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金融導讀|在保險規劃上,總有需要透過不同保單來填補不同保障的時刻,但在投保類似險種時,難免會擔心是否會觸犯複保險的規範。別擔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深入探討複保險定義、法律規範,以及其在住宅火險、地震險、人身保險、實支實付型保險等等實務上的適用情境。透過詳盡的資訊整理,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更加了解複保險的相關規範與情境!除了複保險,如果你對保險系列文章感興趣,也可以參考〈意外失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或〈終身醫療險〉唷!
目錄
複保險是什麼?
複保險,依據中華民國保險法第 35 條規定,指同一要保人、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與兩家以上保險公司簽訂同類型保險契約的行為。舉例來說,某屋主針對其住所,向 A 公司、B 公司分別購買住宅火災險,就是典型的複保險。
定義與本質
複保險的本質在於避免對同一保險利益遭受相同事故時,因多家保險公司個別給付,而產生合計理賠金超過實際損失的情形。這體現了保險「損害填補」與「不當得利禁止」原則——即獲得的賠償不得大於實際損失金額。
相關法律規範
- 通知義務:保險法明訂,要保人訂立複保險契約時,應分別通知各保險人已向其他公司承保之事實及保額(第 36 條)。
- 惡意複保險無效:若有故意隱匿重複投保或意圖不當得利,其契約歸於無效(第 37 條)。
- 善意複保險效力:善意情形下,多家保險公司按照各自承保比率理賠,但總賠償金不得超過損失(第 38 條)。
立法精神
複保險機制保障要保人有合理的選擇空間,同時防止道德風險與保險詐欺,兼顧產業健全發展與消費者權益。
保險繳費信用卡推薦! | |
---|---|
推薦信用卡 | 卡片權益特色 |
保費 1.3% 回饋 一次付清 享 1.3% 台新Point(信用卡)回饋 ※國外保險交易、躉繳保費、投資型保費、三商美邦保費、 彈性繳保費、單筆消費分期0利率之交易不適用 不限金額 12 期 0 利率 2025/12/31 前登錄保費分期, 不限金額 12 期 0 利率,不可同享保費回饋。 🔺 期限至 2025/12/31 |
|
保費回饋 1.2% 無上限 持卡繳保費最高 1.2% P 幣回饋無上限 保險消費滿額 登錄享 6 期 0 利率 持 Pi 拍錢包信用卡保險消費單筆滿 6,000 元 登錄即可享 6 期 0 利率 🔺 期限至 2026/2/28 |
|
保費 1.2% 現金回饋 持幣倍卡代繳保費(含壽險+產險) 享 1.2% 現金回饋無上限! ※已辦理分期之保費交易將不再享有保費 1.2% 現金回饋。 🔺 期限至 2025/12/31 |
|
更新日期:2025/08/04 |
複保險適用範圍
複保險制度首重於財產保險領域,包括住宅、商業財產、汽車等等財產險種。部分消費性損害險也可能發生複保險現象。原則上,凡屬於損害填補性質之保險險種皆屬適用範圍。
- 財產損害保險(住宅火險、地震險、汽車險等等)
- 一些意外傷害或健康保險(例如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
- 產業專業責任險等等
人身保險(壽險、終身險等等)以定額給付為主的保險,並非典型的複保險適用對象,理論和實務判決皆有說明。
哪些險種會面臨複保險問題?
住宅火災保險
住宅火險是產險公司提供的基本住宅保險,廣泛見於民眾購屋、貸款時銀行要求投保。某一住宅可同時投保多家產險公司的火險,但發生事故時,理賠總額不得超過房屋重置價值。
住宅地震保險
台灣地震風險高,政府推動「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屬於政策性保單,每一標的(門牌)最多一張且重複投保不會多賠。但民眾可另外以超額地震險、擴大地震險、輕損地震附加險等等方式加強保障。如果同時向多家公司承保額外地震附加險,便會發生複保險問題,理賠同樣依比例分擔與損害填補原則。
人身保險
人身保險分為定額給付(例如壽險)和損害填補型(例如實支實付醫療險)。學理上「人」價值難以估算,因此壽險不受複保險理賠限制;然部分高額醫療、意外保險(例如投保病房補助、手術費等等),如果同時多家承保,僅實支實付型部分計入複保險範圍,非定額型保險則可多張理賠。
實支實付型保險
投保者一次投保多家醫療險產品,發生醫療事故時,理賠僅能按實際支出(例如診療費、住院費)比例依分攤條款給付,防止超額受償。
其他保險
- 汽車保險(竊盜、車損險等等)
- 家庭綜合保險
- 各類財產損害保險
只要是損害填補型保險,皆適用複保險相關規範。
袋鼠推薦保險方案諮詢 |
|
---|---|
立即了解 | 個人保險方案諮詢 👍 凱基人壽預約顧問提供免費保險諮詢 👍 諮詢包含保單健檢、人生階段保險規劃、新生寶寶保險 👍 退休保障規劃、產險需求,致力協助您的幸福人生 |
立即了解 | 公教闔家安康專案 👍 專屬公教人員顧問團隊,提供專屬公教人員團險和個人保險諮詢服務 👍 協助公教人員規劃出最合適的保險組合,達到全面的保障 👍 提供全國公教員工專業與完整的團體及個人保險規劃 |
本篇內容由袋鼠金融提供整理,僅提供參考用途, 不代表保險公司實際方案內容,具體服務與商品與內容請以保險公司公告資訊為主 |
複保險跟再保險一樣嗎?
