回本金加利息,或留下給受益人。
與其他金融商品比較:
- 銀行定存:利率低,但安全性與流動性高,隨時可解約。
- 股票、基金、ETF:報酬率較高,但也伴隨市場波動與本金虧損風險。
- 儲蓄險:介於中間,具備保險保障、資金綁定時間較長,利率通常優於定存,但報酬率普遍低於投資工具。
這也是很多人會詢問「儲蓄險好嗎」的原因 ── 它並不是最佳投資,但卻是某些族群的理財選擇之一。
保險繳費信用卡推薦! | |
---|---|
推薦信用卡 | 卡片權益特色 |
保費回饋 1.2% 無上限 持卡繳保費最高 1.2% P 幣回饋無上限 保險消費滿額 登錄享 6 期 0 利率 持 Pi 拍錢包信用卡保險消費單筆滿 6,000 元 登錄即可享 6 期 0 利率 🔺 期限至 2026/2/28 |
|
保費回饋最高 1.1% 回饋 登錄並以 U Bear 卡繳「壽險」保費不限金額 最高享 1.1% 現金回饋無上限! (含基本回饋 1%+保費加碼 0.1%) ※優惠適用首、續期保費 已登錄參加各保險分期 0 利率活動者,則不適用本活動 🔺 期限至 2025/12/31 |
|
保費 1.2% 現金回饋 持幣倍卡代繳保費(含壽險+產險) 享 1.2% 現金回饋無上限! ※已辦理分期之保費交易將不再享有保費 1.2% 現金回饋。 🔺 期限至 2025/12/31 |
|
更新日期:2025/08/04 |
儲蓄險的主要類型
在考慮「儲蓄險推薦」之前,先來看看市面上常見的幾種儲蓄險類型:
傳統壽險型儲蓄險
- 提供壽險保障與滿期金
- 通常繳費期固定,保單持續時間長
- 適合偏向保障型需求,又想兼顧儲蓄的人
增額壽險
- 保額與現金價值會逐年增加
- 更適合「長期持有」的人
- 通常設計為20年、30年的長期計劃
外幣儲蓄險
- 以美元、澳幣等外幣計價
- 潛在利率高於台幣商品,但要承擔匯差風險
- 適合想分散資產、接觸外幣的族群
短年期儲蓄險
- 繳費年限短(3-6年),但保障時間偏短
- 類似中期存款,但不能完全取代投資工具
儲蓄險的五大優點
為什麼儲蓄險這麼熱門?這與它的優勢有關:
強迫儲蓄
- 每期繳保費,避免資金隨意花掉
- 對於理財習慣不佳的人,是資金管理工具
相對穩健的回報率
- 雖不及股票基金,但通常高於銀行活存利率
- 適合不願冒險的保守投資人
兼具保障
- 若不幸身故,仍保障受益人能獲賠
- 傳統定存無法提供此功能
條件優惠時期
- 曾出現「高利率儲蓄險」商品,對某些長期保戶相當划算
- 隨著利率環境變動,新舊商品報酬差距大
外幣資產多元化
- 外幣儲蓄險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
- 分散投資,降低匯率單一風險
袋鼠推薦保險方案諮詢 |
|
---|---|
立即了解 | 個人保險方案諮詢 👍 凱基人壽預約顧問提供免費保險諮詢 👍 諮詢包含保單健檢、人生階段保險規劃、新生寶寶保險 👍 退休保障規劃、產險需求,致力協助您的幸福人生 |
立即了解 | 公教闔家安康專案 👍 專屬公教人員顧問團隊,提供專屬公教人員團險和個人保險諮詢服務 👍 協助公教人員規劃出最合適的保險組合,達到全面的保障 👍 提供全國公教員工專業與完整的團體及個人保險規劃 |
本篇內容由袋鼠金融提供整理,僅提供參考用途, 不代表保險公司實際方案內容,具體服務與商品與內容請以保險公司公告資訊為主 |
儲蓄險缺點與風險
然而,若僅被「穩健」與「強迫儲蓄」吸引,容易忽略「儲蓄險缺點」,就會在日後產生後悔甚至解約損失:
- 報酬率有限
- 儲蓄險 IRR(內部報酬率)通常只有 1%~2% 左右
- 若通膨後計算,實際購買力可能下降
- 流動性不足
- 一旦投入,就要持有多年才能回本
- 中途解約往往會大幅損失
- 儲蓄險解約虧損
- 前5~7年解約金低於已繳保費
- 新手常因急需用錢而賠本
- 條款複雜、難懂
- 不同公司商品細節差異大
- 名稱相似,但保單利益差很多
- 外幣風險
- 外幣儲蓄險受匯率影響,美元升值時有利,貶值時可能虧損
儲蓄險解約:為什麼常成為理財地雷?
