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hashtag投資組合

avatar
2024年08月13日

股票質押、借貸投資心法分享

身為一個建築工程師,對數據分析還蠻有興趣。因此,我在投資上也採用了量化的方法,結合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選出具有成長潛力的標的。 透過股票質押、原屋融資等方式,我成功地將投資組合槓桿化,並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我主要採用量化選股的方式,結合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來篩選出具備成長潛力的個股。具體的選股流程如下: 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股票: 我會先篩選出市值大、營收成長穩定、毛利率高的公司。此外,我會特別關注具有護城河的公司,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能夠長期維持高獲利率。 技術面分析: 我會使用移動平均線、RSI、MACD等技術指標來判斷買賣時機。例如,當一支股票的股價突破長期均線且RSI指標處於超買區時,我通常會考慮賣出;反之,當股價跌破長期均線且RSI指標處於超賣區時,我會考慮買入。 基本面分析: 我會深入研究公司的財報、產業趨勢、競爭對手等,以評估公司的長期發展潛力。 還有風險控管,我非常重視風險控管,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止損點設定: 我會在買入股票時,設定一個合理的止損點,一旦股價跌破止損點,我不會猶豫,會果斷止損,以避免更大的虧損。 部位管理: 我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的產業和地區,以降低單一風險。此外,我還會定期檢視各個持股的比例,確保投資組合的平衡。 定期檢視: 我會定期檢視投資組合,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持股比例。 心態調整 投資是一場長跑,而非短距離衝刺。我深信長期投資是獲利的最佳途徑,因此我不會因為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改變投資策略。
回應 2
分享

相關推薦貼文:

avatar
2024年09月24日

ETF組合的迷思:破解常見的ETF投資誤區

ETF 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投資人的青睞,許多人認為投資ETF是一種簡單、方便且分散風險的方式。然而,關於ETF投資,仍存在許多常見的迷思,這些迷思可能會影響投資決策,甚至導致投資失利。以下將針對一些常見的ETF投資迷思進行深入剖析: 迷思一:高股息ETF一定比較好? 真相: 高股息ETF雖然具備吸引力,但並非所有情況下都是最佳選擇。高股息通常意味著公司將較多的盈餘分配給股東,但這並不代表公司的成長性就一定較低。投資人應綜合考量公司的營運狀況、產業前景、股息成長性等因素,才能做出更全面的判斷。此外,高股息ETF的配息可能來自於本金而非盈餘,長期來看可能侵蝕本金。 迷思二:ETF買越多檔越好? 真相: 過度分散投資雖然能降低單一標的的風險,但也會稀釋整體的報酬。當投資標的過多時,可能導致管理成本增加,且難以有效追蹤各檔ETF的表現。投資人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選擇適當數量的ETF進行組合。 迷思三:ETF可以完全取代個股投資? 真相: ETF雖然具備分散風險的優勢,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個股投資。對於有深入研究個股能力的投資人來說,投資個別優質公司仍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報酬。此外,ETF的成分股是固定的,無法靈活調整,而個股投資則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 迷思四:ETF就不會賠錢? 真相: ETF的績效會隨著其追蹤的指數而波動,並非百分之百保證獲利。當市場下跌時,ETF的淨值也會隨之下跌。因此,投資人仍需承擔市場風險。 迷思五:買了ETF就不用管了? 真相: 雖然ETF的管理相對被動,但投資人仍需要定期檢視投資組合,並根據市場變化和個人情況進行調整。例如,當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可能需要調整ETF的配置比例。 以上迷思誤區你們中了幾項呢?希望這則貼文能有效幫助到你!也歡迎留言討論其他相關ETF問題,我很樂意為你解答😎
回應 2
分享
ask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