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試算教學,讓你在 2022 新稅制也知道要繳交多少稅!所得稅試算包含標準扣除額、特別扣除額,這些資訊你都清楚了嗎?別擔心,貸鼠先生在所得稅試算教學中,整理了所有必知的所得課稅級距,讓你不用擔心自己漏算哪些項目!本篇文章包含所有所得稅試算公式、所得稅扣除額、稅率級距一覽表,讓你成為報稅小達人!
目錄
所得稅試算公式
所得稅試算公式
所得稅是將過去一年的所得,扣掉政府規定的「扣除額」、乘以課稅稅率,所得出的結果。像是 2022 年 5 月要申報 2021 年的總收入、2023 年 5 月要申報 2022 年的總收入等以此類推,實際繳稅要以申報當下為主,不過我們還是能先試算大概要繳納多少所得稅。
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 特別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所得淨額
根據 2022 免稅額與扣除額, 2021 年收入單身者不超過 40.8 萬、夫妻年收入不超過 81.6 萬且沒有養育兒女,都不用被課稅,怎麼算出來的呢?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
首先,把過去一整年的收入減去扣除額,可獲得「所得淨額」,個人綜合所稅的免稅額和扣除額可直接參考下方表格,依據你的家庭狀態和身分對照金額。
所得稅課稅級距怎麼算要繳多少? | |||
---|---|---|---|
項目 | 適用條件 | 2022 年免稅額 | 2023 年免稅額 |
免稅額 | 一般國民 | NT$ 88,000 | NT$ 92,000 |
年滿 70 歲的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直系尊親屬 | NT$ 132,000 | NT$ 138,000 | |
標準扣除額 | 單身 | NT$ 120,000 | NT$ 124,000 |
夫妻 | NT$ 240,000 | NT$ 248,000 | |
特別扣除額 | 薪資特別扣除額 | NT$ 200,000 (或是薪資必要費用最高 3%) |
NT$ 207,000 (或是薪資必要費用最高 3%)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 NT$ 200,000 | NT$ 207,000 |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NT$ 120,000 | ||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 NT$ 25,000 | ||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NT$ 270,000 | ||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 NT$ 120,000 |
單身年收入 40.8 萬算法套入公式:
免稅額 8.8 萬 + 標準扣除額 12 萬 +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 萬 = 40.8 萬元
所得稅怎麼算? | |
---|---|
項目 | 金額 |
所得額 | 40 萬 |
薪資所得扣除額 | 20 萬 |
免稅額 | 8.8 萬 |
標準扣除額 | 12 萬 |
所得淨額 | -8 萬 |
因為所得總額與其他加起來相同,兩者相減後為 0 元,因此,不用繳納稅金了!夫妻年收入也以相同的方式計算出來的,可以對照上方 2022 年的所得扣除額與稅率級距一覽表。要注意的是基本生活費 19.2 萬元,並非人人都可扣除,基本生活費要大於免稅額、標準/列舉扣除額、儲蓄投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的加總,兩之間的差額才可再另外扣除。
而所得稅應納稅額,就可以參考以下公式:
所得淨額 x 稅率級距 – 累進差額 = 應納稅額
搭配所得稅課稅級距,就可以知道自己要繳納多少所得稅囉!
所得稅扣除額.免稅額.稅率級距一覽表
查詢自己的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級距前,先參考「所得額扣除額、稅率級距一覽表」。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扣到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以及基本生活費差額,需視家庭狀況、生活狀態與身份才可扣除喔!
套入所得淨額公式中,就可得出「所得淨額」喔。
2022 所得扣除額、稅率級距一覽表 | |||
---|---|---|---|
項目 | 適用條件 | 2022 年免稅額 | |
免稅額 | 一般國民 | 88,000 元 | |
年滿 70 歲的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直系尊親屬 | 132,000 元 | ||
標準扣除額 | 單身 | 120,000 元 | |
夫妻 | 240,000 元 | ||
特別扣除額 | 薪資特別扣除額 | 200,000 元 (或是薪資必要費用最高 3%) |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 200,000 元 |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120,000 元 | ||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 25,000 元 | ||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270,000 元 | ||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 120,000 元 | ||
基本生活費 | 所有人 | 19,200 元 | |
2022 所得淨額 | 稅率 | 2022 累進差額 | |
NT$ 0 ~ NT$ 540,000 | 5% | NT$ 0 | |
NT$ 540,001 ~ NT$ 1,210,000 | 12% | NT$ 37,800 | |
NT$ 1,210,001 ~ NT$ 2,420,000 | 20% | NT$ 134,600 | |
NT$ 2,420,001 ~ NT$ 4,530,000 | 30% | NT$ 376,600 | |
NT$ 4,530,001 以上 | 40% | NT$ 829,600 |
之後再參照下方稅率級距表的納稅金額公式,就可得出「應納稅額」喔。
所得級距表 | ||||
---|---|---|---|---|
2022 所得淨額 | 2023 所得淨額 | 稅率 | 2022 累進差額 | 2023 累進差額 |
0~540,000 | 0~560,000 | 5% | 0 | 0 |
540,001~1,210,000 | 560,001~1,260,000 | 12% | 37,800 | 39,200 |
1,210,001~2,420,000 | 1,260,001~2,520,000 | 20% | 134,600 | 140,000 |
2,420,001~4,530,000 | 2,520,001~4,720,000 | 30% | 376,600 | 392,000 |
4,530,001 以上 | 4,720,001 以上 | 40% | 829,600 | 864,000 |
所得稅試算案例
單說公式可能不清楚,貸鼠先生就不同家庭組成、收入分別試算了不同案例的所得稅額,想知道更多詳細資訊,可以參考「所得稅試算教學攻略!教你算出不同身分.家庭要繳多少稅」。