許多人在網路上搜尋「儲蓄險解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點:
- 資金周轉不足:需要現金流,但保單綁住了資金
- 對商品誤解:以為報酬率高,實際發現不如預期
- 業務員過度包裝:強調「低風險、高回報」,卻隱瞞解約損失
解約風險
- 前期解約幾乎一定賠錢,例如第一年解約可能拿回不到 50% 的保費
- 第 5~7 年才可能接近保本
- 滿期前解約,都代表放棄原本應有的利息與保障
建議做法
- 若非必要,避免早期解約
- 可考慮「保單借款」方式,先解決資金問題
- 解約前詳閱「解約金試算表」,避免誤判
儲蓄險好嗎?適合與不適合的人分析
許多人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儲蓄險好嗎?」
其實答案因人而異,關鍵在於你的理財習慣與需求。
適合的人
- 沒有投資習慣、想被動累積資產的人
- 希望兼顧 基本保障與儲蓄 的族群
- 本身有穩定收入,能長期持有保單、不急需用錢的人
- 想進行 外幣資產配置,具備匯率概念
不適合的人
- 需要 高度資金流動性(常用到錢)的人
- 希望短期獲得高報酬的投資人
- 理財基礎好、能承擔市場波動的人
- 已有完整保障需求,不需要再透過儲蓄險
儲蓄險推薦怎麼挑選?
市面上產品繁多,如何挑選適合的儲蓄險?可以從以下方向判斷:
- 繳費期限
- 是否能輕鬆負擔?長期繳費壓力不容小覷
- 保單利率與 IRR
- 與定存或債券比較,是否具競爭力?
- 保險公司的穩定性
- 大型壽險公司通常財務較穩健,更能確保履約
- 外幣 vs 台幣
- 外幣儲蓄險有匯率波動風險,需衡量個人接受度
- 是否符合保障需求
- 如果已有足夠保障,儲蓄險僅作為「理財型商品」,就應更注重報酬率
儲蓄險實際案例分享
舉例來說,A 女 30 歲,每年投保一張台幣儲蓄險,每年繳 30 萬,繳 6 年,共繳 180 萬。若持有至 20 年滿期,最終總領回金額約 250 萬,換算下來 IRR 約 1.5% 左右。
- 優點:回報穩定、兼顧保障、被迫存錢
- 缺點:若第 3 年急需用錢解約,退保金只有 90 萬,等於馬上虧損
這就是「儲蓄險解約」最常發生的情境,也顯示購買前必須先評估清楚。反而更適合。
結語
要不要買儲蓄險,應從以下 3 個方向考量:
- 是否滿足保障需求?
- 是否能長期持有至期滿?
- 是否能接受報酬率不高的現實?
若答案為「是」,儲蓄險也許是適合的理財工具;若答案為「否」,那麼 ETF、債券、基金可能更能符合你的需求。
常見問題
繳費年限多為 6 至 20 年不等,選擇時應考慮個人資金規劃、保險公司信譽、內部報酬率(IRR)及保障內容。
儲蓄險適合想要穩健理財、強迫儲蓄且兼顧保障的人,但報酬率較低,不適合追求高報酬或流動性需求大的投資者。
大多數儲蓄險在前期解約會有損失,解約金通常低於已繳保費,應詳細計算解約收益並考慮是否能持有至期滿。
▌延伸閱讀
➯ 旅平險線上投保全攻略》投保多人方式、年齡限制……一次看懂網路投保旅平險注意事項!
➯ 旅遊不便險推薦》2025 6 家不便險理賠項目、金額、理賠條件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