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列舉扣除有哪些?想在 2023 報稅中保護好你的荷包,那就不能錯過 2023 所得稅免稅額,只要掌握 4 大妙招,就能替你省下不少稅額,另外,也可以參考列舉 vs. 標準扣除額,看看哪種節稅方式最適合你。而在列舉扣除額中,最容易使用到,卻也最常被忽略的就是保險費!今天袋鼠金融(原貸鼠先生)將會分享有哪些保費列舉扣除?保費列舉扣除需要哪些文件證明?上限又是多少?有興趣的話就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目錄
保費列舉扣除額項目有哪些?
列舉扣除額的項目非常多,常見的項目包括捐贈、人身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房屋租金支出、依政治獻金法對政黨、政治團體或擬參選人之捐贈。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候選人之競選經費、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候選人之競選經費與依私立學校法第 62 條規定之捐贈等 12 項,本篇文章將著重於說明保險費用的部分。
保費列舉扣除常見兩大類說明
人身保險費
所謂的人身保險費包括個人購買的各種人身保險(例如: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年金保險),以及勞工保險、軍公教保險或國民年金等在工作或失業時繳交的保險費。每個人每年可以扣除的金額總和為 NT$ 24,000。
此外,旅遊險、學生平安保險和自費團險等保險費用也可以進行申報,如果有出國旅遊的需求,購買了外出旅遊的旅遊險、意外險,也屬於人身保險費的一種,只要附上相關證明,即可計入列舉扣除額。如果每個月自費投保團體保險,也要保留繳費證明,以便計入列舉扣除額。但汽車險、住宅火險等財產保險,則不能被計為列舉扣除額。
全民健保費
這包括從薪水中扣除的全民健保費、二代健保補充費,這些費用都屬於全民健康保險的保險費,在列舉扣除額時可以全額扣除,並且沒有金額限制。白話一點的解釋,只要是全民健保的保費,無論金額多少,都可以扣除。
除了保險費用外,還有許多其他扣除項目,如:利息、股息、兼職所得、租金等。關於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扣除明細,健保署會彙整申報扣繳單位的資料,並提供民眾查詢前一年度的繳費證明,這份資料也會提供給財稅單位資訊平台,民眾可以透過各區國稅局網站的「綜所稅電子結算申報軟體」或「健保署全球資訊網」的網路申辦查詢。
保費列舉扣除需要的證明文件?
若要申報保險費的列舉扣除,除了填寫申報書外,還需要準備相關的文件證明。一般來說,申報人需要準備保險單、繳費證明以及自營業者需附上營業稅發票等相關證明文件。保險單需詳細記載保險種類、保障內容、保險人、被保險人等相關資訊,以確保扣除申報的正確性。
至於繳費證明則需詳細列明繳費日期、保費金額、保險公司名稱、保單號碼等相關資訊,並且需確保證明文件與保險單相符,以免申報時發生錯誤。此外,自營業者需附上營業稅發票作為證明,並且需確保發票資訊與保險單及繳費證明相符,以符合扣除申報的相關規定。總而言之,申報保險費的列舉扣除時,需準備相關文件證明,以確保申報的正確性與有效性。如有任何疑問,建議可聯繫保險公司或稅務機關進行諮詢,以避免申報錯誤或爭議的發生。
保費列舉扣除上限是多少?
根據稅務法規定,人身保險費用及全民健保費用的扣除上限,人身保險費最高扣除額不得超過 NT$ 24,000,全民健康保險費得不受金額之限制,全數扣除。無論是何種保險費用,都必須要能夠提供相應的繳費證明,才能夠列舉扣除。
保費列舉扣除有哪些資格限制?
保險費用的扣除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喔!
報稅時如果想要列舉家人的保費,必須注意只有特定的人才能進行扣除。這些人包括納稅義務人本人以及配偶,以及申報受撫養的直系親屬。
此外,在保險費的繳納證明中,「要保人」和「被保險人」必須在同一個申報戶內,即使是直系血親,但若子女已成年並自行報稅,以子女當被保險人,父母為要保人的保單,是無法列舉扣除的,但若要保人改為子女,因要保人和被保險人為同一人,此時就可以在子女自己的申報戶中列舉扣除了。因此,在規劃保險時必須做好功課,確認保險費的扣除是否適用於自己、家人。
保費列舉扣除 5 大注意事項
記得檢查保險種類
只有符合所得稅法規範的保險費支出才能列舉扣除,請務必確認自己的保險種類是否符合規定。
確認付款方式
保險費必須由個人自行負擔,並經由個人名義或共同名義支付,才能列舉扣除。如果是雇主或公司負擔的保險費用,是無法列舉扣除的。
保存相關文件
進行報稅時,需要提交保險費用的繳費證明以及相關的保險契約文件。因此為了方便報稅,請保留好這些文件。
注意扣除額度
保險費用的扣除額度有上限,務必注意扣除額度上限,以免造成無法扣除的情況。
確認申報資格
只有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申報受撫養的直系親屬可以列舉扣除,因此請確認自己的申報資格是否符合規定,以免造成無法扣除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