兩者雖然在詞面上看起來相似,實則完全不同:
複保險 vs. 再保險 | ||
---|---|---|
主體 | 要保人 vs. 多家保險公司 | 保險公司 vs. 再保險公司 |
契約 | 多份平行保險契約 | 轉移部分風險契約 |
目標 | 防止超額理賠與不當得利 | 保險公司運營政策上的風險分散,穩定經營 |
保戶理賠 | 按照損害填補總額分攤 | 無直接影響,由原公司理賠 |
法律 | 保險法第 35 – 38 條規範 | 再保險契約另規範 |
複保險是消費者與多家保險公司個別簽訂的多份契約,旨在損害填補而避免重複賠償;再保險是保險公司之間為分散經營風險而進行的合約安排。
為什麼需要複保險?
- 損害填補原則:避免因重複投保造成總理賠超過實際損失,防範不當得利。
- 風險分攤:減低個別保險公司理賠壓力與倒閉風險。
- 保障強化:安心選擇多家保險公司,分散配置。
- 產險市場秩序:降低詐欺行為,有利產業永續。
以住宅地震險為例,政策性保單雖僅允許一張,但民眾為充足保障可能同時加購其他地震附加險,複保險亦可協助保險公司風險評估、避免重複賠付。
複保險怎麼查?
住宅地震險(政策性)
由台灣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一集中管理,產險業者和指定銀行可申請專用帳號登入「住宅地震保險複保險查詢平台」查實。
- 單筆查詢:登入後輸入門牌資訊即可查詢。
- 批次查詢:下載檔案模板批次上傳,系統自動回覆結果。
原則上,基礎地震險不得重複投保,查詢結果即明確反映該住家投保狀態。
住宅火險、相關商品險等等
因沒有統一資料庫,民眾需保有完整投保記錄,主動向各家保險公司詢問,或於新投保時誠實告知。在投保時產險公司也會根據內部系統查詢近期保單紀錄。
人身保險、健康險、實支實付型
各人壽公司尚無跨公司查詢平台,應確實詳實填報過往投保紀錄。要保人必須善盡誠信義務,主動向投保公司提供舊有保單資料。
複保險總結
複保險是損害填補型保險不可或缺的法律設計,內涵雙方之間最大誠信、損失補償與公平理賠。特別在地震、住宅財產、醫療實支實付險等等領域高度關聯,政策性保單多設有查詢與重複投保機制,私人保單則強調誠信申報與分攤原則。此制度同時防止道德風險、保障市場健全,是保戶與保險公司共贏的保障基石。
複保險常見問題
根據保險法規範,只要善意誠實告知各家保險公司即合法,否則即違法,契約自動無效。
基本地震險(政策性)一戶一張,附加險則可多家持有但理賠金總額有限制。
若遇同一事故,多家公司按比例理賠但總和不得超實際損失。
壽險因定額給付不屬於複保險範疇,實支實付型商品則有限制。
政策性險種可利用官方平台查詢,私人險需整理自身投保紀錄或詢問保險公司。
▌延伸閱讀:
➯ 2025 海外旅平險懶人包》出國保險怎麼買?旅平險推薦投保組合、注意事項一把抓!
➯ 繳保險信用卡怎麼選?2025 保費刷卡,高回饋與注意事項一次看!
➯ 保險自負額是什麼?3 分鐘輕鬆看懂保險自負額使用時機與注意事項!
➯ 汽車險試算》汽車保險該怎麼算?影響車體險、強制險、責任險的變因大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